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2):67-67
撰写"开心投资主义理财专栏"已经快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开心投资的秘诀。也许有些人会喜欢,很多人则不会。你可能觉得它讲的东西太基本了,太不现实了,或太平庸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更糟糕的评语。你想说什么都行,看不看都可以,把文章保存下来或把它扔到一边也都由你。我无所谓。无所谓,这就是投资者的第一个开心秘诀: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想。不  相似文献   

2.
陈彧 《南风窗》2014,(22):74-75
<正>"我试着讲述自己写作的开端,但发现每次都不一样,于是我放弃了回溯源头的努力。我想,写作是生命的潜流,它浮出地表或枯竭,都是难以预料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诗人北岛就一直在外漂泊,这种"漂泊"有一种宿命在其中。他说,"我相信宿命,而不太相信必然性;宿命像诗歌本身,是一种天与人的互动和契合,必然性会让人想到所谓客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4.
正"节约是一种美德,与财力的大小无关。购买电动汽车也并非是为了追求时尚,而是它不仅比燃油车更省钱,并且还环保。"谈起拥有电动汽车后的感受时,王雅庭开门见山如是说道。王雅庭是某生物科技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者,虽然她和老公每年挣得不少,可是购买任何一个商品,他俩都会精打细算,购车更不例外。在生活中,有些人会认为选择什么样的汽车很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价,但王雅庭觉得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他们选车看重的是整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7)
正不要说骂人、指责人、妒忌人、贬低人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便是喋喋不休的、不断重复中性的语言,也是有副作用的。粤人的语言有时候是不按常规出牌,显得充满活力,比较精彩。例如说海味,粤人就用"生猛"二字,显得雅俗共赏,有喜庆味道,又有一种良好的愿望。谁不喜欢"生生猛猛"的呢?没有人不喜欢的。谁会喜欢暮气沉沉的呢?这种人极少。现在的网络,出现很多"猛人"了,活跃得很,有如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1):11-11
最近新华社发了一组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特稿,其中提到2012年7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和特稿一样,这句话以新的方式引起了关注。在国际关系中,它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理念,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智慧:利他才能利己。这个世界,已然是一个"赢家通吃",会让大家都有麻烦的世界,零和游戏越来越玩不下去。和平与发展需要超越只顾自己利益的狭  相似文献   

7.
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他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 成功不是自己说得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都舌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讲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身在职场,勤干和巧干是很重要的,如果还很会说话,那就更受欢迎了. 第一句:"我立刻去办!" 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公司内部没有考虑周全,而客户又有新的需要.这时,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有效率、遇事顾大局、处事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  相似文献   

9.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10.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可以给人启迪、引人思考、它的情节、故事、画面、语言往往不逊色于一部故事片,它能给观众带来欣赏中的愉悦和感动.同时也彰显了电视语言与电视节目的感染力. 好的电视专题片取决于电视画面的优美,也离不开解说词的表情达意.因为,电视节目是声音和画面结合的产物,其声音包括前期拍摄时的同期声、后期配制的音乐,也包括由播音员的声音传达出来的解说词.  相似文献   

11.
石破 《南风窗》2008,(17):61-64
"我觉得有些人对农民是假爱,即使他心里是真爱,他的身体也不允许。"曾经努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何慧丽如今认为自己的未来在农村,并满意于自己的"回归"。对于发展生态农业,何慧丽只问了一句:"你可以不爱农民,但你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2.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法制博览》2011,(18):20-20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智慧。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威力有多大?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用实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们创造性地运用一个个公式、算法、方程,破解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现实问题,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一个公式改变了一支部队的执勤模式 "雷达站为什么要建在偏远山区?"最初,当国防科大理学院数学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太业余"了. 一般来说,担负测控任务的部队,运用的是"测距+测速"国际通用的测控方法,将雷达站建在大山中正是因为"测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拉黑  李淳风 《南风窗》2013,(16):53-57,52
无论是读霍金还是弗洛伊德,都会让人感受到一丝战栗。前者的思绪不在地球上,不是用"大"去诠释宇宙,而是用宇宙来诠释"大",大到让人承认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从而获得一种空洞的恐惧。后者研究的是人,说不清大或小,却仍然令人感觉他的解释中同样包含一种恐惧力,  相似文献   

15.
符号 《南风窗》2012,(23):12-12
秉承古训"莫言"、从红高粱帐里走出的作家,用31年的直面、沉远、犀利、魔幻的言说,摘得了2012年文学"诺奖"的桂冠,这是让中国故事流布于世界的中国本土第一人。多少弥补了些鲁迅、沈从文、老舍、林语堂、巴金等与"诺奖"擦肩而过留给国人的遗憾,也多少满足了开始融入世界、成为世界公民一员的心理渴求,让认同式的焦虑症有所缓解。这个被人称为风格独特、想象狂放、叙事磅礴、语言精妙的作家,以重组回忆、独特建构、百味杂陈、荤腥不忌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6)
正竞争激烈让人对于能不能一直保持优势、是不是会被淘汰具有深刻的隐忧。"过劳"成了治疗这种害怕的一种心理上的药物。前段时间,有人在北京的望京网发帖,说他的同学在办公室猝发心梗去世了,孩子才3岁,当事人是某大型IT公司员工。发帖的人感叹:"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别不在乎,身体就像机器,也有损耗,零件也会老化,别太拼命,身体是自己的,也就这么一次。"  相似文献   

17.
正"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生病!"这句话虽然不太好听,却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每个人的身心能量都是有限的,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给自己"放个假",好好关爱一下自己,把生命活得璀璨,活出诗意。  相似文献   

18.
<正>更多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在改善,而别人的生活在恶化,也许这就是新闻记者长久以来偏好坏消息的结果。看看报纸或者看看新闻,你会觉得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坏。镜头里,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死亡、毁坏、绝望,越多这样的消息,媒体就越兴奋。一本丹麦新闻学教科书说:"好敞事通常都是坏消息。"偶尔(只是偶尔)我们也可以从新闻中看到一些正能量的关于"越变越好"的故事。这时媒体就会收获一种带着内疚的快慰。因此,我们通常会觉得世界比实际上更糟——尽管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时代,形式本身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关注什么。他们已经进退失据苏滨(以下简称苏):毋庸讳言,在中国转型期艺术中存在着鱼目混珠的现象,以至于一提到行为艺术,不少人会觉得行为艺术家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张念(以下简称张):这种状况多少让人有点难受,也有点悲哀,但是没有办法,一个人该做什么应该由自己判断。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基本品质还没有具备的时期,一切都像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处于不能容纳现代艺术的历史阶段,艺术是很难繁荣发展的。艺术要发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会影响一个中国陕西的草根农民,这事儿很有意思。这个人叫麦子,一看就知道他的大名不是这个,但麦子这个名字好,不仅是让人好记。苏格拉底用诗化语言讲哲学,麦子也是。他出了一本书叫《微的哲学》,很诗化,很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