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引导大众文化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大众文化是个外来的概念,原本也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但是,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大众文化已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普遍 现象。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领域最令人震惊和引人瞩目的景观,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和 空前繁荣。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只有在市场经济土壤中,它才可以全面地生长 、发育和扩散开来。大众文化是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以现代化传媒为手段,以大众为消费 对象的现代文化形态。它包括影视、广告、流行音乐、报纸…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的变迁 ,并据此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宣传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而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日益扩张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里的“大众文化”不同于人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 ,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 ,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 ,以工业化、模式化为生产方式 ,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 ,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 ,…  相似文献   

3.
流行文化(直译于英语popculture),也称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相对于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是一种以通俗性和商业性为其主要特性的新型生活方式。它起源于二战后50年代的美国,盛行于60年代以来的欧美;在国内,则引进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普及于90年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外引内联的窗口.接受流行文化的挑战自然首当其冲。今日的深圳可说是处于流行文化各种硬件设施的林海之中。这不仅表现在我们的生活方面,在工作领域也有各种反映。我们的播音员改变了传统的照稿朗读的播音方式,采用讲演式技巧和口语化文体;报刊文章的撰写…  相似文献   

4.
一般对大众文化的批评强调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它以工业的标准化消灭了艺术家的个性.其实我们不应该全然否定大众文化,它是与城市化相伴随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于城市化的大众文化,我们应倡导一种建设性的文化观,寻找一条介于乡村与城市、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身、理想与情欲之间的道路.这就是郊区文化--它既不是城市的,也不是乡村的,它代表了两者,也可能是新的田园文化.它既要逸避城市的拥挤,希望呼吸到旷野清新的空气,又试图回避旧时乡村的贫瘠.  相似文献   

5.
论流行文化     
什么是流行文化?有人称是以流行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有人泛指各种文化现象的流行,也有人则直接了当归于通俗文化。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传唱于各个角落,我们能认定那是流行文化吗!?至于风行一时的各种文化现象,比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也不能断言那就是流行文化;更不用说相声、杂技、大秧歌这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通常意义上广义的或者狭义的文化,而是把文化理解为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理解为分析大众文化何以可能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文化及其超越性表现为生存方式的演进。生存方式的不同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分离,但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主流文化不同的中心价值,中国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离只是相对的,而表现出中西方大众文化不同的历史与现实命运。中国的大众文化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与西方相区别,没有形成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峙局面,而是构成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以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精神娱乐和享受,也为大众提供精神安慰,满足其需求.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某种功能的一致性,但大众文化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众文化的发展正强烈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的主导性;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某些特性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其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它的影响早已渗透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大众文化以其趣味性、受欢迎性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大众文化由于带有商业色彩,存在一些缺陷。应该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发展,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带来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文化交汇,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大致可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种形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应该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三种文化形态内部关系紧张,同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精英文化商品化与大众价值观扭曲现象,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每个城市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活力,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文化活力。大众文化无疑是当代城市社会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的存在,一方面释放了城市文化活力,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消极性又抑制了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针对大众文化的消极性,通过重建大众文化的价值达到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病态社会的典型病例:阿多尔诺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多尔诺将大众文化看作病态社会的一个典型病例,对其意识形态本质,标准化生产,商品拜物教特征进行了深刻批判。其观点对后世的文化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阿多尔诺的观点也有偏颇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阿多尔诺的批判主要局限于理论分析,很少伴以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二是阿多尔诺没有看到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没有看到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都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 ,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建设。本文从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理论和建设方面试作探讨。一、大众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商品 (市场 )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 ,借助于传媒系统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 ,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通俗性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具体来说 ,广告艺术、…  相似文献   

14.
王雨 《求知》2013,(10):13-16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生活方面来,而精神生活丰富与否则取决于文化。目前.全世界众多国家都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元素。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文化被视为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的“精英文化”.它的特点和内涵与“大众文化”不同。  相似文献   

15.
论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是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理论上讲,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应该从理性、道德、审美、社会等维度发掘、开挖大众文化现有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但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和商品性的特点使大众文化不太可能脱离大众的欣赏水平,刻意追求所谓内涵的人文提升。从现实来看,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真正切实可行、彻底有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建构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培育健康、和谐、合理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7.
鲍曼是反思现代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现代性的文明不是大屠杀的充分条件,但毫无疑问是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理性、官僚体系和社会园艺工程等,使大屠杀的发生成为可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不是一种断裂,而是充满关联。后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价值文化多元、自由多安全少、宽容和冷漠并存的世界。在后现代性的世界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已成为主流,人们快餐式地享受着文化、参与着政治,以游戏的精神对待着生活。全球化使时空压缩,距离可以很容易地被超越,处在全球化中的人们都是游客。流动的现代性是鲍曼对后现代性研究的超越。流动的现代性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流行歌曲得以流行的基础与动因 1.社会变革时期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依赖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流行歌曲亦如是。流行歌曲在始终以传统文化为社会文化主流的中国得以流行乃是1978年以后的事。在以邓丽君开先河的流行歌曲初起的时候,几乎还是一种试探性的前奏,这一时期的流行歌曲尚遭到社会文化的排斥和指责非议,还难登大雅之堂,统治歌坛的虽然已非“进行曲”了,但是,大多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2)
倡导一种"积极的""实践的""民众的"大众文化,是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的一大特色。"逼近"斯图亚特·霍尔的"大众文化",论述其内在思想精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积极文化思想的认同""在异之同:辩证批判的力量汲取""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认同""大众构造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①泛指人民大众的社会文化;②专指工业社会广泛流传的为大众所接受和消费的文化。“大众文化”的概念是与上层阶级的文化相对而言的,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借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作为工业社会特征的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