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导和规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时代特点,探索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路径。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现出调整性、包容性、内统性、强制性、国际性的新变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压制性、结构性、剥蚀性、连锁性、深层性的新影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异体性压力、合法性压力、适应性压力、调节性压力、保持性压力的新挑战。当前,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影响和新挑战,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化、特性化、整体化、均衡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周健 《学理论》2009,(14):67-6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新形势下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面对的挑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巩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全党不仅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到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对整个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引领作用,还要进一步行动起来,直面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加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为在新时代沿着正确道路进一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精神保障和强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梁润成 《学理论》2023,(5):31-34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理论则是对意识形态的解释。从“人”的视角去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能发现:人的物质生产行为是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意识形态是人的精神产物,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渗透在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赋予人精神交往行为规范性,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放人的思想,为人的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高丹 《学理论》2010,(5):15-16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巨大的影响力,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着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新疆自古就是地处边疆,多民族聚居,在这特殊的区情下,网络环境下确保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新疆意识形态的新特点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确保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措施,为网络环境下确保新疆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新问题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坚持"两用""双百"方针、努力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等。他的这方面思想开拓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局面,当然也带来了一些如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反映并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面对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纷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就必须从捍卫国家政权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着重从提升党建质量、紧扣中心工作、改善网络治理、坚持价值引领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构筑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全球间经济、政治、文化关联也不断增强,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国家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如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加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凸显、社会突发事件蔓延演变加剧等突出挑战。究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这样的根本性原因,也有网络信息技术存在落差、意识形态工作有待强化等现实因素。因此,新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构筑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全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在全球化以及一体化的浪潮下成为对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起到维护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的意识形态在进行构建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介质和平台是对网络的注重;第二,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载体是文化的创新;第三,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保证是经济的发展;第四,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政治的稳定;第五,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是思想的坚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现要完成意识形态加工、传递、吸收和影响等一系列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存在相似性。遵循“信息系统论”思路,从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五个维度剖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合成力,理论前瞻力、政党领导力、媒介传播力、话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基本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前瞻力是引领力的资源输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负责引领力的调控处理,媒介传播力是引领力能量输出的关键因子,话语影响力是引领力的现实反馈,舆论引导力对引领力具有控制效力。  相似文献   

13.
晚年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成熟,内容更加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普列汉诺夫坚持了晚年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精神,又紧密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在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意识形态历史继承、意识形态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从比较的视角探讨晚年恩格斯与普列汉诺夫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深入发掘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思想资源,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和规律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14.
尽管意识形态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还是新尝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也很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国内形势极其复杂的今天,我们党要重视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使之成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真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探索中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动精神是深刻领会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重要精神密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进程中生动诠释了历史主动精神,不仅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定向、战略定位和实践定标,更在守正创新中赢得历史主动,在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上主动求变,以伟大变革性实践对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战略谋划,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态势。立足新征程,我们应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锚定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方向,在接续奋斗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主动态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提供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刘鑫 《求知》2014,(6):13-1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在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一项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仅使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经济物资财富,而且增强了厚重的精神文化财富。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也增添了动力,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现象。恰恰相反,我们透过文化全球化的景象,发现文化全球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这使得我们党在制定意识形态战略时必须高度关注这一条件,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徐勇 《学理论》2023,(1):43-45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中之重。统一战线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关联,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十分必要。统一战线为壮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提供力量来源,为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提供理论创新源泉和主题创生素材,为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大众化、时代化、国际化表达提供思路,为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载体平台协作、资源整合、主体责任压实等工作提供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上的权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强化政治制度合法性认同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双重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性与阶级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征。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构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信息技术为引擎、信息素养提升为内核、工作责任落实为保证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化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