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从认知到实践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及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教育过程所具有的阶段性,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由低级到高级递进的层次性建构,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网民自我能力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的归宿、网民实践行为的呈现等四个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随着这四个层次的递进展开而达成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德行的形成有客观作用,网络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其负面影响日渐凸显,对于这一现象,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优化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优化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阮东彪 《学理论》2010,(21):197-199
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网络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进困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已不能适应大学生网民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力不从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很难奏效,如何解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课题,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指出:一是配备与培养政治素质、信息素质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二是构建网站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以学生为本,把握网络互动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1)
网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高度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而言,在网络条件下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从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张东亮 《学理论》2013,(21):363-364
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详尽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点和机遇、挑战,力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总体不强的现状,凸显了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概念、评估原则及参考指标、并从理论、队伍、内容、方法、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郭晓红 《学理论》2012,(22):237-238
高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地方,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与行为场域,网络的正负效应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寄托情感的最好场所。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已不相宜。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顽疾,其关键在于方法滞后,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在一定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新时期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树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构建辅导员微博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为时下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主要方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模式、具体措施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就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效果评估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人崧 《学理论》2012,(1):173-17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时机,与时俱进,引入激励理论,把网络领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探索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于会敏 《学理论》2014,(12):262-26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偏低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与行为场域,网络的正负效应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寄托情感的最好场所.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已不相宜.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顽疾,其关键在于方法滞后,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载体.为了守住网络这块阵地,我们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实施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的建设,夯实"红色网站"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管理机制;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等都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方式和方法的发展和变革,是我国教育水平的体现,也是教育状况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通过对相关内涵的解读,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相关对策。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探究,旨在进一步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翟建华 《学理论》2012,(35):340-341
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种困境。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极大程度地扩展了他们涉猎的范围,对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和政治观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这种双刃剑作用,研究了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健全网络法律规章制度,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董伟  杨露 《学理论》2012,(10):251-253
网络时代,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新型的自我教育具有三大特点: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自我教育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深化发展;自我教育条件的自由与自我教育者自律的张力愈加紧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点给我们三点启示: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新理念;优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强化自我教育者的自律精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芝 《学理论》2010,(17):224-226
利用现代网络设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5)
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如下:用心经营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更新观念,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教育;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