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辉 《各界》2008,(10)
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普遍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够广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等。要通过加强宣传、活动、评价激励机制的建设,有效地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瑜  王洋  张琳 《学理论》2009,(14):188-189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分为六个历史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初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整时期;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时期。造成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原因与经济的发展、校园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社会舆论的导向以及西方观念的影响相关。因此,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也是对大学生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倾向凸显.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和实践使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四大职能"的职责之首。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创新做出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进行清晰的认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理性的思考。本文深刻分析了建国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主张和发展脉络,从“一个原理”与“两个规律”的观点出发,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依照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提出了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薇 《学理论》2014,(26):266-267
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创新形式。开展合作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方式变革。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通过合作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树强  王萌萌  李春培 《求知》2008,(10):13-14
旨在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意志品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已开展了20余年,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严重降低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形式主义片面注重形式而无视内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科学原理。显然,形式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相悖的.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7)
品格培养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拓宽品格培养渠道,以苏州农职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为例,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格培养的重要性、基于品格培养社会实践开展的途径及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芳 《学理论》2009,(9):103-104
大学生就业时出现各种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认知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闫海强 《学理论》2011,(10):342-343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工作转向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关注社会的重要步骤。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通过在基层的生活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目的,同时能够在感性上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农村所需,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能力,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塑造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张传辉  郑克骞 《学理论》2008,(14):69-74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内涵与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意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得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由此得出了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对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文章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对策与方案,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探索,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作者所在城市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总结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廷秀 《学理论》2015,(3):136-137
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自主管理的实践。自主包括意识、能力、方法、视野等方面的自主。社会实践自主管理的路径是:增强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总结自主管理方法,开阔自主管理视野。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才,而且关系到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共产党特色鲜明的一种自我建设和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主线突出,特点明显且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不足,应引起重视。当前和今后党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注重理论研究和创新、提升具体实践力度和效能、健全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等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16.
包淑萍 《学理论》2015,(2):215-21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有利于有理想有担当的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和创业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娟 《学理论》2010,(29):289-29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广西大学商学院的实践证明,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此,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虚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虚拟社会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分析了虚拟社会实践的生成依据,提出应从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视野把握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本质属性,探讨了虚拟社会实践的主要特征,研究了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涵,指出这种虚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模拟生活、增长知识、扩展能力、演练成长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和舞台。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全面接入中国以来,网络平台得到迅猛成长和发展,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的管理作用对提高实践活动的时效性、科学性与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平台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漏洞。分析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管理的实例,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个人对全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文化治理是在文化建设理论和治理理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特定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并利用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功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部分问题的管理活动与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治理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转变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实现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理念从管理走向合作的转变和手段从单一强制到多样灵活的转变。立足过往经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治理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厚植文化治理的主体力量、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法治建设,以推动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