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
苏琪 《民主》2006,(5):20-22
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所以,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原则,实现立法工作的民主化,使所制定的法律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情和反映民意,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 切实发挥好法律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重要内核。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主要体现在: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依靠者、推动者;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落脚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检验者、"阅卷人"。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对我国社会政治实践实行价值引导,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行政伦理价值观从价值基础、价值核心、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等四个方面都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是政府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包雷 《学理论》2008,(9):40-42
人民在国家中占什么地位,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坚持什么制度的根本标准。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专题论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彦春 《学理论》2008,(24):40-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务院颁发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通常被表述为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根据党的十三大关于建立协商对话制度的精神,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表述,应当包括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这两方面含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实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9.
发挥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龙 《民主》2005,(6):6-7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伟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新的目标和任务,它适应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中闲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部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中斟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政党的执政成本的运作,就应全面体现这样的价值观。执政成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叶智英 《团结》2006,(1):21-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它不仅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社情民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和反映社情民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增强共识,高度重视社情民意社情民意是社会和谐的温度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李庆安  戴莉莉 《求知》2005,(8):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最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员应牢固树立人民观。这是共产党员特有的思想境界的体现。树立人民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基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思想理论的一条红线。树立人民观,就要始终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利益努力工作,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7)
共享发展的提出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公平的根本追求,深刻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公平观。社会公平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因此,它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今我国仍需以马克思社会公平观为指导来促进共享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内容上讲,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8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愿望和殷切要求,是被长期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从形式上讲,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以深奥的理论文字代替淳朴的群众语言,用抽象的共同利益代替具体的个别利益,不易于被群众所感知和理解。而科学的理论不仅在于其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更重要的是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6.
梁妙荣 《理论探索》2005,3(4):32-34
运用生产力标准来调整人民利益关系,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试图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但却没有成功。其经验教训为我们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最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阳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和谐阳城建设中进行了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理论、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同广大人民群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考验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最终关系和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和当前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从理想、信念、宗旨、从严治党等多方面身体力行,自觉做好。  相似文献   

20.
李文喜 《求知》2005,(9):18-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不仅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适合区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开创了和谐北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