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导致了社会思潮内在内容的多元化、外在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途径的网络化,各种社会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的科学认识、理性判断和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极大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理性爱国、奉献社会的时代精神,利用进步的社会思潮塑造国家民族意识,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谢俊春  王银妹 《学理论》2014,(2):265-267,270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在当前是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对强化社会主义信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非理性爱国主义严重损害了民族形象,造成了我国外交被动,影响了社会稳定,助长了暴戾之风。理性爱国政治行为必须是合法的、包容的、平和的、有效的和有秩序的。培育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政治行为就要进行全球化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具体实践教育和理性榜样教育,使理性精神成为国民性,支配大学生及其他民众的爱国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理性爱国的呼声越来越高。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理性爱国也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课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发展的,也应该与时俱进。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今天我们讨论爱国主义,必须重新审视爱国主义,从理性的视角来理解爱国主义。第二,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切实行动。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个人的爱国行动,就其出发点而言,无论如何都没有错。  相似文献   

4.
政治仪式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仪式赋能爱国主义教育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通过建构意义时空、承载教育内容、激发共同情感、规范爱国行为,唤醒爱国主义集体记忆、确立爱国主义精神坐标、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内化、引领爱国主义实践外化。新时代运用政治仪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挖掘国家历史中的集体记忆、精心设计仪式的流程环节、构建生活化仪式教育场景,进而凸显仪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强化仪式教育过程的组织性、增强仪式教育效能的持续性,充分发挥政治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而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最容易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成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爱国主义、理性爱国的内涵和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出发,为高校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4)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为上有几种误区,即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之与国人自卑心理的混淆。而导致这几种误区产生的原因应该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大学生个体层面多方面分析。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明确理性爱国;运用多种载体,多管齐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并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强化青少年国家认同是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以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历程表现出奠基、承接和新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主要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是根本前提,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根本原则,坚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衔接是基本保障,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是基本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继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强国本领,践行报国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王致宁  许婕 《学理论》2011,(13):291-29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人才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和谐,进而推动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凸显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前社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标准化进行分析,标准化体制僵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与模式上的创新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功利化、世俗化思想倾向的渗透直接导致预科生爱国情感淡漠,崇尚西方文化与价值体系;西方"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将直接民族团结国家稳定,致使少数民族预科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陈巍巍 《学理论》2011,(3):223-22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受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诸多的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这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一是教育简单化,内涵、标准不清,似乎不反对社会主义祖国就是爱国,忽略了爱国之义还包括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做了些什么。二是大道理讲得少,小道理讲得多,有点把人们从远大的理想中,引导到工作就是为吃饭、挣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婉 《学理论》2010,(17):193-194
全球化在赋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的同时,也使其遭遇到新的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文化情感,市场经济给爱国主义教育设置了障碍。结合全球化背景,从问题着手,试图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5,(10)
<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深入了解宁河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推动宁河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上水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采取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  相似文献   

13.
从在网上直接表达爱国情感、发表爱国言论,到利用网络组织发起爱国行动,目前网络已逐渐成为爱国主义表达的新阵地。这个新阵地突破了传统爱国表达的局限,赋予爱国表达新的特点和新的方式,增强了爱国舆论的力量,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学理论》2010,(10):18-19,37
五四运动已过90周年,重新审视、反思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仍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五四运动的主旋律、第一主题是爱国救亡,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特点、国内外形势,爱国主义具有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爱国主义的开放性、爱国主义的国家利益至上性、爱国主义理性化等新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要立足时代、立足现实,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以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貌,以理性爱国的态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载体才能落到实处。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利用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宣传教育等诸多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本刊编辑部从全国、省级、县级三个层次刊发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的一组文章,反映近年来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情况,介绍广东省委宣传部创新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以及福建省东山县丰富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中宣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对象,在课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理论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12)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蕴涵着大国心态、文化自信、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独特内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爱国奉献的精神支撑。但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学生心态发生深刻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强烈冲击学生价值观、网络信息爆炸考验学生思辨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相关问题。可通过守好课堂主阵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事件重要节日重点宣传、爱国奋斗实践等路径感召新时代大学生,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依靠人民群众,人民团结凝聚无限力量。爱国主义不是某几个国民的思想意识,而是所有国民形成的共识。国家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感。着重以国家主义为切入点,论述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内容及其途径,最后提出国家主义教育的情感归一即爱国,热爱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在当前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的事例和多样的方法,寓教于乐,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树立他们的爱国之志,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