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网络空间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成的社会性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实际参与到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之中的人或组织。围绕"教育与被教育"的实践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交往互动中完成网络空间中思想关系(意识形态关系)的生产和传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空间得以确证。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空间的生成过程,需要在"主体-空间-客体"的三元结构中整体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0,(8)
正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个小时。"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到社会生活的互动交往,人们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一样,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间。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种种安全风险。网络空间是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还是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仅事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事关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尽管网络空间满足了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构成要件,但是通过考察这一虚拟空间的微观交往生态可以发现,由于网络空间复兴了大众之"魅",使得话语交往容易呈现肤浅化、极端化和对抗情结;即逝公众和碎片化议题使得讨论往往缺乏持续性和深度;"沉没的螺旋"和群体极化使得话语交往走向偏激和不宽容;标签化舆论和理性的沉没造成了公众批判精神的失落。此外,导致传统公共领域衰落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这些使得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可能继续走上式微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技术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1.网络拓宽了人类的交往领域,因而也拓宽了道德调整范围,有利于新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形成。交往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特征之一,是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网络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交往方式,拓宽了道德交往的空间,给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交往一般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道德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道德交往的范围基本上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这种交往的主要形式是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制于物理空间,定时定点,单向面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发生关系。因此,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相比,呈现出多极主体性、间接性和虚拟性以及直接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它促进了社会成员间交往的互动性、主动性和开放性。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固有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障碍,限制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朝纵深化方向的发展。一、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1.网络沉溺。网络沉溺通常发生在“网虫”身上,这些…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网络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交往领域,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和规范网络交往行为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而推进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为思想自由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在网络空间,任何一个传播主体的意见发表可以不受制约。网络空间的这种极度自由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信息的超载和侵扰、传播的无序状态、网络文化霸权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责任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尽责的价值理念,网络公共空间既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表达与出场提供重要的形式与渠道,也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方式与平台。大学生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多边主体的交往互动与探索商榷共同构成了其责任意识的主要培育形态。其中,网络空间中交往互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源性形态,探索商榷则形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累积性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动下,资本的魔爪也伸向了网络空间领域,资本主义利用技术垄断和网络先发优势,逐渐走上了信息霸权主义道路,形成了网络资本主义。网络资本主义利用技术优势不同程度侵犯他国信息主权,逐渐掌控了网络空间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网络资本主义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转型,资本主义网络政治和信息霸权得以形成。信息霸权是政治、经济霸权的当代呈现,它加深了全球范围的数字鸿沟和网络安全危机,因而要展开对网络资本主义的反抗行动。对于我国来说,要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获取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进而协同世界各国共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不同于传统实体社会的虚拟交往空间的出现。在中国,这种虚拟交往空间集中体现在微博上。作为一个吸引了近两亿人的社会交往空间,微博已经对人们的结合方式、交往方式、权力关系、身份关系、话语模式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反映在统一战线这一中国式民主的有机载体和国家建构的特殊形式上,作为一个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以服务于党的执政的组织,微博显然是一个统战部门无法忽视的空间。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级统一战线组织的微博平台、运作策略、对象选择、话语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使统一战线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高度重视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空间的力量和资源,在网络平台、网络统战对象、网络统战策略、网络话语模式等方面完善各级统战组织,实现统一战线在网络时代的变革和新生。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新场域。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网络道德、法治建设和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升政治素养、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理论阐释能力和网络交往能力等,自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诞生构建了一种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虚拟社会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社会舆论的形成方式。网络舆情在某些突发事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影响和放大严峻态势的效应,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把握网络舆情,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保证社会相关重要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是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微信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微信在各个年龄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伴随微信一起产生的便是"微交往"和"微时代"等新名词。人们越发倾向于利用散碎的时间进行阅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遭遇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由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工具所带来的微交往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我们也逐步进入以微交往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社会发展新变化,对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呼吁网络向上向善发展,综合完善治理,提出了以技术创新驱动、基础设施铺路、安全保障护航、人才引领、网络空间法治与国际合作共赢的网络发展战略;倡导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格局。这些主张与格局既是中国网络发展与治理的体现,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根本要义;既符合世界网络发展趋势,又充满中国特色,为世界各国参与网络治理提供参考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陆俊 《前线》2014,(12):51-53
<正>网络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共生"空间,形成一种新的"交往社区"和"共同体"。由于受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交往方式时往往会产生"震荡"、困惑之感,同时网络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网络失范现象的产生有着众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网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公共意识"有关。因此,公民网络公共意识的养成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的网络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0):4-11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安全的疆域正在从陆地、海洋、天空、外太空不断向网络空间拓展。网络空间的技术性、虚拟性及广延性,决定了该领域国家安全博弈的极端复杂性。如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在加紧谋划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以便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下一场战争”——网络战争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迎来了一个"事实让步情感"的网络时代。相比起自我情感宣泄,公众越来越不在意事件真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的出现迎合了当下公众心理和情感宣泄的需求,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危害越来越大,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治理的一大顽疾。因此,要打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正确认清网络谣言的新特性,规避其产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出台有关网络空间的战略文件有四点战略考虑:充分保持和增进网络技术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方面,维持美国的超强地位,应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及全球社会安全;利用网络技术,输出美国价值观;在国际上以综合协调的方式应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最重要的目标为引导,以具体政策为支撑,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基础。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将有利于中美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但也使得中美今后在网络自由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简奥 《湘潮》2013,(1):154-155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网络社交也随之成为现在人们相互认识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而随着网络交往这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出现,也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隽 《党建》2023,(8):4-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