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犯罪学与刑法学彼此分离各自为“家”,导致了中国社会过于看重严刑峻法而忽视犯罪原因,使得犯罪虽受到严惩但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重。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尽快使刑法学惩罚犯罪的研究与犯罪学预防犯罪的研究相互结合,构筑刑法学与犯罪学整体相互联动的格局,是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现实政治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要求,更是中国社会通过历史反思对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的必然趋势,从而实现使中国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惩罚为主到刑事预防为主的战略转移,刑事法理论对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重点研究为主要转移到对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主的研究重点上来,以此迎接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但犯罪并不猖獗疯狂的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犯罪案件激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老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探寻、解析近些年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并结合老年犯罪特点,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为基础,提出更加合理的应对策略和刑罚体系,希望对预防和处理老年犯罪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与社会预防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琦 《犯罪研究》2008,(3):21-27
犯罪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犯罪产生之原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犯罪仍然成为社会发展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加强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强调社会预防犯罪,以完善社会保障作为预防犯罪的手段,对当前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一论证犯罪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来解释犯罪的复杂原因、具体特点和客观规律,并研究如何预测犯罪、预防犯罪、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的科学。它把犯罪学、人类学、伦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和刑法学汇总在一个范畴之内,并根据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差别来考察、分析那些仅靠某一学科是不能给予圆满解释或解决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犯罪、女性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以及业务上过失犯罪等。论证犯罪学  相似文献   

5.
菲利作为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学三圣”之一,十分注重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菲利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他自己的犯罪原因论。菲利的犯罪原因论分为三类,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仅如此,他认为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的一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①王牧犯罪根源回答犯罪的最终产生,关系到寻找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的方向,是犯罪学的最基本理论,探讨犯罪根源是犯罪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讨犯罪根源。由于对犯罪根源的不同认识,在犯罪学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宋浩波 《法治研究》2011,(8):91-100
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也像西方18世纪以前的一样,其观点分散在思想家们的各种学术思想中,没有系统,是与政治、法律、治国方略结合在一起的。直到20世纪前半叶,西方犯罪学理论传入中国,才引起了学者们的专门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犯罪学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情的原因,犯罪学的研究曾一度陷入沉寂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促进了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犯罪的大量增长,进而也引起了犯罪研究的兴起和犯罪学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白领犯罪作为一种独特的犯罪现象,自美国的一位犯罪学家提出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也存在白领犯罪,而且白领犯罪也相当严重,为了有效预防和惩治这一犯罪,首先分析犯罪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白领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而也就决定了对其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频繁出现的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犯罪案件以及群体性暴力事件问题,美国仇恨犯罪理论被引入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之中.但是本文通过从产生背景、犯罪原因和治理策略上对中美两国仇恨犯罪进行比较,最终认为中美两国仇恨犯罪无法被等量齐观,美国式仇恨犯罪在中国语境下并不具有相应的理论解释能力,径直将西方的研究模式移植到中国语境来分析中国特有的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思路值得反思,因此应当对该理论的引进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励 《犯罪研究》2004,(4):8-17,23
犯罪是最古老的社会现象之一,由于它的特殊的社会危害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而研究犯罪的终极目的是“因为有犯罪,并且为了没有犯罪”①,即从社会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依据原南斯拉夫犯罪学家帕施奇给犯罪学下过的定义“犯罪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犯罪而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构建预防犯罪理论的可贵探索──评张滋生、汤啸天新著《预防犯罪导论》赵廷光,莫洪宪犯罪学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研究对象,而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研究的宗旨。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犯罪增长的严峻势态,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犯罪,为学者们所关注。多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3.
《犯罪研究》2010,(1):25-26
今年上海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实现平安世博,是上海政法战线的首要目标。要将上海的世博会开成一个平安世博需要上海社会各界的努力,其中预防犯罪是平安世博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和减少犯罪一直是上海市犯罪学学会的主要研究课题。涉黑犯罪对于社会的影响尤为严重,对此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喻义东 《行政与法》2005,(2):112-115
恐怖主义犯罪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其在犯罪主体、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不能用传统的个体论的方法探究其产生的根源,而必须将之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从宏观的角度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作者借鉴著名犯罪学家迪姆凯尔和默顿的犯罪学理论,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因在于各特定社会的文化目标的冲突以及对制度化手段的不同选择。因而只有尊重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协调它们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视频监控的犯罪预防功能及犯罪侦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的犯罪预防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犯罪预防体系,主要包括司法预防、社会预防和情景预防三种模式。在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中,向来重视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情景预防措施尚不完善。作为一种对犯罪的干预,视频监控是一种对情境犯罪的干预,研究发掘其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对完善犯罪预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侦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在陆续开展了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预防犯罪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可以说是与犯罪同时产生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犯罪学学者,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董仲舒、王充、朱熹、康有为等;西方的学者,孟德斯鸠、卢梭、贝卡利亚、边心等都曾绞尽脑汁探索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措施,对犯罪这一顽症开出一剂又一剂的灵丹妙药,但是由于历史的限制,许多已不能采用;新中国建立后,相对封闭的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在现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许多也不能采用,因此预防犯罪又变成一门新的学科,其  相似文献   

17.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联邦德国的犯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比较犯罪学的理论与方法直到不久前,犯罪学仍然是注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最初原因是从犯罪人反常的个性中看出的。由此人们认为,可以把罪犯安置在改造场所,通过运用教育和治疗的方法来消灭犯罪行为。今天,这种关于犯罪原因和刑事政策的认识仍然受到支持。虽然如果没有犯罪人就没有犯罪学,也没有刑事政策,但是犯罪人不是犯罪原因及其控制所应考虑的唯一因素。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受害人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各自都对犯罪的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必须参加对犯罪的控制。犯罪是在社会完善和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灭。  相似文献   

19.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犯罪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否必然产生犯罪?犯罪是否同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都是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当前犯罪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去否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犯罪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