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一位退休的副省级高干,以89岁高龄,亲自"护送"农民上访. 他,早已不是"官",却被网民们称为"最可爱的官". "公车调研也是许可的" 2010年12月17日,杨维骏接到云南大学校友陆蔚的电话.陆蔚告诉他,昆明西山福海社区有8个自然村组要拆迁,村民上访多次,至今没有人来管."整个草海有8.73平方公里,10万多人口,要拆迁的土地面积有11200多亩.村民的房子土地被征走,赔偿给他们的价格却很低."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某县有位县委书记为了切实解决令党政领导干部挠头的群众信访问题,不仅每月专门拿出一天时间作为“信访接待日”,而且他还本着“信访无小事”的态度,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被有些人认为是“小事”的问题,对此,有人劝他说,你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这不是官大当小了吗?但这位书记却说:“官大当小了比官小当大了好!群众上访不可怕.可怕的是干部对群众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5,(11)
<正>"谢谢你们,以后我女儿可以骑自行车去上学了。"6月9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北街道福鑫社区和共建单位将一辆新自行车送到困难户梁正帮家中,帮助他实现"微愿望"。看着送来的自行车,梁正帮连连道谢。我们常说"群众工作无小事",为群众送上一辆自行车,帮助群众实现"微愿望",这在某些有钱人看来也许是不屑一顾的"小事",但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生活的关心。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论官之肥瘦     
洞庭蛙鼓肉有肥瘦,所以有人挑肥拣瘦;人有肥瘦,所以有人减肥求瘦。官职非人非物,本无肥瘦,却仍有人挑肥弃瘦。宁当级别低的肥官,不当级别高的瘦官。我有一位熟人,在某局当局长,颇有政绩,名声在外,不久,他被提拔,路上遇见,我也学他人双手打拱恭贺他,局长一脸苦瓜相说,听到调动的消息,两个晚上没睡好,心里不想去,推又推不掉。我忙问为什么,局长好久好久才说,升了一级,正常月收入少了好几百。我禁不住“呵”了一声,这才知道,局长的苦瓜脸不是装的。跑官要官,本为官场之大忌,然而我有一个朋友却公开跑,为什么如此?原…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7,(8)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陈淳,不是信访干部,却先后接待了数百批次、几千人次的上访群众,他总结出的信访工作"四要四不要",即要见不要躲、要疏不要堵、要冷不要热、要柔不要刚,为新时期信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信访部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具有不可或缺、不能替代、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10)
编辑同志:当前,不少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十分欢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下访"却变了味: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8)
中共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参加工作近40年来,特别是在担任领导职务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身心地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谋利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公仆",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他说:"在我的心里,公仆的分量远远大于官的分量。"  相似文献   

8.
正我刚开始做信访工作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觉得最可怕的事情便是和上访群众打交道。我每每抱着极大的诚意去和上访群众沟通交流,往往换来的是争吵、怀疑、甚至辱骂。好不容易解决了一个问题,没过两天反映人甚至把我也连着一起举报。记得有名举报噪音污染的居民一个晚上连着给我打了几十个电话,声称"我不能睡,你们做信访的也别睡"。我在一天到晚的争执中几乎神经衰弱,晚上做梦都在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期间,一名战士违反纪律,时任副旅长的耿飚决定枪毙他。数百名群众跪求免其死,耿飚反复讲明八路军纪律,可村民皆不肯起,只得流泪答应其请求。50年之后,耿飚见群众上访,控告干部不尽责,就对干部们讲述了此事,最后痛心地反问:"你们这些党员干部,不管是谁,如果犯了事,群众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之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一直以来,群众信任和依赖共产党,憧憬着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只要听说  相似文献   

10.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一句古诗。有位县委领导最近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套用此诗说:"百姓冷暖官先知",他说,春江水暧之所以鸭先知,是因为鸭常在水中游。而百姓冷暖官先知,是因为当官的要有群众观念,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知晓群众的冷暖……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这话不仅切中要害,更需为官者要警醒。"官架"与"身价"虽字义不同,却有着因果关系。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引领作风建设的导向。如果扑下身子,放下"官架",在老百姓中自然就会有"身价"。相反,如果自以为是,习惯端着"官架",就会在群众心里很"掉价",自然也就没了"身价"。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都应把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基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官思想境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三思"。一思"我和群众啥不同",牢记宗旨祛官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忻州一直是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干部提出"七个为什么":为什么信访案件多?为什么信访问题领导批就能解决,不批就解决不了?为什么有人认为群众上访是"刁民"闹事,有人认为是合理诉求?为什么应该解决的事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群众要越级上访?为什么个别地方和部门信访问题多?为什  相似文献   

14.
我叫林发安,我是绵竹市什地镇同协村土生土长的,初中毕业后与其他有志青年一样,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1999年12月,我还在外地打工,就被全组群众"公推"为组长.从打工仔到"组官",亲朋好友说:林发安运气来了!我却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沉了.  相似文献   

15.
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泥脚书记"、"挎包书记"的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他送行。老百姓对他的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从来不把邓平寿当做"官",而是当做兄弟看待。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经意间听到有人称其为"父母官",顿时引起警觉,当即温和地纠正说:"你们才是衣食父母,当领导的只能做人民群众的儿女,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乱了辈分呀!"  相似文献   

17.
<正>自打我接过凉风村发展致富的"接力棒",这一干就是13年。回过头想想,把工作做好,让群众服你也并不难,只要一门心思想点子、拓增收、办实事,乡亲们就会支持你、拥护你!在任村支部书记前,我曾当过乡镇副镇长、副书记,50岁时,我却当了村支书。有人说我,官是越当越小、事是越来越多,何苦?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只要能为老百姓多干点实事,带领他们增收致富,官大官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8.
群众有困难、有问题在基层干部那里一时得不到解决和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上访的形式,想找到更高一级的领导或部门反映一下问题、表达一下诉求。眼下,对待群众上访,有着三种不同的做法。一种做法是接访。接访,从字面上看,是伸出手来欢迎群众上访。接访这种做法是接待群众上访,比较善意,比较亲和,比较温情。像一些地方开展的"信访接待日",乃至"公开大接访"等活动,就是认真接待群众来访的好形式。另一种做法是截访。截访,从字面  相似文献   

19.
<正>胡金华是金凤区丰登镇司法所所长。18年来,他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处理重、特大矛盾纠纷几百件,件件都稳妥地消除矛盾隐患、化解民间疑难纠纷,有效地防止了农村矛盾纠纷的激化,为辖区群众带来一片安宁。先后被评为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十佳礼仪干警",司法所被评为全区"标兵"司法所和优秀司法所,2010年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胡金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心里时刻想着群众。2007年,他到村委会去办事,路过2组时看到两家群众正因宅基地拖距问题发生争吵打骂并棍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丹东凤城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共产党员,名叫王坤峰,他是凤城市房地产管理处的一名下水道维修工。他20多年如一日从事着城市中最脏最辛苦的工作,冬夏不得闲为群众解决棘手难题,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被称为凤城"徐虎"。有人说他"傻",还有人嫌他干的活儿脏,可在他看来:"只要千家万户的日子过得舒服,我‘傻’点脏点无所谓!"维修下水道是个又脏又累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更没有固定的工作对象。一般人不愿干也干不了,可王坤峰却干一行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