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歇尔16岁时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其军人生涯自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马歇尔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秋,他被推选为盟军最高司令,负责指挥欧洲登陆战役。1944年12月,他升任五星上将。抗战胜利后,马歇尔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中国调处战后的国共关系。最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美国出于其在中国的利益考虑,有意修正赫尔利对华政策的错误,特别派出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作为回应,中共派出周恩来全权代表。自1946年1月开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和马歇尔有了一段共事的经历。"三人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与马歇尔初识  相似文献   

3.
1942年2月,为迎接以调处国共双方关系为名来延安访问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党中央指示驻南泥湾的某团组建一支仪仗队。仪仗队为一个营,由该团团长罗少伟担任营长,从全团精选500名年轻、精干、军事姿势好的战士编成三个连。 3月4日,马歇尔特使飞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陪同马歇尔  相似文献   

4.
邓西夫 《党史博览》2002,(1):51-52,54
赫尔利灰溜溜地走了,马歇尔兴冲冲地来了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国民党政权被推翻,美国政府先后派赫尔利、马歇尔和司徒雷登三人来中国推行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来华后,曾经推动国共两党相继签署了停战、政协和整军等重要协议,从而使中国一度出现和平民主发展的前景。然而这一线希望,很快便因东北再度燃起大规模内战之火而破灭。通过进一步研究马歇尔在解决东北内战中的态度和奉行的政策,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东北内战爆发及马歇尔调处失败的原因。 (一) 从1945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研究,实际上为马歇尔制定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促使国共在华北停战——为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实现由国民党统一中国。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中向东北运兵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马歇尔调处中包含着限制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发展这个意义上说,促成华北停战,就是为帮助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创造条件;而美国希望的中国统一,其目标包括将苏联从东北排挤出去和限制中共在东北发  相似文献   

6.
1945年12月,采取"援蒋内战"政策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华无法遂其所愿,狼狈下台返美。当时中国是美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遏制苏联扩张的平衡力量,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刚卸任的美国陆军参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总统特使赴华调处国共争端。1946年7月14日,醉心内战的蒋介石为避开马歇尔无休止的"调解"会晤,偕同宋美龄以避暑为名,离开南京登抵庐山安营扎寨。 马歇尔的调解自然离不开蒋介石,因为蒋独裁一切,国民党一切都由他一人说了算。因此,为了调处使命,马歇尔不得不头顶烈日,艰难地穿梭于南京和庐山之间。 1946年7月中旬,中国…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周恩来举荐司徒雷登当大使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虽然举行了重庆谈判并达成了《双十协定》,但双方的军事冲突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面对中国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不得不于1945年11月27日提出辞职。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到中国,继续调停国共冲突。赫尔利辞职后,美国驻华大使一职空缺。当时,杜鲁门总统将这一选择权留给马歇尔,由马歇尔亲自挑选一位能配合他工作的大使。最初,马歇尔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魏德迈。魏德迈在二战后期曾任盟国方面中国战区参谋长。此人不但为人圆滑,而且一向持反共观点,…  相似文献   

8.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9.
李冉 《世纪风采》2011,(5):35-37
1945年,中国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能化干戈为玉帛,但由于种种原因,调停失败。马歇尔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经过全面考察,他选择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来担此重任。精明的马歇尔为何会选择司徒雷登这样一个外交“新手”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A1946年6月底全国性内战爆发后,时近一年的国共和谈的成功希望本已荡然无存,但无论是蒋介石,还是作为国共调处人的美国特使马歇尔,都不愿宣布和谈破裂,而是继续与中共进行所谓谈判。蒋介石想利用和谈作烟幕,欺骗舆论,掩盖其军事进攻,并企图将内战扩大的责任嫁祸于中共。马歇尔不肯主动退出调处,为的是继续贯彻美国的对华政策———助蒋反共遏苏,但又要求蒋作出某种让步,并进行某些民主改革。这种自相矛盾的对华政策最终使马歇尔逐渐失去其公正性,沦为蒋之帮凶。为助蒋行骗,年逾花甲的马歇尔不惜冒着酷暑,在7至9月间,…  相似文献   

11.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是一位美国五星上将,1939年到1945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协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挥美军协同盟军与德,意、日法西斯作战,获得了很高的军事赞誉。卸职后,1945年12月以总统杜鲁门特使的身份来中国调处“国共军事冲突”。1947年1月回国任美国国务卿。关于马歇尔,蒋介  相似文献   

13.
我军最早组建仪仗队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而是在解放战争初期。1945年10月,美国五星级上将马歇尔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身份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为在延安迎接来访的马歇尔,党中央特地指示我军驻南泥湾某团组织一支仪仗队。从全团精选500名年轻、精干、姿态好的战士,编成3个连,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在延安进行紧张训练。组队伊始,战士们听说要去欢迎一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人,抵触情绪很大。许多战士很不高兴。队领导向大家讲了执行这次任务的重大意义,传达了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欢迎马歇尔,表明了我党要…  相似文献   

14.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4,(11):46-49
正抗战胜利后,享誉国际的美国五星上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中国,和平调处战后的中国内战。最初,他以客观、公允的姿态,奔走于交战中的国共双方,从而得到中共的好评,被毛泽东誉为"和平使者"。可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与矛盾,马歇尔也是无能为力,常胜将军终有了"败走麦城"的记录。你一定要帮助我去完成这项使命马歇尔16岁时,考入弗吉尼亚军校,自此开始其终生的军人生涯。军校毕业  相似文献   

15.
1945年10月以后,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调遣80万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由于国民党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而美国从它的全球战略出发,也需要调处中国内部的军事冲突,于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2月15日发表对华政策声明,表示赞成中国“召开全国主要政党代表会议,以谋早日解决目前的内争”。并派五星上将马歇尔来华“调处内战”。此文讲述的就是在此期间,马歇尔特使视察延安的历史情景。——编者  相似文献   

16.
詹国枢 《奋斗》2009,(8):62-62
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凯恩斯又开始吃香了。凯恩斯何许人也?J.M.凯恩斯.英国人,青年时就读于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到英联邦政府任职.后受恩师马歇尔的招聘,回大学任教,主讲马歇尔的货币金融理论。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凯恩斯再次回到英政府,任财政部首席代表和财政大臣顾问等职,提出了不少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政策主张。1949年,突发急病去世,终年66岁。  相似文献   

17.
按今天的标准来说,桌上摆的也不过是百姓家的寻常饭菜。而在1946年,这顿饭已经是延安的“国宴”了。3月4日,毛泽东在窑洞里宴请马歇尔。五星上将马歇尔是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来中国“调停”内战的。吃惯了西餐大菜的美国人,不知作何感想。 菜不多,酒不薄。虽然连盛酒的壶也没有,用个茶壶代替,却倒出了边区军民对总司令的情和义。1946年11月19日,陕甘宁边区为朱德60寿辰祝酒,毛泽东即兴题词“人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8,(4)
2007年6月下旬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由我主讲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讲完之后的讨论很有意思。一个欧洲学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美关系及中国共产党对美方针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以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从来就是支持蒋介石进行全面内战,用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马歇尔调处不过是一场骗局。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论者提出:美国侵华总政策不变,而其策略手段则前后有所不同,起初是扶蒋容共,后来转变为助蒋灭共。这一变化的关节点,是在1946年3、4月间马歇尔回国述职与再度来华。这种看法应该说更接近客观事实。然而进一步考察起来,在此关节点之后,美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牛军的博士论文《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以下简称《始末》),是这一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成果。20世纪40年代的中美关系是这几年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热点,关于赫尔利、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专著、论文并不少见,但读了牛军的《始末》后,笔者仍然觉得值得向读者推荐。这是一本有特色的书,作者在一些问题上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在这里着重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