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颜色革命”是以某种颜色为标志,以“街头政治”为方式的亲美亲西方的政权变更行动。“颜色革命”都由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操纵,他们凭借强大的武力和财力,借口“培养民主土壤”,利用文化、经济和政治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政治动员和金钱援助,培养、收买和雇佣非亲美亲西方国家的反对派,伺机发动“街头政治”,推翻执政政权,改换亲美亲西方政权。在中亚地区,就是推翻亲俄政权,建立亲美亲西方的政权。“颜色革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对此应高度警惕,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20多年来,"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在东方社会呈阶段性、连锁性频繁上演,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呼"始料未及",一方面以积极的姿态介入这些国家的内政,操控的黑手鬼魅般如影随形。从西方这种荒诞的逻辑入手,笔者力图通过解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输出"路线、"北约东扩"路线、"改造中东的计划"路线与东方国家发生"颜色革命"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揭露西方"‘民主输出’——策动‘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介入内政"的意识形态霸权逻辑,以警示国人认清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霸权本质,强化"守土"意识。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代初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爆发了“颜色革命”,青年政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青年的政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已经存在的各种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开始活跃,以发动“俄罗斯版颜色革命”为己任的新的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纷纷成立.这一形势迫使普京政府开始高度关注青年的力量和作用,以支持组建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等方式严密防范在俄罗斯发生“颜色革命”.经过普京政府的周密行动,俄罗斯政局较为稳定,“颜色革命”的影响在俄罗斯渐渐淡去,这其中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的"西化分化"战略没有改变。中国在社会全面转型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生"颜色革命"的土壤和条件并没有消除,诱发"颜色革命"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较量依然激烈,深化改革中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有效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筑牢防范抵御"颜色革命"的钢铁防线,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5.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境外非政府组织谋求政治利益,将网络作为渗透破坏我国的平台;积极开发互联网新技术,以"网络无国界"为由,改变着网络意识,抨击主流网络文化;纠集境外非政府组织炒作热点敏感问题,并以"维权"相号召,不断进行攻击污蔑、造谣生事,煽动民众同党和政府产生对立情绪;线上培养意见领袖,支持、参与、策划街头政治、民族分裂等活动,试图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网络渗透和反渗透斗争中的胜利,决定了我国未来网络空间主权。公安机关在应对以境外非政府组织为媒介的网络渗透过程中也暴露出手段、技术上的瑕疵。针对这些问题,公安机关应当顺应信息化警务发展,弥补部门情报系统、舆情监测、网络设备、技术人才等不足,细化公安机关职责,加大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力度,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的图谋。  相似文献   

6.
西方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策动实施"街头政治"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多样隐蔽,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西方敌对势力策动"街头政治"和实施"颜色革命"的原因,既包括对华整体战略的需要,也包括利益诉求群体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对此,我们需要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之春"既有颜色革命的部分特征,但又不等同于颜色革命。它指的是发端于突尼斯继而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为推动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至要求推翻本国专制政体的自发的、内生性的街头运动。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的内部原因是其各自国内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问题,外部原因在于美西方十几年来不断在该地区进行的"民主"渗透。美西方在阿拉伯世界强推西式民主,在经济、政治、安全三方面酿成一系列的苦果并形成恶性循环,客观上使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民主""自由"的幻想趋于破灭,将使中东地区在很长时期内都难有宁日。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松对所谓"不听话"和"非民主国家"的改造战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无疑是其最想改造的重要目标。美西方对俄改造的手法主要有:不断加大对俄反对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俄境内反政府活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等等。普京深知西方对俄罗斯的险恶用心,要求相关部门对全球发生的"颜色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在立法上,推出系列法律法规,阻击"颜色革命";在行动上,主动出击,反制西方颠覆活动,以及在社会领域、政权建设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2004~2005年的国际政治词汇里,"颜色革命"可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其革命浪潮也愈发受世人关心."颜色革命"的爆发对独联体及中亚局势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本文将就其定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几大方面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发生在香港的非法“占中”事件的后续效应仍然存在,对香港政治生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2015年6月,香港政改方案未获通过;2016年2月,香港“旺角骚乱”再次警醒我们,后“占中”时代的香港政治生态仍然不容乐观.为更好地把握未来的香港政治发展趋势,有必要系统地总结梳理非法“占中”事件,反思“占中”事件背后的“港独”势力及其运作规律,探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如何应对“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威胁,做好全方位的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