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中国也正经受着经济全球化对国内各项制度建设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对农村经济体制建设提出的挑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农村社会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农村制度建设是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说,解决好农村制度建设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长期发展的难题。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分析,试提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创新的方向。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本状况中国农村目前实行的仍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施的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深化对农村小城镇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制约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瓶颈,理清建设和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农村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的双层经营体制,社区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双层经营的主体,解决分散农户技术采用和与市场接轨的问题.但是,这不能替代政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还会长期保持,因此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样是农村双层经营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韩玉龙 《奋斗》2003,(8):24-25
近几年,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据对6个市(地)14个县(市)调查,平均每个县(市)拥有小城镇11个,占乡镇总数的75%,比5年前增加27个百分点。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扩张,更表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别等综合效益上。事实证明,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关键的措施,没有广大农村的城镇化,就很难有广大农民实现小康的全面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构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局限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从土地作价入股、土地银行以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等三个方面探索了我国当前局部地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实践,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农村现存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着力解决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资金、管理体制等问题,才能促进小城镇不断发展,进而加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表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发展小城镇的原则,小城镇建设要同产业结构调整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央和地方各种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的城镇化走上了一条“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土地流转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天津市近郊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非常成功,在经济层面,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和城市近郊产业园区的发展,在社会政治层面,推动了基层治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小城镇: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小城镇在中国农村现代化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要最终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新战略,要通过发展小城镇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的生产需要较少的人,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一般原因;而人多、地少,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特殊原因,为此,要建设大批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型新型乡镇,就地消化劳动力。依据邓小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就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消除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制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的政策,从而更多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宋盼盼 《世纪桥》2014,(10):91-9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外流所形成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空心化的产生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童云 《理论建设》2017,(6):38-44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尽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供"资源—资产"转变的平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完善的产权交易机制,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指出了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城镇化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发展现代乡村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等,对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思路影响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探索改革和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试点,从中等城市酝酿提出,铺展到全国72个大中型城市,其内容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包括拓展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经济中心作用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不仅推动了试点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为巩固改革存量、发展改革增量,探索双轨制改革道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7,23(10):46-49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要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从我国农村实际看,农村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不平衡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但体制存在弊端,正是体制上的这些弊端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他深刻地阐明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1)这样就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找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和重点———旧体制 ,也即迈入了促进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为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倡导农业生产的多样化经营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再到允许农民"就近进城",最后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重大部署。《决定》有许多新思路、新突破。我们要深刻体会,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1.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