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译自英《今日世界》1983年3月号。作者 R.P.巴斯顿系英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前官员,精于东、西方关系问题。)自1968年勃列日涅夫巩固政权以来,苏联制定外交政策至少有四个前提:一、出于稳定军备控制的需要,而又不损害苏在战略投掷系统方面有利的地位;二、苏联决策者将重点放在解决德国问题和其他有关欧洲问  相似文献   

2.
左凤荣 《俄罗斯研究》2003,(2):64-69,83
长期以来,苏联把对外战略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并使国内发展战略为对外战略服务,造成了国家战略目标的错位。发展军备、搞军备竞赛、暴力输出革命、争霸世界,是苏联的对外战略目标同时也成了国家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选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直接背离的,这是导致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不可忽视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赛亚·伯林先后于1945、1956、1988年访问苏联。三次访问都时值苏联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伯林所到之处,刻意留心考察苏联文化艺术、知识分子生存和创作状况、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关系,并且以其自由主义理念加以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统治苏联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结束。18年来,勃列日涅夫凭借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艰苦创业所建立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和科学文化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在军事实力方面确立了与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的世界地位。与此同时,苏联内部的社会政治矛盾和种种弊病又阻碍了经济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  相似文献   

5.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勃列日涅夫领导苏联的18年,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剖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的“进攻战略”,有助于了解当前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一、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外交战略的异同点列宁逝世后,苏联历史经历了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以及当今的戈尔巴乔夫五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苏联外交战略,既有它的延续性,也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勃列日涅夫继承了赫鲁晓夫的必须进行世界革命的思想;世界划分为社会  相似文献   

7.
8.
苏联模式在中国是如何被强化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着苏联模式显露出来的弊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和广大知识分子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不同,这两种探索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的结果,不仅是以捍卫斯大林和苏联模式为基本出发点的探索大获全胜,而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者惨遭失败,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20多年中苏联模式以更加强化的形式主导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另外,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强化也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兆芬 《俄罗斯研究》2004,(2):84-88,13
战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过去僵硬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赫鲁晓夫上台后,重新审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现代国际局势发展的几个原则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政策理论,标志着苏联的外交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但事实远没有这样简单,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肥沃的生长土壤.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既是伟大的政治革命,同时也是深刻的"思想革命"以及更为艰巨的"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既是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其在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出于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苏维埃政权对部分反共反苏知识分子采取了政治整肃、司法镇压乃至驱逐出境的手段,这在当时曾在相当大的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历史隐患.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积累而渗透于精神深处的意识形态因素,对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性质和内容有着相当大的制约作用。苏联(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具有东西方二重性、大国意识、专制主义与人格崇拜三个特征,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明显的渗透着这些政治文化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试析苏联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殊移民”一词在俄文中是一个复合词 ,即спецпереселенец ,专指 1 930年春- 1 933年初被剥夺、迁移的富农。① 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在迁移、安置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并具有了普遍性。特殊移民饥饿现象的出现是以行政方式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关系的必然结果。透过研究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可以为研究苏联 30年代“大饥荒”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俄社会组织发展的"黄金时代"。苏维埃国家在这一时期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21年3月-1924年5月,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初创,建立了宪法框架下社会组织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从1924年5月至1928年2月,随着在经济领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措施的收缩,开始构建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30 年 8 月通过了关于社会组织的新的条例,明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宗旨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该条例的颁布和实行,标志着宪法框架下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终结,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初创与确立,是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摸索和建立治理国家模式,从相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是俄国社会革命党领导阶层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革命事业,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治思维出现的偏差,他们片面而偏激地宣传政治恐怖主义.正是这种政治思维所导致的错误惯性断送了社会革命党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pecial issue on Intellectual dynamics in the modern Middle East. It discusses key themes of the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intellectuals as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ors, intellectuals, power and the state, and history, tradition and regional temporality.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llectual impact of Ayatollah Muhammad Hussein Fadlallah (1935–2010) on Hizbullah's political behaviour. Many depicted Fadlallah as the ‘spiritual guide’ and ‘oracle’ of Hizbullah, while others accentuated his socio-political independence and the potential he represen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Hizbullah and Iran. This study argues that Fadlallah directly influenced Hizbullah's political worldviews, but the Islamic movement's socialisation in Lebanon, its dependence on Iran and its war with Israel have led it to pursue a separate path from Fadlallah. But despite the separation, the Ayatollah shared a common world vision with Hizbullah and the Islamic Republic, and would not have formed an alternative.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first examines the socio-political origins of Fadlallah and Hizbullah as an intellectual and a political movement, respectively, and conceptualises the discursive and political fields that motivate the behaviour of the two actors. The second section assesses the impact of Fadlallah's ideas on Hizbullah by focusing on three main themes: (1) Islamic liberation and resistance against injustice; (2) the Islamic state and Lebanon; and (3) Wilayat al-Faqih and Islamic Ira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二次大战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政治斗争的内容和性质,揭示了战后苏联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成因,并且对战后苏联政治斗争中显现出来的改革趋向及其命运作出分析,从而得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有效地推进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