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坤 《学理论》2013,(9):116-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它在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等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传统:“科学的”社会主义和伦理的社会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如考茨基、阿尔都塞等人把社会主义实证化和制度化,忽视、否认社会主义的价值因素;伦理社会主义,如伯恩施坦、社会民主党以及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把社会主义伦理化、价值化。二者都没有能够坚持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主义实践中也长期存在着把社会主义实证化,社会主义价值被悬设乃至物化和湮没的倾向。事实上,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主义是制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这种统一根源于社会本身的内在逻辑。社会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能够混同.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的东西,如社会主义公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在  相似文献   

4.
60年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经历了一个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开辟了认识的新境界。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判断逐渐形成为共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再认识,推进了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等的认识,从而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应当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推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历经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要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有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既是一部理论的发展史,这种理论,当然包括相应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潮、学说等等;同时,又是一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史。只有处理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基础上和历史进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探索的宝贵成果,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就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充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使之达致很高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在引领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本质从主体、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规定了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共同富裕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也没有脱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长期社会主义的实践,邓小平创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要义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阶段论和社会主义道路论。它们分别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发展水平怎么样以及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讨这些理论成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管理思想,是关于治党、治国、治军的宏观管理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讲清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这个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人们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所谓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指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根本原则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其核心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列宁亲自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搞了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到头来,忽然发现,“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多数人认识并不十分清醒,邓小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形成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其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包含着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论述。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理论的研究,存在着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原则混淆在一起,偏重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的特征分析,而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则揭示不够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原则各自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样"和"怎么办"。换言之,"是什么"确认了"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样"表现为"社会主义特征","怎么办"是通过执行"社会主义原则"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变成现实。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本质当作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征来表述,也不能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概念代替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应从生产力、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把握其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胡乔木的探索至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又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法制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结果,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法制健全的过程。因此,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把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实行民主的形式用法律和制度加以具体、明确的规定,使之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家意志,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源远流长。人们在使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同时,也在不断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赋予以新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他们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阐释,奠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科学基础。列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界定,为共产党人认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认识新成果,它在社会主义本质观、社会主义制度观、社会主义政治保证观、社会主义战略布局观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观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我党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8)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8.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长期把自己局限于生产关系和制度特征的层面,把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看作是否搞了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成熟程度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二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甚至将其看着社会主义独有的基本经济规律,片面追求产值和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忽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正是带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的反复思考,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时代变化提出的新挑战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将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根据。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继续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同时,着重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给予了科学地、创造性地回答,从而将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自社会主义从理论付诸实践伊始,就严肃地提了出来。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并自觉开发、启动和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与否,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动力的作用机制、作用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历史唯物主义繁荣发展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制度,分别回答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客观规律和规范形式。社会主义的价值与本质的关系,是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制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加强对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制度的统一的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国实际出发,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