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苏联在对外经贸关系方面一直偏重于社会主义国家,尤其以东欧经互会国家为主,与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不多。近年来,苏联开始改变这种单一的贸易结构,强调重视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调整其亚洲经贸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调整亚洲经贸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国际经济关系角度看。当前国际上正出现一轮新的产业扩散和资金技术转移的浪潮,它与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国际资金转移相比有这样两个特征;第一,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海外投资快速增加,并已取代美国,成为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四十年代末南斯拉夫和苏联发生过严重冲突。五十年代中期南苏关系恢复和改善后,南斯拉夫坚持不返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如既往地捍卫独立自主原则和对世界事务的公正立场。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苏联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阿富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南斯拉夫毫不留情地批评苏联的错误政策。然而,饶有趣味的是,除苏南冲突时期外,南斯拉夫和苏联积极发展了并且正在发展正常的、甚至称得上良好的经济关系。自1974年到今年,苏联一直是南斯拉夫对外贸易的第一号伙伴。这是值得我  相似文献   

3.
联学苏哲列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思想辨析安启念系统方法(苏)布劳贝尔格等苏联东方哲学思想研究概况常忠烈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苏)梅连节夫关于利用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智能革命—“两种文化”走向统一(苏)弗因伯格全球信息网:现实情况与问题(苏夕穆柳科夫苏联学者对“信息社会”论的批判 政治、法律论苏共二十七大的创新趋向刘克明浅谈苏共在现阶段的领导作用孙鸿酞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浅析管淑芳苏共现行纲领有关党建问题的修改情况温云水苏联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民主化与人民自治李传勋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调整干部政策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1985年7月~8月)苏联哲学苏联学者对科技革命和哲学的关系提出的一些问题苏联理论家谈社会主义的矛盾(南)日瓦诺夫苏联哲学界对“信仰”现象分析的面面观〔苏)叶夫斯季弗耶夫苏联哲学(方法论)讲习班:经验问题与发展前景(苏)吉列诺克等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览潘春葆理论交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5,10期期期期期︵8‘口内了‘︺85 85 8585 政治·法律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基本趋势柳光青戈尔巴乔夫人事调整的“三斧头”好衡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内外政策趋势沙戈苏联又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唐修哲…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制是苏联国家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如苏联宪法第九条所指出的,巩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乃是苏维埃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要方针之一。苏联检察机关是苏维埃国家的专门机关,它的职责是保证执行独立于任何地方机关之外的统一法制,其基本任务是保卫苏联宪法所肯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国家财产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正确而又划一地行施法律实施最高监督,并积极地执行苏共制定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演变苏联理论界近几年来发表大量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苏联学者们认为,二十年代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列宁晚年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它已扭曲,已变形。二十年代末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直接从斯大林的手中接过来的。苏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是遵循斯大林的思想编纂的。二十年代末以前苏联经历的“军事共产主义”(1918~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这两个时期实际上是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现。这两种模式并非起自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从解放运动刚产生起就存在这两种模式,并一直进行着斗争。“社会民主运动和军事共  相似文献   

7.
从二战结束直到80年代初期,对中东的政策一直是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苏联、俄罗斯内外政策的调整,中东在其外交议事日程中的重要性一度有所忽略,但中东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机会,使得它在俄罗斯外交战略布局中正逐步经历着从边缘向中心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苏联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有哪些经验和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苏共二十七大对此进行了总结,也规定了党和国家今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的任务。本文拟就其中若干主要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性和法制建设的协调统一,关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关于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制建设以及利用法律力量同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流,撞击着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撞击着传统体制发源地的苏联。对苏联计划理论由传统到改良、由改良到改革过程作历史的回顾和展望,无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一、对改良式计划计算理论的思考1928年,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法令形式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集权计划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这种体制曾起到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然而,五十年代之后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于是由南斯拉夫率先掀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其中以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改革是从彻底摒弃旧体制为开端的,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改革则是以力图维护集权体制为前提作部分改良为特征的,苏联计算计划学派正是这一  相似文献   

10.
1989年的苏联荆棘遍地,风波迭起。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对当前时局下的结论是:“国家正在经历改革的危机时期”。戈尔巴乔夫也承认,时至今日国家非但没有从80年代初陷入的严重危机中摆脱出来,而且“某些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甚至尖锐化了。”有人公开预言要发生政变,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苏联的社会现实确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今年头9个月国民收入只增长2.4%,国营企业上交国家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33亿卢布,亏损企业有2800家左右,有些工厂月月发不出薪水,靠银行贷  相似文献   

11.
(1 982年9一10月)苏联 政洽·法律列宁和《共产党宣言》(苏)捷文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82.10月38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与发展 (苏)冈恰罗夫马克思主义研究书讯82.9期苏联共产党在实现列宁的监督原则方面的活动 (苏)茹拉夫廖夫等苏联问题研究资料82.9月3期发达社会主义:形成、活动和完善的规律(苏)利亚赫国外社会科学情报82.9期成熟的社会主义与社会科学(苏)费多谢耶夫苏联东欧研究资料82.9月6期关于苏联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资料赵春生等马克思主义研究书讯82.1。期苏联“全民国家”理论的过去和现在王正泉科…  相似文献   

12.
苏联还没有商业法每一笔交易——卖和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法律现象。与商品买卖相联系的各种关系是由法律调整和保护的,法律赋予买卖双方明确的义务和权利。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买卖的法律形式是清楚的和简单的,它不需要广博的法律知识,而在绝大多数场合,买卖双方的交易也是满意的、没有冲突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买卖双方也会发生矛盾和纠葛,这就需要由法律来加以保护和裁决。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突然拥有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新政治精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法律空间。对这些国家而言,设计与现实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稳定的国家体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家政策的过程过于拖延,前景令人质疑,而且即将面临政治代际更替的全新挑战。后苏联空间非常复杂,但也因此是研究和政治设计的重要地区。20多年的实践表明,不应期待后苏联空间的快速转型。大多数后苏联空间国家未完成国家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使形势复杂化,可能导致巨大的变数,包括冲突和诉诸武力。但是,外部环境仍逼迫变革。对于后苏联空间国家而言,变革具有政治理性化和政治制度形式化的目的,包括以法律形式固定政治制度和强制政治设计者更多地在正式法律范围内行事,而达到上述目的的选择包括革命性变革或"自上而下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一、合资企业建立的法律依据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重视发展合资企业。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运用新的合作形式,建立合资企业,以“加速经济发展”。1986年秋,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答西德记者问时说,我们不应局限于对外贸易这种单一形式,还可以建立合资企业。为此,苏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合资企业的法律文件。这一经济形式的法律基础的形成在苏联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1986年)1983年5月,苏联允许在其境内建立同经互会成员国及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必然注重各项制度的破旧立新。这一工作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进行,然而,经济、政治、内政、外交每一步的变革,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会遇到种种曲折和反复。这说明,改革旧制度,创建新制度,决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90年代初苏联剧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然而,制度的更替决不像人们换穿一件外衣那样简单便捷。因为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式的政治经济体制长  相似文献   

16.
苏联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人们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等同。本以为用政府取代市场,就能消除市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创造出合理经营和生产力和谐发展的最高形式。但是,在苏联,以国家计划取代市场机制实际结果却使经济合理性消失殆尽,没有能力保障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生产力的发展。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开始由封闭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开放型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6月)哲学现阶段哲学的任务(苏)‘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杂志、作者与哲学研究(苏)戈特莱苏社科教研室主任会议哲学组讨论情况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7·6期87.5期87·5期政治、法律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张秉夫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杨章明苏联的改革(波)‘经济生活》周刊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纲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历任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苏联政治文化研究概述郑永年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僵…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模式,通常是指斯大林时期在30年代形成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一直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苏联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苏联理论界对该模式的评价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模式评价的本身,而涉及到了如何评估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看待在此模式框架中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在模式的评价中往往出现许多差距甚大以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而这又为各家各派的其它观点奠定基础,或成为一些反对派进攻社会主义的矛头所向。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产物在当今的苏联社会历史背景下,“暴光率”极高,它已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学术性的历史评价已鲜明地为某一政治目的而服务。东欧的历史性悲剧正是源出于此,它们在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间划了一个等号,然后以批判斯大林模式作为突破口,向整个社会主义阵地发起反攻。分析东欧变化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东欧关于托洛茨基研究的国际讨论会在俄罗斯召开莫斯科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综述斯大林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中苏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吗? ——兼谈《避免了一场核战争>冷战开始后苏联加强集团内部统一的举措勃列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从苏联哲学的演变看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层原因 ——<苏联哲学的演变(1919—1953"一1991>一书概述苏联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语言改革与苏联的解体剧变前夕苏共基层组织的涣散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独联体各国共产党对社…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前苏联东欧苏联转移艺术珍品大行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吸取苏联剧变教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关于马克思俄国社会思想的几点讨论国外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的对苏政策看冷战的起源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关系的影响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从联邦制国家形式析苏联解体原因就《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访李永全博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界“苏联模式”研究述要季米特洛夫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研究前捷共领导干部谈世界资本主义及欧洲社会主义前景前苏联与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影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