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凸显人文精神: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纵观东西方的文明古国及其繁荣发展时期 ,都以一定的人文精神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凸显人文精神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人文精神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 ;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重理轻文 ,以技术教育挤代科学教育 ,或将人文教育独立于科学教育之外等片面性弊端。新世纪高等教育凸显人文精神的实践理路是做辩证探索 :人文精神需要自觉挖掘和凸显 ;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凸显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凸显人文精神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应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火种的创造与传递场所,当然赋有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放在大学教育的应有位置,首先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关系:第一,物质满足与价值追求的关系。第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第三,人文教育与传授人文知识的关系。第四,人文教育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放在大学教育的应有位置,还要在实践上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为首要目标。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人文精神形成的综合环境。第三,课程改革要特别重视马列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第四,深入挖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遗产,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文精神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体现了大学的品质和地位。一流大学更意味着一种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气质;而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人文教育边缘化的现象日益明显,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因此,重新探讨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探索人文精神建设的途径,成为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博雅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拥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沃土.主要内在精髓与本旨在于培养知识渊博和品格高雅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理性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三大内涵.博雅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主要通过构筑广博课程体系、推行经典阅读计划、实现民主互动教学方式、营造博雅文化氛围来实施.实施博雅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和大学生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推进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文化结构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文化是由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介文化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大学文化的各构成部分尽管功能各异,但又相辅相成、紧密关联、不可分割。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是:以和谐大学的建设为目标,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继承经典的大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注重民族、民主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在物质文化层面上要把重点放在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的建设上;在制度文化层面上要首重学科建设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加强优良校风的培养;在媒介文化层面上要注重"把关人"队伍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旨在培养和提升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即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一方面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终极关怀,表现为对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我的原则性要求,注重人格修养。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把爱国家、有骨气视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人格是高尚、尊严还是低下、鄙耻,这是人文精神的内核。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活动只注意专业的、技能的、科学技术的教育,而忽视正确思想的教育,高尚道德情感的培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精神成人就是要求大学生探寻"如何做人"这个终极命题,它同样要求人要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应该是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来营造一种人文精神的氛围,这是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学科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理工科大学教育必须强调人文精神的融入。文理渗透是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者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实质等方面的融合,以此改变理工科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单向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理性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旧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在它面前已日益暴露出局限性。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戡天役物的竞进精神和与自然和谐的保守精神、个体化精神和整体化精神、世界化精神和本土化精神相励相长的文化建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源泉,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