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释放了亿万人民追求财富的欲望所产生的强大能量,成为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只要承认追求个体财富的正当性,整个社会就将不可阻挡地发生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太平年代,中国百姓终于不再被扼杀财富梦想,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创造和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了.历经30年,中国已经从贫困基础上的改革转变为财富基础上的改革.由于民间财富基础已经从单一的"消费资金剩余"型,转变为高度复杂的财富基础,利益结构发生了多元化、差异化、阶层化甚至集团化的演变.因此,今天正在进行和未来将要进行的改革开放,将是一个更加充满利益博弈的过程.如何"统筹"各方面的利益,使失衡和可能失衡的关系得到平衡,是中国新时期创造更伟大的财富文明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所经历的30年改革开放,只是整个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序幕.在基于现代财富文明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追求财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负责精神,而且也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行为,它意味着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个体行为也要具有对相关利益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它要求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过程不仅只对个体是可以持久和代际相继的,而且应该和必须对社会、世界和人类也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乔伟 《法学研究》1988,(1):78-86
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改革、发明和创造,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以上下五千年文明享誉天下,追溯起来,使悠悠古国文化财富传行于世的第一功臣,还数我们老祖宗创造出的精巧方块汉字,而泱泱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经波折终究坚守统一大势,其历史渊源就在于秦始皇首次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敬泽 《法制与社会》2011,(29):227+231-227,23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发展起采的,是经过长期积淀并在不断升华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的载体与结晶。军营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先进方向,不仅担负着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先进知识的职责,还负有培育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所以军营文化不但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还要注重继承传统、传承先贤文化。对于培养军八的文化创造能力;增强军人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提高文化战斗力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检察风云》2014,(24):41-41
路桐酒堡的全球战略布局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和齐鲁艺术相得益彰。路桐酒堡秉持欧洲名庄酒理念并以欧洲人敏锐的思维意识到把齐鲁艺术经典作品融入到酒文化中会使高端葡萄酒文化价值与当代艺术价值融汇结合,为收藏者带来双重价值享受……  相似文献   

6.
浩浩中华,雄山大川,五千年的文化长河奔流不息,她讲述着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传扬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在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面前,我们是渺小的,我们诚惶诚恐,感受着先人智慧的结晶。同时又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财富在我们手中,如何让子孙后代也有机会接触中华文明的优美与神秘,让民族文化血脉得以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来的创造、发展、吸收、融合、批判、扬弃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内容非常庞大而又繁杂的复合体,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它持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特别是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本文就如 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进行“中国民歌”教学,并达到其教学目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多视角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陈露 《法制与经济》2008,(22):118-119,121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交锋的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所不能化解的问题,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任务,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11,(9):89-90
盈科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中国大陆拥有15家办公室,在英国、意大利、匈牙利、巴西、台湾地区分别设有办公室;盈科律师事务所近3000名员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球法律和商务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深知: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律师是律师事务所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邵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27-228
伊斯兰教自步入华夏大地以来,在思想意识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历经千余年的调适与整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伊斯兰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彰显着中国风格,中国气质,其主体内容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陆峰 《法制与社会》2010,(3):287-287
本文指出中道是人类的瑰丽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思想财富,在中国古代圣贤那里,中道则是一种治国方略。直至今日,中道依然是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13.
郑海兵 《行政与法》2012,(12):100-1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不仅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地处齐鲁腹地,位于举世闻名的泰山东麓,素有“八宝风凰城”之美誉,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莱芜之称始于汉,汉高祖刘邦时(公元前206年)设置莱芜县,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县级市,1992年11月升格为地级市,同时设立县级莱城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提倡“礼乐刑政”,综合为治;追求法律统治的和谐性与整体性;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抽象出适用刑事法律的共同规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律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探讨,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工过程,使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为当前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所用,为现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用。  相似文献   

16.
李劼 《中国版权》2023,(3):35-3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版权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创造历史中积累的各种版权知识、经验和智慧。对版权的历史应当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不断从中汲取有益的人文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经济法制·张勇张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但由于传统文化产生的土壤和形成发展中的外部环境的不同,使其在体系及内容上又难免良莠混杂。这种现实决定了对其进行整理和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张晋藩一、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三千年左右,而且没有中断过,因此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浩瀚,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仅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法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不...  相似文献   

19.
两岸国际教育集团(两岸早教)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权威机构:她所创造的秉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思想精髓的多元教育理念品牌,正在悄然引领高品质早期早教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向知识经济进化在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的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中,财富来源于材料、土地和资本.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了财富.熊彼特指出:财富不是一种一方得益必然使另一方失利的游戏,是可创造的,特别是可以通过技术进行明智的应用,进行创造的,即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变量,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