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库中浮出一名男子的沉尸,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杀人沉尸案。然而,一波三折,当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揭开真相时,结局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相似文献   

2.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潘圣明 《法人》2008,(12):22-23
依法办矿是投资人利益的根本保证。依法办矿的核心是什么?依法取得,或者是合法拥有探矿权和采矿权,这是依法办矿的核心。怎样能做到依法取得?或者是合法拥有探矿权和采矿权呢?  相似文献   

4.
骷髅奇案     
良子 《江淮法治》2008,(14):54-56
法国南特市一家医院里有一具看似十分普通的骷髅。一天,警官多恩无意中用电脑复原了这具骷髅。他万万没有想到,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从此就接连不断,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具骷髅?在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案情 2010年6月的一天,被告人林某、蒙某及“九叔”(另案处理)等人经商谋后,决定通过设赌局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其中由被告人蒙某等人负责引诱被害人去到设局的地点.“九叔”等人负责与被害人“赌博”。2010年6月21日22时许.被告人蒙某将被害人唐某等人带至A市明秀路伯爵KTv城唱歌.后又将被害人唐某骗至N市五一路金彩湖KTV酒吧介绍给“九叔”等人。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与其他网络诈骗没什么两样,都是通过发布中奖信息并以兑奖要先交手续费为由,骗取被害人钱财。一般来说,被害人在被骗去几百甚至上千元手续费后都会警觉并识破骗局,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本案的被害人却被骗走75多万元,并一直对中奖之事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7.
无名尸命案侦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名尸案件,无论被害人尸体原始状态是否完整,或体现其身份信息线索多寡,社会信息因素都可能是导致其形成的制约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其原因包括:一是由于现代社会职业频繁变换,居住生活环境不断迁移,周围关联人群高度流动,形成被害人与其家庭关系人之间的“个人信息互馈隔绝性”;二是由于被害人及其家庭关系人、知情人本身属于社会信息群中的微小群体,或社会关联面狭窄,  相似文献   

8.
张颖 《检察纵横》2012,(6):57-57
套上袋鼠服装怎样跳得更快?4个人的脚都被系在同一块板子上如何行走?西瓜除了吃还能用来做什么?“五四”青年节这一天,由省院机关党委、工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辽宁省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趣味运动会”,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院体育馆举行,全院180余名青年干警在别有情趣的团队竞技中欢快地度过了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法人》2007,(2):118-119
什么成就了一个年轻的女富豪?又是什么让她美梦破灭?这一切又给人们以怎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12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刘家湾水库忽然漂起一具男尸。警方经判断。死亡时间4天左右,脑后部有明显钝器伤,尸体被铁丝缠绑十几块砖头后推入水中,确定系他杀!这时,公安机关通过摸排发现,这具沉尸竟是失踪4天的一名司机。4月16日下午,破案专班经过4昼夜艰苦鏖战,将犯罪嫌疑人徐胜洲抓获。2011年1月17日,罪犯徐胜洲被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1.
溺死是由于液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胞,液体代替肺胞气体,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的窒息死.在他杀溺死中,罪犯单纯采用溺死的方式并不多见,一般采用其他方式致被害人意识丧失后再移入水中淹死,有的犯罪分子杀人后抛尸入水,沉尸灭迹以逃避打击.在实践中,查明溺死还是抛尸入水对案件侦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岩  王迎龙 《犯罪研究》2010,(3):12-16,25
法律惩罚出现以来,被害人于其中大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惩罚概念本身、刑罚的起源,还表现在不同时期西方著名法学家对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证成当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宪法保护的缺失、“国家追诉犯罪”的基本局面,还包括秘密审判、公开行刑的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律惩罚对被害人价值何在?法律惩罚是对被害人的正义之举,是被害人报复情感合理宣泄的途径,是防止被害人走向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对于法的阶级性的讨论,是法理学界长期争执却很少见结论性成果的一场论辩。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法的阶级性究竟该如何理解?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之争讨论的究竟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主义的法治中国法律的阶级性是否还具有存在的意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希望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应当是怎样的,又具有怎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09,(11):4-5
江苏省:全国首部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地方性法规获批准 日前,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了《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梁衡 《中国监察》2009,(9):59-60
审美文化,是艺术文化。回答美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美?怎样才美?美有什么用?对我们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完善完美的人格和人生追求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要点出发,来进行一番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陈琳身后的第三年,她的两任丈夫打起了官司,纷争的焦点集中在陈琳价值千万元的房产上。陈琳与这两个男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感经历?这两个男人之间,又有什么恩怨呢?  相似文献   

17.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杨明 《法治与社会》2010,(10):36-37
在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死亡赔偿金不支持的情形下,刑事案件被害人只能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这对于已遭受刑事案件伤害的被害人而言,无异于是又一次伤害:再一次立案意味着讼累;而因为民事诉讼需要交纳诉讼费,刑事被害人一般而言又极为贫困,交不起诉讼费的尴尬情形就常见起来。  相似文献   

19.
晓言 《中国监察》2009,(5):62-63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一生能留给孩子什么?作为子女,又会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20.
每个命案现场都包含3大要素,案发现场环境特点、被害人信息、现场痕迹物证信息,3者均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即"谁在什么地方怎样杀害了谁",案发过程,伴随案犯和被害人的行为活动,必在现场留下相关的痕迹物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