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毛泽东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相似文献   

2.
正~~  相似文献   

3.
4.
<正>茅坪八角楼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乡茅坪村,因当年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至1929年,毛泽东在此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对于在苦闷彷徨中的中国青年来说,世界"赤都"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无疑是一个寻求"新生活、新希望"的"圣地".许多年轻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和炽热的激情来到这个"赤都圣地",然后又从这里回到了中国,并以不同的人生轨迹对中国现代历史产生了效果各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战争年代毛泽东所写的《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脍炙人  相似文献   

7.
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相互辉映间.处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文物.一处处故居旧址,都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凡历程……  相似文献   

8.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9.
激动,遂哼出此七绝。山路上!适逢下雨,远眺巍峨的井冈山峰在云中时隐时现,心情无比 注:l。8切年3月,余赴江西当年中央苏区参观,自泰和至井冈一峰线峨雨中现,月眨敌当年‘绍胆寒。数度围攻山不动,J卜冈星光照人衰。诗词之页——七绝·望井冈山@李中权$北京解放军总政西直门内干休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上立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横碑,一块竖碑.这两块碑屹立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处,遥相呼应.其中横碑的正面镌刻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镌刻的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     
《党课》2011,(11):76-76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江西省的西南门户。2000年,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成新的井冈山市,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是绿色的宝库,更是红色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     
闫芳 《先锋队》2012,(29):36
  相似文献   

13.
有关《念奴娇·井冈山》的若干问题张惠仁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有不少问题尚需深入探讨。仅就《念奴娇·井冈山》而言,就有如下一些问题:一、毛泽东在1965年5月上井冈山为什么要“同时”写出两首关于井冈山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创办于1995年,原为井冈山精神研究所,2006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发动群众、凭险抵抗,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进行时,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  相似文献   

16.
难忘井冈山     
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读到了毛泽东同志写的《西江月&#183;井冈山》,这首词记录了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场面,那如林的战旗,那震天的号角,那隆隆的炮声,把我吸引住了,井冈山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2001年7月,我随室党史工作学习考察组登上了井冈山,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走进井冈山     
对井冈山心仪已久,向往井冈山除了对天下第一山的仰慕,更多的是内心深处想找寻一种久违了的精神,想亲身感受大山深处那生生不息的民族魂、为民请命的赤子情、矢志不移的报国志。一踏上江西这块红土地,心情就特别激动,从南昌上高速,车在飞奔,  相似文献   

18.
感受井冈山     
吕睿 《奋斗》2006,(9):9-11
很多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相反地.每当你几乎要把它们遗忘时,它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显示出自己的位置.而且是以极其巨大的力量。这样的东西很多,譬如幸福。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把井冈山当成一个纯粹的旅游胜地的。可是后来在旅途中我看到的和听到的。甚至亲手触摸到的一些东西.让我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始料未及的震撼.而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意识到了活在今天的自己原来是多么幸福。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     
融冰 《党史博览》2021,(2):封2-封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走向井冈山     
华木 《共产党人》2004,(13):5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