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四川省阿坝州羌寨J村的"文化网络"主要由宗教信仰、家族势力、乡村精英和村规民约构成,它们分别发挥着凝聚村落的向心力、维系村落的政治格局、执掌村落的权威资源和规范村落的礼俗习惯的治理功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家族势力对村庄政治的过度干预、精英民主对村民民主的强势挤压、礼俗规范对法治秩序的一定消解等现实障碍。究其原因,源于家族"在场"背景下追逐私利的利益驱动、村委会过度行政化与村民民主诉求的现实矛盾、民族多样性与法治认同的艰难耦合。文章基于对J村"权力的文化网络"现实状况的考察,提出了不断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滞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不论是在观念上、实践上还是在制度上都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这有其文化、社会、经济及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教育 ,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 ,深化改革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等各方面入手 ,以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 ,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合作治理为哲学理念的能力建设理论对促进现代国家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优化、缓解农村公共服务困境具有重要价值。个体能力建设在农村公共服务决策能力建设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实践中存在农民参与知识欠缺与能力偏低引致决策与需求偏好错位,农民参与型政治文化缺失引致其决策参与意识淡薄与态度冷漠,农民合作能力偏低引致决策困境等问题。因此,需要以提升农民决策参与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关键,以加强农民合作能力建设为保障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决策中的个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是农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权行使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从参与效果看,农民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被动参与、民主监督弱化等问题。应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和法规,依法确保农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法治乡村。  相似文献   

5.
王丽 《行政论坛》2012,19(4):17-21
公共治理视域下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公共精神的培育对于乡村治理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乡村居民公共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政治认同和政治归属感下降;农民责任意识比较淡漠,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农民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缺少维护公共利益的精神。要改变当前农村公民精神缺失和公共责任淡漠的境况,需采取以下对策:弘扬主流文化理念,重建农村社会核心价值观;完善制度安排,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与政治责任感;改善价值理念的生成环境,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解决农村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有助于保持全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转。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因此,要保障农民政治权利,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增强参与主体意识,提高农民参政议政能力;完善参与制度,拓宽农民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7.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如受封建文化影响大、村民选举秩序混乱以及民主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途径和做好宣传等方面,对解决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都有重大突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着参与需求高但渠道单一并存,参与意识高但参与能力低下并存,政治参与冷漠与参与热情并存和宗族势力、贿选和换届不换人等困境,本文从制度、农民自身素质、传统文化及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变化等因素出发分析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的乡村馆的原型,宁波滕头村以其蓬勃发展的乡村经济和成功的生态村落规划展示了和谐乡村的风采,但是其基层民主方面的运作状况如何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滕头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图景,结论认为在滕头村基层民主的运作过程中,村党委和村委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高,政治参与热情需要提高。同时村干部发展经济和分配物质福利的能力正日益成为获取村民支持和信任的关键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主体性诉求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终极内在动力。农民政治主体性缺失是转型期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频发化、扩大化的主要动因。导致农民非制度参与的主体性因素主要体现为农民对政治参与制度的认知能力、农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感、农民对基层干部和政治组织信任感的缺失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其公民化的培育,政治自我的实现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等主体性的塑造,在民主政治秩序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和终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推动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素养;加快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民主体性视角,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采用熵值法实证测度研究区域内乡村发展水平,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在产业合作、经济发展以及民主发展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合作在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上具有较高权重,是影响当前乡村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排名前三的障碍因子分别是参与深度、种植养殖、文化环境;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产业、文化四个方面。基于上述结果,当地需要充分尊重农民在产业合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党建引领,赋能基层组织;优化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农民内驱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能够有效地维护农民权益是现代乡村治理最为基础、最为现实的目标。话语权作为农民的首要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有效行使,其缺失的原因在于农民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农民组织的体制性缺失、农民自身能力素质有限等方面,应从培养农民进行话语权表达的主体性意识与能力、完善和创新平等的保障农民话语权的制度机制、提高农民话语权表达的诉求能力和整体效能、增强农民话语权对政府决策输入的影响力方面保障农民话语权,从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并走向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5.
农民组织化与乡村政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官酒瑞 《理论探索》2006,4(3):125-127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乡村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乡村民主政治的完善,实现政治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政治关系的优化,在乡村政治权力间形成彼此的制约与均衡;有利于政治结构的分化整合,促使现代政治结构的建立;有利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提升现代政治参与效率;有利于实现乡村政治社会化,走向基层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内生性主体,但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是推进乡村善治的有效主体。基于赣南村庄的考察发现,村庄存在着一大批中坚农民群体,构成村庄治理场域下的中坚力量,但只有少量的治理型中坚农民群体可以极大地推进乡村治理。治理型中坚农民是植根于乡村社会内部,并在村庄治理场域中具有较高的参与意愿性、较强的参与能力性的积极可为型中坚农民。在包容性的村治环境下,治理型中坚农民群体以个体性参与引领和激活其他在村农民群体的整体性公共参与,以其高质量的参与能力增进村庄治理的系统性能力,在促进农民自组织化中重塑和凝聚村庄公共性,通过形成正向的、积极的公共行动来改善和提升乡村治理绩效。在实践中,治理型中坚农民在村庄中普遍存在,要注意以团结、协作的方式将其吸纳到乡村治理内核场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治理优势和治理能力,从乡村社会内部探索出一条具有持久活力的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民福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既为农民福利本身所固有,体现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具有工具性价值,影响其他维度的农民福利水平改进。通过对东、中、西三省六县487户农户样本问卷的简单统计和多元选择模型分析显示,现阶段农民的政治参与低,对政治福利的追求目标是为了改善经济利益,而非公民权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层次低、范围狭窄,主要在村级层面、村委会选举和村公共事务;农民政治参与方式被动,以个体化为主。农村政治参与的群体以男性中老年群体为主,青年、女性的政治参与度低。收入水平提高对政治参与产生积极影响,职业对农民政治参与有明显影响,而婚姻状态、文化水平对农民参与选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民主的发展.但是,农民的参与行为还需要加以引导以使其向有序参与发展.在现阶段,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一要提升农民政治素质,增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体动力;二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拓宽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三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改善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