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新命题。高层对于此种政商关系倡导,既体现了对畸形政商关系的反思、批判和检讨;也是对新阶段政商关系本质特征的清晰廓清和精准定位。政商关系的发展方向是制度化与规范化,因此,对于新型政商关系构建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以系统思维加以谋划,如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廓清政府与市场的活动边界;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缜密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试点创设"亲清指标"、"亲清指数"等。此外,还需在机制和组织上加强对为企业服务干部的正向激励,减少其顾虑。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对促进当前中国企业以至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以规范、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手段,从合理界定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治理边界入手,才能建立起健康的政商关系,并同时解决好效率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黄新华 《人民论坛》2022,(Z1):54-56
“亲”“清”政商关系明晰了政商交往的态度和尺度,对净化政治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内在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起既亲且清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商关系形态与内涵准确而生动的诠释,是对法治社会为政与为商的新标准和铁规矩。"亲",突出的是干部联系群众、干部服务群众的服务内涵,打消了许多干部害怕同商人交往的顾虑。"清",突出了法治底线和廉政红线,规范了干部依法行政、清廉为民的办事准则和行动标尺。构建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是全面从严治党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  相似文献   

5.
法治关系是政商关系的本质,政商关系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由法治化的程度来决定。我们应积极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法治体系,推动政商关系依法治理,为政商关系互动提供保障,促进新型政商关系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立良性的政商关系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商关系的内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也使政商关系变得异常复杂而且矛盾突显。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法治化的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要遵循"合作、有界、有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政商关系深受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两大经济思想学派的影响,由于前者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政商关系较为松散。后者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在其影响下美国的政商关系发生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受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得到加强。美国政商关系可资借鉴之处在于:政府要树立重视商业的观念;政府与企业之间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政府与企业应加强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协调;政府与企业应密切合作,共同谋求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论坛》2015,(5):6-7
政商关系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政治和商业的关系,有人说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有人理解为政治家或者官员个人与企业家个人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与商业层面,政商关系涉及哪些方面?在政府与企业关系层面,政商关系所指是政府的哪个部门与哪类企业的关系?是这些部门和这类企业的哪方面关系?在官员和企业家个人之间的关系层面,政商关系是否是绝对灰色的,多少仰赖制度和法律,多少仰赖个人自律?  相似文献   

9.
邓林 《群众》2017,(24):49-50
政商关系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为政者必须作出回答的时代命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廓清边界、干净干事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某民企老板行贿案件的败露,当地政坛却因之发生“地震”,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是官员太贪,还是老板喜欢行贿?这或许是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式的问题,讨论的意义不大。可供讨论的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商关系?《厚黑学》、《长短经》、《曾国藩用人书》之类的集中国古代权谋智慧的书籍,在如今商界甚为流行。据称,在不少拥有丰厚利润的所谓“老字号”企业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或者一群官员的身影若隐若现,清末的大商人胡雪岩就是个鲜明例证。直到今天,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依旧是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一。而“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却完…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出了迫切要求。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企业因使用各类公共制度而支付的成本,是属于企业自身经营性成本以外的、受制于政府制度性安排的外部成本。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面临政商关系畸形发展、权力下放执行阻滞、降低企业税负困难、评估检测乱象频生等阻力。需要从重构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权力下放落实、着力降低企业税负、优化评估检测制度等路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政商关系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政商关系,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树立正确的政商观念;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制度创新,打造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政商关系的制度环境;要完善考评体系,形成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政商关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陈星 《统一论坛》2007,(6):44-47
民进党上台前,与商界的关系比较疏远,甚至一度被认为有"反商情结"。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民进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陈水扁等,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建构自己的政商关系网络。2000  相似文献   

14.
邱实  赵晖 《人民论坛》2015,(5):11-15
政商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可越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和官员与商人等几方面的关系。探讨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与"商"的宏观与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探讨,寻求一个政商关系最清廉、最有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二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将新型政商关系精辟地概括为“亲”“清”两字,为从根本上建设文明政商制度、构建和谐政商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重要遵循.随后,省纪委联合省监察厅、省工商联下发了《河南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从政务服务、政商交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方面制定了政商之间“亲”“清”交往的具体规范,使我省政商交往有了具体遵循.  相似文献   

16.
正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讨论会上指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清"两个字。这是对政商关系形态与内涵准确而生动的诠释,是法治社会为政与为商的新标准和铁规矩。官员从政,商人经商,看似没有交集,实则千丝万缕。"亲",突出的是干部联系群众、干部服务群众的服务内涵,打消了许多干部害怕同商人交往的顾虑。"清",突出了法治底线和廉政红线,规范了干部依法  相似文献   

17.
优化营商环境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关键进路。法治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要素,对于营商环境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浙江坚持“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先行先试+量化评估”“亲清政商+司法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但仍需在要素降本、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优化提升。国内外公认营商环境最佳的国家(地区)具有优化营商环境的共性规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必须保障经济政策的明确性、市场体系的公平性、政务服务的高效性、法治体系的完备性、要素供给的充足性。该文提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重点在政务服务、产业培育、亲清政商与营商评价等领域求突破,全面完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造环境与法治环境,建设政务服务示范地、浙商发展策源地、创业创新先锋地、法治营商标杆地。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政商关系新生态"成为热门话题。长期以来,政商关系厘不清楚的地方,都是腐败的高发地。部分官员与商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穿一条裤子。互通有无、利益输送、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侵占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任何政府来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决定自身盛衰兴亡的基础。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是划分为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作为人民政府,正确处理与各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关系,及时解决彼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和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6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见面时,特别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刘邓  荆天  王大千  鲁畅  李伟 《半月谈》2022,(2):40-42
强有力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近些年,各地把组织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其重要举措便是推行引进乡贤和能人担任村干部。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在最近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不少致富能手参选热情高涨,被群众寄予厚望.与此同时,这些新任村两委干部中,参与经商的也比较多见,如何避免离村经商、公私不分、政商关系不清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