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越南人食槟榔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槟榔深入到了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越南人平日待客的小食品,还是民间传统庆典、庙会活动和家庭红白喜事中最不可缺少之物.本文试图通过对越南人食槟榔习俗的探析,以窥越南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杨宁 《法国研究》2013,(4):70-76
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不仅帮助越南国语字确立了主流文字的地位,还使大量的法语词语进入越语。越语吸收这些词语,既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丰富了自己本身的词汇。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时期,越南本土兴起了以国语字创作的文学和以法语创作的文学,而法语文学随着法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而衰落。  相似文献   

4.
越南家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新的结构变化,当代越南家庭以核心型家庭为主,并担当着经济、生育与健康保障和教育的职能.越南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男女社会地位日趋平等.妇女地位的变化是越南社会生活在新时期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试述现代越南语中外来词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南革新政策的深入推行 ,外来词在现代越南语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这不仅有社会发展的原因 ,亦有越南语自身发展需要的原因。被引进的外来词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外来词的使用与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规范化会导致外来词的使用进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越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何小燕·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工业革命以后的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在世界范围内将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越南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以及政府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越南信息产业也日益被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民侨居越南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期来,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的关系,华侨已成为越南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华侨有一百五十万,其中百分之九十居住在越南南方,中部和北方只分别占百分之三点四和百分之六点六左右。华侨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约占百分之五,仅次于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京族。在这漫  相似文献   

8.
汉文化对越南人姓名字号的影响陈坚姓名是人类生活中极为广泛的现象之一。由于它与语言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往往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越南曾长期接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更为突出地表现在文化...  相似文献   

9.
甲:近一、两年来,国内关心越南情况的人士,亦如国际社会一样,正以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注视着越南的改革事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渐呈加强趋势。从目前所接触到的探讨和译介文章来看,有三个问题较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越南改革的时间表问题:二是关于越南经济改革的评价问题;三是有关越南的政治改革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国内学术界在前两个问题上看法尚有分歧,而对后一问题则极少涉及。您看,我们是否就围绕这三个问题交换交换看法?  相似文献   

10.
越共十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至2020年海洋战略规划》,是越南对其长期海洋政策和海洋活动实践的理性总结与提升,也是其海洋经济战略在理论方面的新发展,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越南海洋事业发展的全面战略。本文从当代越南与海洋密切联系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战略规划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越南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关注的重要事件。越南召开了越共十一届党代会,进行了第十三届国会选举。在2011年里,越南完成了预定的经济计划,但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越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越南在外交方面注重与东南亚地区内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其中尤为注重发展军事交往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图以此提高国际地位。但如何解决与邻国关系问题,已成为越南保持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签署巴黎协定之后,北越并没有立即采用军事手段统一南方.虽然北越一直在向南越渗透人员和物资,但是在南越的蚕食行动面前,北越却保持了一种忍让的态度.考虑到当时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北越以往的进攻态势,它的这种行为是耐人寻味的.北越之所以会这样,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巴黎协定,二是为了避免美国的再度干涉,三是考虑到自身的实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北越就要放弃统一越南的目标,正好相反,这只是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相当妥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海洋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之一,十多年来越南外交研究机构持续主持召开关于南海(越南称"东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机制。第12次南海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越南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和南海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各届会议的新特点。越南主流媒体对此次会议给予了较多关注和宣传报道,力图表现出研讨会的所谓"公正性""学术性""法理性"特点,反映出的意愿则是服务于攫取和扩展自身海洋权益的目的,并与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立场相呼应。举办方试图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平台的形式,渲染南海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推卸在南海制造麻烦和分歧的责任,宣扬其南海政策主张,寻求影响和主导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传播话语权。维护南海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是南海区域国家和东盟的共同愿景,推动这一愿景的落实是各方的责任,越南需要拿出切实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其媒体也应该发挥出更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佛学研究出现了一股“文化热”,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看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跟随着这股潮流,有关日本文化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且日趋精进。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达上千篇。通过国内出版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佛教和日本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分析综述,以期廓清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7.
李陈朝是越南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期.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的勃兴,加之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李陈朝也极力将周边国家如占城、真腊、哀牢等变为其藩属,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宗藩关系",我们可称之为"亚宗藩关系".李陈朝统治者充分利用这种"亚宗藩关系"逐步加强自身的实力,使越南的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8.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how the degeneration of state socialist regimes and the transition to market-Leninist political economies in China and Vietnam have shape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governing welfare and its stratification effects. Engaging recent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e welfare regimes,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evolution of 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Vietnam has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welfare and stratification.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welfare regimes reflect the structured interests of domina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ctors and thus serve to reproduce that regime is found to invite an excessively static perspective. Instead this essay argues that welfare regimes and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Vietnam require an appreci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under state-socialism and how specific paths of extrication affected their degeneration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under a new form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essay also probes the significance of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China and Vietnam’s political structure in light of suggestions that Vietnam’s more pluralistic political system has made its welfare regime more redistributive than China’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suggests China’s wealth obvi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潘佩珠自判》呈现出了东游运动前后潘佩珠对日认识的变化。赴日前,潘佩珠认为日本是同文同种的新兴强国,期望日本军事援助越南。东游运动失败后,潘佩珠认为日本背弃了黄种人和亚洲,是个重强权、轻道义的国家。他对日本国民素质则始终赞赏,以之为越南人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