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目前还只局限在一些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另外,放射性标记探针还有保存时间短,危害人身安全等缺点。 本文介绍用光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的方法,它既保留了生物素标记的优点,而且比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便安全。它不用缺口翻译方法进行标记,只用可见光照射即可标记成核酸探针,不管是DNA、RNA,还是单链双链皆可进行标记。这样核酸探针标记技术被进一步简化,使其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基因探针已用于人和家畜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且基因探针的检测是建立在探针和待检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基础上,因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基因探针采用的标记方法有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和化学修饰核酸标记。但在这之前,用得较多的仍然是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然而,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存在着不够安全方便、实验周期长、半衰期短、价格昂贵以及污染等缺点,使分子杂交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为此,各国研究工作者一直在探讨一种非放射性的核酸标记方法。近年出现的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技术就是这方面的一大突破,此种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苷,  相似文献   

3.
应用[γ—~(23)P]ATP对蓝舌病毒核酸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3’末端标记制备的探针的放射比强度明显高于5’末端标记,而5’末端脱磷后再标记的结果同样较为理想。应用3’末端标记法或5’末端标记法皆能获得高放射比强度的核酸探针,完全满足于核酸试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利用核苷酸碱基配对原理建立的核酸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兽医学的各个领域。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使疾病诊断由检测体内正常、异常成份变化的理化诊断方法和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发展到了基因诊断水平,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可靠。核酸杂交技术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H、~(35)S、~(14)C)或其它标记物(半抗原、酶、生物素)标记特异核苷酸片段来制备核酸探针。现将常用核酸探针制备的方法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5.
在斑点印迹、核酸杂交的基础上,R.H.Andin。等利用~(32)P标记、切口平移和质粒探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检测牛疱疹病毒1型阿根廷分离株的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该探针包含病毒基因组左侧的克隆Bam H1限制性片段。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0pg病毒DNA。  相似文献   

6.
用光生物素标记4.3kb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DNA片段作为探针,检测5只人工接种ILTV的SPF鸡在不同时期采集的喉拭子样品或血清,并检测采自自然发病鸡群的喉试子样品。结果表明,用核酸探针点杂交方法在人工感染鸡喉气管中检出ILTV的时间为接种后6~10天;该法敏感、特异,对诊断ILTV感染有实用价值,特别适用于进出口检疫和SPF鸡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水貂肠炎病毒(MEV)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为了能直接从样品中检测病毒,我们于1988年秋冬,首次采用了光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打点杂交的方法,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能特异地检出MEV,且灵敏度高,可检测出10pg水平的病毒DNA。  相似文献   

8.
对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从病料中直接检出病毒或间接检出抗病毒抗体的方法,其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学方法。近年来,人们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直接检测病毒,即用标记核酸探针和靶病毒基因互补结合,通过检测标记物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用该法检测时至少需要10~4~10~5个靶基因拷贝。由于有些病毒在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可使宿主发病;有些病毒在感染早期病毒数量甚微,又无免疫  相似文献   

9.
核酸探针作为诊断试剂已应用于人和家畜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但由于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在临床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上的推广。本文就当前的核酸探针做为诊断试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述和分析,并介绍几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PUC19质粒为载体构建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EcoRIDNA文库。根据已经发表的澳大利亚ILTV-SA2株和英国ILTV-V822株的糖蛋白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扩增出1.338kb的糖蛋白gB基因片段,用DIG标记制备成核酸探针,从ILTVEcoRIDNA文库中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得到一个EcoRI3.0kb的ILTVDNA片段。经酶切分析表明,该3.0kbILTVDNAEcoRI片段含有完整的糖蛋白gB基因,经PCR和核酸杂交表明所克隆的糖蛋白gB基因是特异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澳大利亚Bresatic公司生产的光生物素与国内两家(称甲所和乙所)研制的光生物素进行标记核酸探针作了比较试验。 探针标记 在3个硅化玻璃管中,分别加入5μ1λDNA(0.5μg/μl),于暗室中再分别加入5.5μl光生物素(国产与进口的浓度均为1mg/ml),放在冰浴上,200w汞灯照射25分钟。然后加入100μl 0.1mol TE(0.1mol Tris/HCl pH9.0,1mmol EDTA),用仲丁醇抽提两次,下层水相的体积约剩45μl,再加入22.5μl 7.5molNH_4AC,20.1μl冷无水乙醇,-20℃过夜,15000r/min离心,抽干,分别溶于27.5μl TE中。  相似文献   

12.
五种重要猪病病毒基因芯片探针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痛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特异cDNA片段作为探针点制于氨基修饰的玻片上,以这5种细胞毒的核酸作为模板,进行不对称PCR扩增,制备靶物,经绿色荧光染料Cy3标记后,分别与cDNA微阵列的芯片探针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Genepix 4000A扫描仪扫描.结果显示,该芯片探针可以特异地与Cy3标记的这5种靶物结合.用该基因芯片对100份现地采集的猪全血样品进行检测,检出PRRSV阳性样品26份,PCV-2阳性样品47份,PRRSV和PCV-2混合感染阳性样品17份,PPV阳性样品5份,PRV阳性样品2份,CSFV阳性样品20份.表明,本试验研制的cDNA芯片探针可以特异地检测这5种猪病病毒,具有良好的诊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水疱性口炎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赤羽病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构建质粒 ,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芯片探针。提取样品中的核酸 ,经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 ,对杂交结果扫描检测 ,可同时对上述 7种动物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此方法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适合于大批动物高通量检疫。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制备由~(35)标记的鼠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RNA探针,并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检查了鼠肠道产生这两种细胞因子的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IFNγ和IL—6cDNA反义链R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联合检测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基因芯片。克隆和鉴定了NDV-F、NDV-HN、IBV-M、IBV-N、ILTV-TK、ILTV-gB共6个基因,将其特异cDNA/DNA片段作为靶基因点制于氨基修饰的玻片上,制备了NDV-IBV-ILTV共检基因芯片阵列。以这3种病毒的核酸作为模板,引入Cy3-dCTP进行探针的PCR扩增标记,标记产物与芯片杂交,进行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评价,同时对该芯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临床初步检测验证。结果,确定了NDV-IBV-ILTV共检芯片的探针PCR扩增标记体系,确定Cy3-dCTP终浓度为100μmol/L;以禽流感病毒和传染性囊病病毒为模板制备的探针不与NDV-IBVILTV芯片杂交,NDV、IBV、ILTV之间无交叉反应;该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为20pg/μL;随机抽取3张不同批次制备的芯片,与NDV-F和NDV-HN的杂交结果显示,SNR均大于3。分别用该基因芯片和PCR/RTPCR检测了12份临床病料,结果显示,NDV检出率为16.67%,IBV检出率为41.67%,ILTV检出率为0,两者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用于NDV、IBV和ILTV快速诊断和临床病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用狄高辛标记DNA探针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白安斌,蒋玉雯,黄安国,盘宝进,姚瑞英,陈西宁,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三黄鸡是广西地方良种之一,对马立克氏病(MD)较外来鸡种敏感。尽管接种了疫苗,仍有MD发生。笔者用狄高辛标记DNA...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核酸探针用于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型鉴定李光富,陈溥言,蔡宝祥,张林元,邓小昭,刁振宇(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10002)马立克氏病毒(MDV)不同毒株在毒力和产生组织病变方面有明显差异。最早是英国的Biggs根据MDV对鸡的致病和致瘤特性将的DV...  相似文献   

18.
免疫胶体金探针技术研究进展常国权,杨盛华,邹啸环(解放军农牧大学中心实验室长春130062)70年代初,Faulk和Ta-ylor首次将胶体金作为一种特异的标记物应用于透射电镜中研究沙门氏菌细胞壁表面抗原的分布,从而率先建立了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ATCC VR-2332保守区ORF6和O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条37 bp的寡核苷酸探针,末端用生物素标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人工感染PRRSV SC-1株的28日龄仔猪进行了病毒核酸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7~28 d于肝、脾、肺、肾、扁桃体、胸腺、肺门淋巴结、肠和大脑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其中肺门淋巴结的阳性信号一直较强,脾的阳性信号逐渐增强,肺的阳性信号较弱,心脏未见阳性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 病,当前极需研究快速、可 靠、高度特异的诊断技术。因 通常使用的免疫学试验方法往往满足不了这些要求,不能可靠地区分两个紧密相关的种(或株);不能真实地说明动物当时的健康状况。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核酸探针、限制酶分析(REA),聚合酶链反该(PCR),单克隆抗体和ELISA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将会很快地走出科学家的实验室,成为广大的野外兽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诊断疾病的有力武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里核酸探针技术是最有实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