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立足现实,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困难重重,但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法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立足现实,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困难重重,但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法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种理想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是建设法治社会,但法治社会存在众多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高于法治社会的人类理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依靠法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和谐运行依靠法治,社会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依靠法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目标;法治更是和谐社会的第一重要的基石,没有法治的“和谐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现实保障与必然路径。没有法治,也就没有和谐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无论从价值取向、主要特征及其实现路径来看,与法治都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但是法治社会并非必然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法治实现社会和谐,法德并重。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关系主要依赖法律来调整,决定了和谐社会只能建立于法治基础之上,无法律则无和谐社会。法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障,和谐社会又为法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只有法治与各种社会因素实现了在互动中的和谐,才能顺理成章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13):6-6
和谐基石:民主法治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上演讲时说:有人问,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上提及的和谐社会,根本区别在哪?戢的理解.历史上所有的和谐都不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民主和法治.与和谐社会另外五个因素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统领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祥生  肖建国 《求实》2007,(6):69-71
和谐是稳定的更高境界,和谐观由稳定观发展而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稳定,而非僵化的稳定。法治状态下的社会运行机制对于社会和谐是最恒久最有效的保障,而构建宪政法治、刑事法治、行政法治、民事法治,是实现法治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的目标,最根本的是靠发展,而健全机制则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杠杆。离开机制这个杠杆,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吴忠海  吴赫笛 《求实》2008,(4):80-83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国家所普遍追求的治国目标,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的和谐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需要以邓小平法治思想和十五大依法治国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建立良好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注意加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的培养,去促进和实现和谐法治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阴玉诗 《奋斗》2005,(12):38-38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就是社会和谐.只有全社会崇尚法律权威,人人遵纪守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又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要依靠法治来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界定简洁地阐释了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为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在新时代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中,和谐德育的理论“万方数据”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辨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相伟 《探索》2007,(1):35-37
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价值和目标上的趋同性。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和首要特征。有和谐不一定有法治,而无和谐则一定无法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民主法治",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因此,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长健  禹慧 《唯实》2007,1(12):35-38
网络社会是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人类生存空间,它与现实社会一道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以技术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通过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最终达到安全、发展、公平、民主、文明和法治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界定简洁地阐释了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为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在新时代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中,和谐德育的理论万方数据也应运而生,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法治,是以自律性为主的法治,法治的目的是使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注重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法治,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和谐社会尽管有它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及经济基础.但这些基础归结到一点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能否根据个人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