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在世界各国人民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世纪到来之时,中东地区依然是动荡不安、烽火连天。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致使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与此同时,阿以间谍摩擦时有发生,双方在隐蔽战线上的角逐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2.
王冲 《思想工作》2006,(8):44-45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并绑架后,黎以冲突持续升级。7月17日,黎巴嫩城市遭空袭15人死亡,7名加拿大人被炸死。同日,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宣布,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进入黎巴嫩南部,向靠近黎以边界的真主党基地发起攻击。阿盟秘书长穆萨称,“中东和平进程事实上已经破裂”,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地区处在战争的边缘。以色列会不会再度占领黎巴嫩?中东会不会再度爆发战争?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连线中东问题专家,破解黎以冲突爆发后的各种疑问。哈马斯和真主党是否相互配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发动了越境袭击,俘虏两名以色列士兵,…  相似文献   

3.
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并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中东地区长期变化趋势的一个代表性事件。中东地区国家间关系有三个比较突出的变化趋势,一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持续弱化,二是逊尼派国家和什叶派国家的对抗持续上升,三是围绕反对和支持穆兄会的斗争日益明显,这三个关系趋势都导向以色列地缘政治环境的实质改善。越来越多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将是大概率事件,传统意义上的阿以冲突将逐渐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5):43-44
贝鲁特时间8月14日8时整,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和以色列军队开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实行全面停火.从而结束了双方历时一个多月的激烈冲突。作为交战双方,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均高调宣扬己方成果。但暂时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冲突彻底结束,8月19日凌晨,以色列军队又对黎巴嫩东部巴勒贝克地区发动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5.
3月12日,以军向巴勒斯坦发动了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的最大军事攻势,一天之内竟杀害了3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对此举亦深感震惊并予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3月13日通过1397号决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在一个地区、在安全和被承认的边界内共存的远见"。这是安理会自巴以2000年9月爆发冲突以来首次通过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同时也是安理会首次以决议形式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巴以之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对抗已经证明,双方除了在这片“上帝应允的土地上”实现共存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闻     
为了发挥欧洲在中东和平中的重要作用,法国总统希拉克,于10月19—26日陆续访问了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和埃及。阿拉伯国家对希拉克访问普遍欢迎,而以色列则反应冷漠。由于以色列的不友好态度,希拉克没有起到阿以谈判调停人的作用。28日,欧盟向该地区派出了特使。  相似文献   

7.
3月27日~28日,在以巴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第14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重申和平是阿拉伯国家的战略选择,并一致通过以沙特中东和平新建议为基础的“阿拉伯和平倡议”,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从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全面撤军;承认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以换取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常化,确保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安全。世界隐约感到巴以局势可能出现缓和迹象。但是,以军炮火再次摧毁人…  相似文献   

8.
辞旧迎新之际,沉浸在斋月祥和气氛中的中东,又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搅乱。以色列派出武装直升机多次袭击加沙城,导致数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2001年岁末相继发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严重爆炸事件以及此后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面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再次把巴以之间持续已久的“冤冤相报”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9.
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中东问题归根结底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而巴勒斯坦问题又是解决中东问题和阿、以冲突的关键。所谓巴勒斯坦问题,就是让沦为难民的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实行自治,恢复民族权利和建立独立的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席了招待会。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和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迪亚布·那米尔·鲁赫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陈昊苏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中东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给地区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国际社会应加大促和力度,尽早结束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为重启中东和平进程创造条件。他强调,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真诚的朋友,中国将继续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为实现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共产党是中东地区少数几个拥有合法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该党就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宏大理想与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不断进行着激烈碰撞,导致兄弟阋墙,矛盾频发。以色列共产党内部的这种矛盾在阿以冲突和苏美争霸的国际环境中日益激化,并伴随着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增强,成为其分裂乃至政治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审视以色列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准确认识该党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两难抉择,也有助于理解其当前的政治参与及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余国庆 《时事报告》2011,(11):57-59
出强劲的外交牌:与以色列翻脸,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到埃及、利比亚推销民主……埃及《周报》说,“强势的土耳其总理在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展示土耳其的肌肉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世纪回眸     
1964──1968年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及 六.五战争爆发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该组织由巴勒斯坦各游击队组织和各界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构是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成立,引起了以色列的极端仇视,1967年6月5日,以色列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向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六.五”战争(也称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从6月5日到6月11日,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加沙地带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等6.5万多…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敦促和推动下,中断了近4年的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谈判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是继巴以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之后,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强调,会谈主要围绕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以色列的安全、和平的内容和性质、和平进展时间表4个问题进行。叙以和谈的核心是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问题。1991年,叙以、黎以、巴以及约以之间的和平谈判同时起步。在以色列先后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后的1994年7月,叙以双方就执行联合国安…  相似文献   

15.
张锐 《观察与思考》2006,(16):52-53
<正>尽管有着世界“第一女强人”之称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匆忙赶往中东试图扑灭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熊熊战火,但仍然没有丝毫阻挡住黎以冲突日益升级的大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日前就黎以停火问题所召开的罗马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性协议。这仅由两名以色列士兵被绑事件所引起的激烈局部冲突不仅让无数生灵遭遇涂炭之苦,而且给全球经济和地区生产增添了新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19岁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决定中东地区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人物”。6月25日,沙利特被通过地道潜入以军哨所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劫持。27日,以营救沙利特为由,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批准了代号“夏雨”的军事行动计划,大举进攻加沙。这一行动宣告了巴以领导人去年2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失效,巴以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很多专家惊呼“一名人质引发了又一轮巴以战争”。就在以军“拯救大兵瑞恩”行动陷入僵局之时,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在黎以边境突然发动袭击,又打死8名、抓走2名以色列士兵。对于真主党的行动,哈马斯…  相似文献   

17.
中东地区历来是民族宗教问题的多发地区.由此引发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造成不少地区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或衰退,社会进步受阻。这一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多种多样,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国性的,甚至是影响整个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如持续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以及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二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主要是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境内主体民族与库尔德民族的关系。三是伊斯兰教中世俗力量与原教旨主义的冲突.以及逊尼派与什叶派间的教派斗争等。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国家,它是二战前后大批犹太移民集中迁入巴勒斯坦后通过联合国一纸决议建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建国之日起冲突至今,成为世界瞩目的 "中东火药桶",每隔几天就向全世界播放街头暴力冲突和自杀式袭击的电视画面。它重新恢复了已经几乎失传的希伯来文字,并在中东干燥的戈壁沙漠中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这些特殊性使以色列很自然地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沃尔特·拉克的《犹太复国主义史》一书向读者提供大量生动信息,勾画出自19世纪来犹太人是如何从一个散居各国的少数族群演变为一个民族并独立建国的历程。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族群演变的特性和共性,也可以为我们思考今天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5):5-5
<正>赖斯:斡旋黎以冲突7月24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正式开始中东之行,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首访贝鲁特,与黎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国民议会议长纳比·贝担等官员讨论当前黎以冲突危机。然而,赖斯的中东斡旋之旅在首站黎巴嫩便遇挫。赖斯提出的“紧急”停火一揽子方案,包括黎以双方停火、黎巴嫩政府军和国际部队部署在黎南部地区、在距黎以边境以北30公里区域内解除所有真主党武装。最为重要的是,停火必须与后两个条件同时实现。然而,这一方案遭到贝里反对。分析人士认为,建议“紧急”停火未果,赖斯所谓“基于持久原则”的和平也难以消除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欧洲盟国和联合国对当前黎以形势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开始对控制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实施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军事打击,哈马斯以发射火箭弹等形式对以色列南部城市进行还击。2009年1月18日,经过大规模空袭和地面进攻两个阶段的军事行动之后,以方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在1月20日从加沙地带全部撤军。哈马斯随后也宣布停火。持续22天的战争共造成巴勒斯坦方面1400多人死亡和55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20亿美元左右;以色列方面的伤亡则很小。目前,双方在埃及斡旋下开始长期停火协议谈判,同时仍有零星交火,冲突处于边打边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