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家书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机制。农家书屋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就要进行深层次改革,既要将农家书屋纳入综合服务系统中,也要切实解决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广泛整合资源,使乡村居民与农家书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创造》2020,(1)
我国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十余年来富有成效,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问题,然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的成效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及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农家书屋是乡村塑形铸魂的主要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家书屋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乡村文化兴盛的重任,还在引领乡风文明、培养有知识的新型农民、乡村治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其旨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因此农民参与农家书屋进行阅读之意愿的强烈程度是政策施行后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山东省济南市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书屋设置地点、书屋管理员、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书屋书籍总数、书籍种类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无明显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希望能够达到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李洁 《新东方》2022,(6):41-47
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主体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指向对象。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农民主体力量的有效发挥上仍存在着发展环境受限、条件激励不充分以及农民职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完善乡村外部发展环境、优化回归乡村的激励条件以及提升主体内部造血能力等,进一步加强农民主体性建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韦艺芬 《传承》2007,(8):51-53
农家书屋在服务农民,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做到分管制形式来建设,并做到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问"书"会     
何雁 《今日海南》2011,(5):31-31
农民需要什么书,就给农家书屋配什么书;如果送去的和需求的不对应,那就说明我们实事办不好,好事办不实。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农家书屋这一惠农文化工程的一贯态度。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31日,山东省惠民县启动“农家书屋”工程。惠民县自2007年8月份开始筹备,由省、县新华书店共同捐助与农村、农民相关的饲养、种植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以及书架、书橱等配套设施,建起了农民自己管理的书屋。三家“农家书屋”总投资6万余元,配备了各类优秀图书4500余册,电子音像制品300余种。据悉,惠民县计划2008年在200个示范村建立200个“农家书屋”,到2011年,使“农家书屋”在全县农村普及,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新闻出版部门和当地政府是"农家书屋"建设的投入者,那么公共图书馆应是"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添"农家书屋"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应与新闻出版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建设这一新农村的宣传、文化、信息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公共服务落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主流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在农村文化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替带来的道德迷离,也有农村建设片面化导致的道德失范。因此,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明晰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建立有力的载体依托、创新伦理道德建设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农村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重构农村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12.
13.
从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看农村金融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理论月刊》2008,(9):169-173
纵观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农村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商业性金融阶段、合作金融阶段和商业性金融共同发展阶段、现代商业性金融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揭示出农村金融的实质是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村各业做出的有偿的资金支持和补贴,以及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农村信贷需求特征设计的金融结构。由于农业的特性,决定着农村金融并非只是一定阶段存在的临时性"产物"。  相似文献   

14.
致研 《中国发展》2001,(1):58-60
一、浙江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1997年以来,全国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浙江却持续4年上升,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跃居全国各省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阐述了古今中外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有限度地放开农村土地市场,以满足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但必须以保障农地生产功能为前提,严格防止土地过度资本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谷中原 《湖湘论坛》2020,33(1):5-12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是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持续地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需要大力培育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对推动乡村民力、生态、生计、民生建设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国家应大力孵化这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并通过主体化、结构化、功能化措施,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其政治功能的强弱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出了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乡村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新要求,然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存在着政治领导功能不强、政治组织功能失位、政治引导功能淡化、政治监督功能乏力等问题,制约了它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发挥。要从加强政治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严肃政治生活、落实整治责任、加大政治监督等五个方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人口素质又是人口问题的核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我国农村人口占70%的基本国情,只有从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入手,做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才能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王桂元  陈瑾 《中国发展》2011,11(2):61-65
该文阐述了广东省汕头市莲华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型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形成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粤东地区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态环境压力大,走生态环境型乡村发展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SONG Deshun, from Huangtu-ozi village in miyun County, beijing, has just obtained an rmb 8,000 loan from a re-cently formed agricultural mutual-aid fund — money he will now use to ex-pand his mushroom growing business. Although the scheme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