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三明市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案件数量增多、涉案主体变化、受害群体集中、涉网特征明显和潜伏期长、危害性大等特点,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行政监管难、立案侦查难、法律政策把控难和追赃挽损难等问题。对此,应从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情报预警研判工作机制、专业侦查工作机制、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维稳处置工作机制、宣传防范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积极强化各项举措,以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态势,严防经济领域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  相似文献   

2.
涉众型经济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迅猛,社会危害很大,公安部门将此类犯罪作为防范和打击的重中之重。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要多方拓宽投资渠道,吸纳民众的闲置资金;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调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投资资金运作的监督监管,建立办案协作机制;建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应急处置机制,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公众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识别能力,增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具有受害人数多、涉及地域广、办案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网络敏感度高的显著特点,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数据时代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创新预警研判机制、合成作战机制、追赃减损机制、维稳处突机制,形成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丰 《公安研究》2007,157(11):43-4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经济领域内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多发高发态势,直接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浙江省近年来发生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应从四个方面加强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力度: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解决"防范得牢"的问题;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解决"预警得早"的问题;建立完善专业化的破案打击机制,解决"打击得准"的问题;建立完善预防处置危机工作机制,解决"控制得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围绕涉众型群体经济犯罪,通过AI视觉结构化、多维大数据、针码技术、攻防技术构建涉众型传销关注人员"全息档案",形成关注人员实体身份与虚拟身份的充分融合,刻画关注人员的全量行为为公共安全部门在预防、预警、处置、研判等实战业务提供依据,结合区县级公安部门打击涉众犯罪的技术特点,解决区县级线上、线下传销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6.
试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公安学刊》2008,(1):57-6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它的特点表现在:一、涉众面广、涉案金额大;二、犯罪手法多样,花样不断翻新;三、以合法经营为幌子,隐蔽性较强,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公安经侦部门在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践中,必须努力查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全面收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证据,及时调查、控制、缉捕犯罪嫌疑人,以遏制目前高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7.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置关键在于涉案资产处置,涉案资产处置的重点在于处置权及处置方式。现阶段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资产处置制度在主体及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以致出现案发后涉案资产难以追缴、追缴后难以发还等问题,应确立以法院为处置主体、多部门协同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涉众型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定性问题是处理该类案件的重要难点之一。通过对“福鼎会案”与“万家购物网”案的考察,可知对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实体认定,需要剖析经济行为的运行模式和获利来源的实质,并分析其正当性和合法性,再据此对其予以罪与非罪的准确定性。与此同时,亦应当从三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加强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督和防范、遏制经济犯罪苗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实现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的特点及网络化发展、跨区域扩张的趋势。社区警务作为以一种预防为导向的警务模式,刚好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需求。但社区警务中数据采集与研判所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涉众型经济犯罪预防的有效实现。应打破数据壁垒,搭建跨地域、跨部门大数据交互平台,不断拓宽社区民警数据获取渠道,增强其数据研判能力,让社区警务的数据服务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和有效,从而优化社区警务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10.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原因可归纳为社会结构要素失衡,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要因及立法滞后、打击不力等。治理涉众型经济犯罪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结构;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增强公民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完善刑事法律,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