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的重要部分,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大学生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需要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规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劳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实现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视角,阐明了“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弱化”现象、教育制度“缺失”现象、教育实践“固化”现象、教育评价“缺位”现象等问题,探究“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主要从劳动教育观念、劳动教育制度、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展开,进一步树立“新工科”人才的劳动教育观念,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起,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对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精神,公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还存在理念、课程、实效、聚合力等方面的不足,需在课程劳育、专业劳育、课外劳育的基础上,深化劳动教育与忠诚教育的认识,优化实训、实习方案,加强校内各相关方的横向联系,建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来源,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与劳动渐行渐远,缺乏劳动意识"不想劳动"、缺乏劳动本领"不会劳动"。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劳动本领、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更应具有良好的公德素质。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应从加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社会责任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融入“铁人精神”是对马克思价值观的践行,也是对新时代石油类专业学子劳动情怀的涵养,更是构建专业职业教育的桥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石油类专业劳动教育与“铁人精神”融合现状,提出要通过树立“互融性”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打造“多维度”的师资队伍、“丰富化”“第二课堂”活动等举措在加强石油类专业劳动教育中融入“铁人精神”,以期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类型教育的定位,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体合一”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家庆  蔡艳 《湖湘论坛》2021,34(2):64-74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人民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共同主体、实践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同源本质、幸福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美好生活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导向,需强化国家认同感、追求社会满足感和关注人民获得感。把握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多方参与营造劳动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辅相成,劳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因为薪资低、就业观念偏颇而导致就业不稳定等问题。鉴于上述问题,建议将劳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劳动实践与就业观念和习惯的培养、助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就业心理、开展专业的生产劳动实践、融合求职技能这五个方面相融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超虹 《前沿》2014,(23):162-163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它是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四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