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生九件事     
原野 《党政论坛》2011,(10):7-7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2.
我十分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并且是历经磨难走上了政工岗位,一边工作,一边思索领导教育我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这句话的含义。我思考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业来做,要基于几种深厚的感情:  源于对自己单位的深厚感情。读大学时指导员就教育我,任何时候,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想,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讲的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也一直奠定了我对研究院、对我扎根单位做贡献的感情基础。因为喜好运动,在操场打球时,碰上刚毕业到单位的大学生,我就问他们,我们单位的氛围怎么样?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万事开头易     
那年我14岁,忽然想当作家。我就把少先队过队日时所发生的一桩事写了出来,投给了《少年文艺》杂志。虽然最后被退稿,却使我尝到了“开头”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5.
文风看两点     
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的时候,瑞环同志分管宣传工作,当面听过他的讲话,印象很深。现在读瑞环同志这本《看法与说法》的新书就觉得很亲切。中央八条规定里有几条特别涉及到文风,呼唤新风归来。文风问题实际是作风问题,这里有两点要特别说一下,第一就是领导干部要干实事,干有创造性的事。在我的印象当中瑞环同志是干了些有创造性的工作的,他在天津引滦入津,解决了老百姓的一个大的民生问题。主持宣传工作的时候是比较求实、宽松。后来在政协这个务虚的部门,却干了很多实事。  相似文献   

6.
人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也难保不干蠢事。日前我有缘尝试了一次“电脑照相”。按老皇历,照相绝对是要“原形毕露”的。可电脑就不一样了,在服务小姐的提示下,本人的秃顶立刻就长毛,眼部的皱纹“修理”得无影无踪,连腮帮子泼出来的一疙瘩肉稍一加工也成为卵型脸蛋……我当时是滋滋的,花了120元放大带回家挂在卧室里。可时间不长再看这照片,就怎么看怎么别扭──“像”是好看了,却不像本人了。儿子开玩笑说,像片最好不要挂在卧室,否则赶上我出差,他妈半夜醒来发现房里多了个陌生人会害怕。结果是,我终于几剪子把电脑像片…  相似文献   

7.
伸手要表扬     
乐意受到别人的表扬,大概属于人之常情。正常的表扬,可以使被表扬者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自然情况也有不同。有的人原不着意于获得表扬,只是觉得应分如此,便那样做了,表扬之来只是一种自然的结果。也有的人在某种行为之始,就存在着追求表扬之心。不用说,前者的境界要超过后者。然而即使是后者,那表扬,仍然只能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而现在,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情况,即祈求或强索别人的表扬,形象一点说,即伸手要表扬。 伸手要表扬的事,我自己曾碰到过,但以为事属偶然,过后也就淡忘了。最近却在短短的二十天之内,  相似文献   

8.
一则消息说,有一个县几位领导在节假期间到特困企业访贫问苦,不少职工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而此时的县委书记却转过了脸,低下了头:“我们只做了一点点自己该做的事,群众却如此感动,我感到很惭愧。” 面对群众的感动不是喜形于色,志得意满,而是感到内疚和惭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敬佩。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为群众做了一点事,或是说了几句让群众感动的话,便沾沾自喜,不仅对群众的感激之言不感到惭愧,反而心安理得,以为自己为群众做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有的做了两件早就该做的事,也以为自己对群众施了多大的恩,要大造声势,大上…  相似文献   

9.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10.
刘红苗 《党政论坛》2009,(10):27-27
人到老年,本应一身轻松度晚年。可一些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反而逐渐变得挑剔、爱计较了,不满意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例如:电话铃响,接听一问,方知对方拨错了号码;早晨七点要准时看报,可投递员送报却误点了;买零食付钱时,商贩却把钱翻来覆去地看,担心是假钞。这样的事碰上一件,有些老人的情绪就会低落一天。  相似文献   

11.
一次去大理旅游,车上刚好遇到一个藏族同胞,我们两个聊得很投机,当我问起他去大理干什么时,他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们相处愉快。到大理后,他提出要和我住一个房间,我想他是为了省钱,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2.
市井人语     
《侨园》2011,(12):55
一元钱的事儿一日,从沈阳来到大连金州,第二天到火车站买票返回但却遇到了"蹊跷事"。在售票窗口我被告知:没有座号。但卖票人说,你如果买大连到沈阳的就有座号,但需加一元钱。当时我很纳闷:为什么在金州非要买大连的火车票就有座号呢?加一元钱其实没什么,但这事的确令人匪夷所思,于是,我去问讯处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3,(4):56-56
我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工程师,当过机关干部,这样做到32岁。我没有严格的人生计划要当一个企业家,甚至当年的我对于做商人这件事是非常讨厌的。  相似文献   

14.
鬻拳是楚国的一个贵族,鬻拳同志出场的时候,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劝谏楚王:“这件事我认为该这么干,你得听我的。”楚王摇摇头“我觉得不靠谱,”他不再说话,掏出家伙对准领导“今天不听劝谏,我鬻拳眼睛认得大王,武器却认不得。”  相似文献   

15.
唐春翔 《侨园》2014,(9):58-59
席语录,叫做“毛主席语录板”,同学们每天都要背。我坚决按时背诵毛主席语录,一个字也不漏,并且应用到实践中去。没多长时间,我就把一本《毛主席语录》背过了。那时,我毫不怀疑“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天真地认为,如果把《毛主席语录》背过了,就掌握了人类的真理,真理在手就可以自由驰骋了。  相似文献   

16.
云之断想     
金海林 《学理论》2008,(11):88-90
过眼云烟 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事并不少见。比如,我家住在六楼,每天要爬楼梯,可是你要问我,从一楼到六楼的楼梯有多少个台阶,我可能说不清楚。正如一位哲人所云,不留心真理也会从鼻子尖下溜走。  相似文献   

17.
为人当豁达     
汪强 《党政论坛》2011,(12):18-19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6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广东仁化的一座矿山里。我虽然学的是工科,却喜爱文学与写作。到单位后,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些广播稿和报道稿。1972年底,我们矿山“工改兵”,变成了基建工程兵部队,我也光荣地穿上了军装。1973年3月,当时团宣传股正缺人,领导就把我从营部调到团宣传股搞新闻报道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政工生涯。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快30年了。这期间,我做过组织、纪检工作,但绝大部分时间是做宣传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政工岗位。根据我的体会,搞政工必须要有这样三种精神: 一是要有不怕吃苦、勤奋踏实…  相似文献   

19.
为人当豁达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20.
凡事皆有度     
王爱军 《党政论坛》2010,(20):11-1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