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览》2014,(3):26-29
正2013年11月7日,踏上为期155天科考征程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在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途中,暂停科考计划以最快速度赶往南极迪维尔海救助被冰层围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最终在全世界瞩目之下将被困冰洋的俄罗斯受困人员成功救出……一时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事件,也让我们再一次关注起新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  相似文献   

2.
杨建平 《先锋队》2012,(13):22-25
劈波踏浪十万里,穿越云水怒涛,他是山西登上南极的第一人。28年前,杨建平作为北海舰队的一名航海业务长,通过全军选拔考核,参加了中国首次赴南极科学考察。当年,我们是从上海黄浦江边的国家海洋局上海外高桥码头起航赴南极的。那天早晨天阴,江风很冷,但每个人内心都很激动。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10,(8):47-47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6,(3)
林伯渠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民主革命时期,林伯渠在故乡湖南工作过五次,每次时间短则四、五天,长则三年半,合计起来虽不过七年,但他那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献身革命的顽强精神,却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蒋书 《廉政瞭望》2003,(6):48-49
2003年3月20日,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在顺利完成了对格罗夫山陨石搜集和埃默里冰架钻探工作后,顺利回到了祖国。中国逐步迈入了世界南极考察的大国行列。然而在这个行进过程中,历史永远难忘第一批南极科考队员的生死历程。现年60岁的王明洲,当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南极科考队的电视摄像工作人员,他用镜头记录了中国首次南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8,(1):39-39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扬帆起航11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乘坐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执行我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首航,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考察站的起步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明海科教兴国铸海魂陈惠琼1995年秋,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管区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何明海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次转折,他响应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选派干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号召,被委派到广西北海市水产局担任科技副局长。对虾养殖在北海的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8.
一、大褒大贬专案起 “文化大革命”前,党中央对瞿秋白同志有过三次评价。 第一次是在1945年4月20日,中央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1935年6月,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第二次是在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同志为《瞿秋白文集》题词,全文如下:“瞿秋白同志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  相似文献   

9.
陈竞  马芳 《党的建设》2007,(6):18-19
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于2005年11月18日由上海起航,12月18日抵达南极中山站。经过一年的度夏和越冬考察工作,2006年12月24日回国,历时420多天。临洮县气象局局长史录俊就在第22  相似文献   

10.
万美艳 《湘潮》2022,(12):21-22
<正>文物源起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存有一本刘少奇批阅过的文件。文件长18.3厘米,宽12.5厘米,封面上印有“整党建党文件”的红色文件名,文件名左侧是手写“用后退刘少奇”字样的备注。该本文件共70页,主要内容是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作的报告、总结和通过的决议。2006年6月15日由王光美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20日上午10时,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出征仪式在上海外高桥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举行。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收梯解缆出征。此次南极科考是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  相似文献   

12.
1977年 11月 初, 我刚 被任 命为副 总参 谋长, 起强烈的反响,要求恢复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呼声即和时任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等同志一起,向身兼 越来越高。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同志汇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近 1978年 5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距离地接触小平同志。他亲切地鼓励我说: “我就 文章发表后,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此关键时是要选个年轻人,给我们这些老家伙当 ‘替死鬼’。 刻,小平同志最早站出来明确表示支 持这场讨论。你要大胆地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天塌不下来。” 他启发我们说,…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前不久,某电影公司根据县里“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活动的统一安排,到某村精心组织了一次电影放映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我自1953年起就在省委负责接待中央领导同志的工作,曾多次接待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的伟人风采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小平同志第一次南巡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感受殊深。 1984年,那是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人们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对特区建设和特殊政  相似文献   

15.
正亲爱的南极:2119年的南极,你还好吗?可爱的帽带企鹅、金图企鹅、你们还好吗?总是在凌晨一点辗转难眠的时候想起,见到你时是极昼的模样。那么黑夜的你,又拥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美?此刻坐在电脑前面写信的我,身处公元2019年。6年前,花甲之年。我有幸成为中国第30次赴南极科考队的一员,踏上  相似文献   

16.
从1955年11月到1990年6月,邓小平同志曾12次到辽宁视察,发表了很多重要指示。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光中多次参加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的会议,直接向小平同志反映情况,亲耳聆听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按约定的时间,我们准时来到王老的住所,请他谈谈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1962年1月,时任山西省长治县人民政府代县长的刘新起和县委书记宋务迪一起,去北京参加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晋东南地区的代表总共36人,由地委书记赵军、专员张行夫带队.山西省参加这会的同志在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省长卫恒率领下乘火车到了北京,住进西直门外国务院招待所.  相似文献   

18.
图说天下     
正我国第三十七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5月7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上海的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三十七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本次考察系"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次单船执行环南极考察任务。考察队于2020年11月10日出发,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万美艳 《湘潮》2023,(12):40-41
<正>文物源起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有一幅特殊的题词,长45.5厘米,宽34.9厘米,写有“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千家万户”字样,是1996年11月14日王光美为“幸福工程”四川组委会所题。2022年1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从北京征集到了这幅题词。20世纪90年代,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中,有1500万贫困母亲。她们生活得极其艰难,缺乏收入来源、文化素质低、健康状况差。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  相似文献   

20.
初到苏联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到苏联。那几乎是50年前的事情了。1954年8月,我被派到苏联团校学习。那年我26岁,初为人父,女儿出生只有20多天。从1951年起,共青团中央每年选派一些团干部到苏共中央团校学习,为期一年。我参加的是第四期,领队是当时在东北做青年工作的徐净武同志,副队长是北京大学的张学书。我们19名学员,加上两名翻译,共21个人,是在1954年8月底离京飞往莫斯科的。记得我们乘坐的是一架小型的苏联飞机,从北京起飞,途中降落两次,并在伊尔库茨克过夜,第二天换乘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