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在形成过程中,保持其伊斯兰核心价值体系不变的前提下,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回族婚姻习惯法是回族习惯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虽然部分规范已逐渐丧失效力,但是回族习惯法在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思想观念、制度文化和生活规范。回族习惯法所具有的宗教性、义务本位等特征,决定了其与国家制定法在法律精神、制度规范中有着冲突,如何调适回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汉、藏、回族存在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藏、回族人群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差异。方法:在本中心1982年至2004年接受的司法精神病案例中,选择其中汉、藏、回族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均以男性为主,且藏、回族男性比例高于汉族:汉族以工人、农民为主,藏、回族绝大多数为农民,并且比例高于汉族,汉族除初中文化程度比例高于藏、回族外,其余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暴力案比例藏族高于汉、回族,经济案比例回族高于汉、藏族,其它案件类型无显著差异。疾病诊断中汉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为著,其构成比最高(21.3%);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藏族最低,其构成比为10.0%;无精神病者中藏族比例最高。汉、藏、回族三组责任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本资料显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汉、藏、回族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案件类型、案件特征、疾病种类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继承制度是伊斯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继承主体、继承方式、继承原则及遗产分配等方面均有其优点.然而,在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伊斯兰继承制度在我国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已被异化.本土化的回族、撒拉族继承习惯源于伊斯兰法却异化为颇具民族特色的继承习惯.我国继承立法应从立法技术、继承主体地位平等和广泛性、传统知识继承、国家法对少数民族习惯的有效整合等方面对伊斯兰继承制度之合理部分予以借鉴,以期对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因为他们分布在全国的各个省份,桂林也有回族人定居在此。回族的年俗也是中国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丰富中国年俗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选取较为传统的回族村落旧村进行年俗的实地调查。年俗调查大致包括年饭、饮食、守岁、禁忌、闹元宵、拜年和年俗活动等几个方面,文中重点论述了守岁和禁忌两个方面。同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对守岁及春节禁忌近50年来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新疆回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方式等,以新疆回族为例,论述了经济文化类型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来论证在加快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文化类型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海涵 《法制与社会》2010,(14):174-175
众所周知,回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并以其"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著称于世。这种分散分布是随着唐元两代随着回族的经商、屯田和明代的战乱而最初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又由于回族较强的适应性,使得回族可以广泛分布并能顽强存活下来。我们研究回族之所以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历史原因是最要的一个因素,经济方面和回族自身特性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南回族,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不以汉语作母语而拥有自己语言回辉话的回族,具有很珍贵的研究价值。据史料记载,岛上的回族有海南回族由三部分群体组成: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蕃客"、"番人");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同样也属于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从大陆迁过来的回族。由此可见,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海上迁入的穆斯林和越南占城地区的穆斯林构成了海南外籍穆斯林,同时这一部分外籍穆斯林也成为中国最早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省的回族和撒拉族聚居区,近年来重婚习俗重新抬头,致使《刑法》第258条在该地区无法得到普遍认同。在刑法获得认同的方法上长期以来所坚持的规则论与决断论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无法实现刑法与民间规则的有效对话,且易在解决刑法认同问题上制造障碍。从青海省回族和撒拉族聚居区重婚习俗的运行情况来看,引入具体秩序论的思维,通过司法在国家制定法与民间规则之间建立沟通机制,是刑法获得认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表明刑法认同在本质上首先应当是一种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在回族地区减少解剖室的民意调查尸体解剖室规范化建设是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法医尸体检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事关案件侦破诉讼、文明检验和群众利益。吴忠市地属边陲,国土面积2.07万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43.7万人,其中利通区为45.3万人,回族人数占53%左右。回族地区人员生活、礼仪、殡葬风俗习惯比较特殊,人死亡后非常反感进入汉族聚集区。笔者对170位回族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历史悠久,风情古朴动人。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傈僳族等10多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各民族无论在习俗、饮食或是服饰上都各具特色。但由于凉山地处西南山区,因为历史、社会及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里还比较落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本文期望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凉山的文化资源,以期为凉山的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贡献绵薄之力。为了更好的阐述观点,本文以凉山的主体民族——彝族的文化为代表来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区是一个回族聚居的地方,许多村落为世居区。在工作中作者对世居区的男女特殊指纹的出现率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了世居区回族男女在指、掌纹的类型中,特殊指、掌纹的出现率远远高于普通地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关注。对清朝统治者用法律手段处理回族事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仅就雍正、乾隆两朝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仁指教。一、“因俗而治”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当代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奠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回族人口众多,“大分散、小聚居”,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统治回族人民,雍、乾两朝针对回族崇信伊斯兰教、善于经商等特点,提出了“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三是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传统文化饱受批评、高校教育自身发展、西方多元文化干扰等原因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缺位.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待挖掘,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将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是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都意义重大。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堪忧,特别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文化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有必要创设新的制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即传统文化产权制度。该制度则建立在劳动财产论、劳动价值论和文化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其具体的制度构建主要包括主体应采用双重主体说,权利主体是其所在社区的群体,管理主体是国家,即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筹传统文化产权的运行;客体即传统文化,但应排除公有领域、宗教领域、合理使用状态下的传统文化;内容大致包括署名权、文化尊严权、文化发展权、使用权、获得收益权。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临夏回族群体8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频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由8个微卫星组成的Y-STR单倍型系列已经成为欧洲法医学领域推荐使用的核心单倍型,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回族是我国人口数量仅次于汉族的少数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甘肃回族1184930人,是拥有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选择临夏回族为研究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我们运用国际法医学界推荐的"最小单倍型"共7个微卫星基因座(DYS19,DYS389I,DYS389II,DYS390,DYS391,DYS392,DYS393)和一个高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DYS385,得出和评价了回族这8个Y-STR的单倍型数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40多次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通过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讲话,笔者认为,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主要围绕客观评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正确认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价值、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传承与发展,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不仅为当前形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其核心思想也深深地渗透于习近平同志的执政理念,成为未来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与传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呈复兴的趋势,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版行业必须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策划、编辑、出版、推广一部分出版物,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于歌 《法制与社会》2014,(1):210-211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积蓄文化势能、加快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入手,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