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平 《瞭望》2000,(46)
在加大对各种经济犯罪的 打击力度的形势下,一些 犯罪分子越来越热衷于关系网的编织。这些人以为,一个人或几个人犯法,易察觉、好处理,如果织就一张广大的关系网,构成群体性犯罪就难办了。如果在这个群体中,有执掌各种权力的人物,就更难办了。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中,你有我有他也有,谁检举谁呢?谁处理谁呢?如果硬要处理,牵扯既广,影响又大,八百斤面做个大寿桃,叫你无从下口。何况上起领导、下至一般干部都成了利益均沾者,就形成了一个非法利益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互通信息、互相照应、互相包庇,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2.
素质,是个综合概念,它泛指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及行为质量。道德素质的本源是伦理观念。道德素质,就是一个人对伦理准则的认识和行为。道德素质这个总的概念是由个体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个体道德也可叫作主观道德,主要指个人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如自谦、自律、自省、自觉、自尊、自爱、自强等意识,这些意识是伦理观念的纵向发展。社会公德也可叫作客观道德,主要指进行人际交往时所应持有的一些美好的品德,如诚实、正直、刚强、团结、高尚、文雅、守信等作风,这些行为则是伦理观念的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郝玉庆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人与人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利益关系 ,所以马克思断言 :“正确理解的利益是全部道德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 :道德观的基础是利益观 ,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利益观。有的同志对利益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 ,误以为当人想要什么时能得到什么就是利益。并因此而误把关心教育对象的利益理解成对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对于一些人不正当的愿望要求不敢批评纠正 ,而是一味地顺情说好话 ,甚至把迁就姑息某些不正当的主观要…  相似文献   

4.
良心,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本质上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良心是一个社会范畴,反映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阶级社会里,良心就成为个人情感和阶级情感、个人意志和阶级意志、个人信念和阶级信念的统一.因此,良心在阶级社会里是带有阶级性的.所谓无产阶级的良心,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中产生的,并且是服从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的,共产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良心,就是无产阶级良心的体现.因为,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意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道德滑坡现象,既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及个体道德素养缺失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可以完善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意识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培育出新一代的有高尚道德水平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欠债还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的体现,也是企业之间经济交往的规范和生意场上的道德准则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党和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各种法律和法规,要求国人依法办事,以达到共同富裕之目的。但是,仍有那么一些人,钻改革的空子,有意无意地不按照法规办事,为了小团体或个人的利益而公然违背欠债还钱的基本道德准则,将人们的善良意愿当作软弱可欺。欠债不还,甚至还要倒打一耙,真是岂有此理! 笔者近日在某大区订货会上就遇到有那么两起事件。其一是中原某市汽车配件公司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并不是人们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客观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正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无产者个人只有联合组成一个强大的集体,才能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砸碎束缚个人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枷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必须以集体主义作为调节现实道德关系的主要手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集体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关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社会通过竞争不断地发展着。竞争力是由许多元素共同组成的,道德要素是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个人思想政治道德的修养与提高,促进着个人竞争力等多方面要素的发展;道德高尚的人更加容易在社会中实现价值,有所获得;每个个人道德的不断完善是社会整体道德体系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结构     
焦娇 《学理论》2013,(5):21-22
道德的完整结构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三方面构成。道德的意识是前提、道德规范是标准、道德活动是载体。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按照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要求;道德权利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下应享有的人格、尊严以及相应的利益等。因而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是道德规范延伸的具体体现,这便构成了深层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11.
这里讲的“官德”,系指干部道德而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干部问题的一系列谈话中,多次提到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要求广大干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重视干部的道德建设,既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干部道德的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到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而且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即要树立天下为公的思想观念,为社会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推崇仁爱思想和人际和谐的原则,提倡高尚人际价值,强调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重视高尚思想道德修养的践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文明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样的人,在文化、科学、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应有较好的素质。作为社会的人,可以分为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道德也就包括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整体地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制,将会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目标。(一)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中学时代的三篇作文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道德反思。对基督教道德的论证表达了其追求完美的道德信念,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表达了要获得尊严和高尚必须追求公众幸福和个人自身完美统一的道德理想,对奥古斯都时代的道德评判反映了"幸福的时代"在于保障人民自由和为人民造福的道德标准。马克思中学时代的道德反思对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伦理道德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道德建设过分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而相对忽视了道德的个人实践。道德成为服从于政治目的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内生与外围寻找合理的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动力源泉与路径支持。这就必须探寻并构建切实可行的道德利益回报评价机制、道德利益回报保障机制、道德利益回报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与新加坡黄先生聊天,黄先生说,我和我的同仁无论走到哪里,决不可能随地吐痰,或者不看场合吸烟.因为我感觉到自己背后高悬着一把剑,随时可能掉下来.由此看来,新加坡的环境文明程度的维持,并不是那么温馨柔情的,也不是那么儒雅薄洒的,而是笼罩在某种强大的无形的压力之下的.想来也不无道理,文明治理对象是人,要提高文明程度,要从抓人的最基础、最本能的地方开始.比如,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可否考虑当一个人损害了他人利益和周围环境时,也使他也损害了自己.这里说的损害自己,是指个人的声  相似文献   

1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时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18.
叶朗 《党政论坛》2011,(12):1-1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调查显示,其道德人格呈现个人本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道德意识主体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进一步深刻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道德人格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对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和引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通辽市委党校张亚辉:非典把人们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且也需要高尚道德的支持。首先,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具有高尚的“政治道德”。面对疫情是人民利益在先,还是个人利益在先;是积极主动、勇于负责,还是消极应付、互相推诿;是以大局为重,还是只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