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文坛,有两位颇有成就的作家都叫刘毅,两人都是区、县文联的主席,而且两人都是两本文学杂志的主编。一人身居开阳,主编《茉莉文学》,一人身居六枝特区,主编《六枝文艺》。开阳刘毅操持散文诗,已在省内外刊物发表了近千首作品,并出版了《刘毅散文诗选》,在开阳召开了近十次散文诗会,培养了本地的数百位散文诗作者,开阳还被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命名为“中国散文诗乡”。六枝刘毅操持散文和报告文学,身手十分了得,  相似文献   

2.
丁帆  傅元峰 《唯实》2003,(1):94-96
在文学的博大家族里 ,当一个文学批评家选择了散文、诗歌或散文诗作为研究对象时 ,他应该能够意识到 ,他选择了一种更纯粹的审美存在方式。张彦加选择了散文诗 ,接受了这种审美存在方式。但是 ,在散文诗这片理论建设比较薄弱的文学领地上 ,对散文诗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艰辛的审美过程。除了作为一位审美鉴赏者以外 ,一个研究者必须同时是一位边界的厘定者 ,一位举步维艰的探索者 ,一位具有独创意识的理论建构者。张彦加的《散文诗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年 7月版 ,以下简称《新论》)就是这种艰难探索的结晶。《新论》“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其杂文和散文诗<野草>中,还零散地存在于他的小说<伤逝>中.本文将从文化哲学、生存哲学以及哲学美学等角度探寻其哲学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散文诗以内心抒发为主 ,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 ,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感受异常深切 ,普遍运用象征手法 ,具有沉浑深邃的风格 ,思想艺术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散文诗是用散文式的语言来表现诗意的一种自由体诗,是一种既具有散文特点品格又具有诗歌特点品格的、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是散文和诗凝汇沁透的产物。 然而散文诗的根本特点,仍然在于它是“诗”的种属,属于“诗”的范畴,因此具有诗的特点和品格乃是主要的,指的是诗意、诗情,即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正如柯兰所说:“不管形式如何,它归根结底应该是诗,只是形式上不同于诗而已(《散文诗杂感》)。许多诗论家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散文诗并非一种边缘文体,因为它的基本素质是属于诗的”(谢冕:《散文诗的世界》),“散文诗是不分行的诗,仍然是诗,不是散文”(野曼《诗、散文诗与散文的联想》) 虽然散文也富有诗意,但散文诗毕竟不是散文,它的意境的提炼和文字的凝炼都比散文要求更高、更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相似文献   

6.
贵州散文诗如何走出贵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第四届散文诗研讨会提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缺乏精品。 散文诗的精品是什么?当然不再是“蒲公英”、“露珠”、“我是小鸟”之类表现自小情调的轻浅作品,也不再是勇敢的叫出“大山在呼喊”、“高原在阵痛”等泛滥已久的单一浮泛之作,更不是“痞子”式的不负责任调侃一切“玩弄”出来的虚假庸俗的作品。 贵州多山,但我们要走出“大山”;贵州有高原,但我们不能久立“高原”;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山区,而我们就永远吹着“芦笙”和“木叶”吗? 贵州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背景,既是散文诗创作的财富,又是散文诗裹足不前的重要根源。贵州散文诗缺少大气和风骨,缺少个性和力量,是我们的散文诗人缺乏对生命和人生的真诚体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时代精神的把握,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高水准的探索。缺乏“山里”与“山外”的沟通、碰撞和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把散文诗创作一直当成我细心经营的一项事业,因为这种文体正好可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表达我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自我的体验,表达我的艺术主张。散文诗是诗歌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就像楚辞骈赋之于诗经,宋词元曲之于唐律。散文诗不也正是自由分行诗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吗?何况这种诗体,在中国近代受自由分行诗  相似文献   

8.
王玉萍 《当代贵州》2011,(32):64-64
初读泰戈尔的散文诗是在二十年前,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而散文诗恰恰可以让年轻的心放飞,让情感的枝叶得到滋润。在外求学时,书店和图书馆成了最爱去的地方。一日在书架上翻到泰戈尔的《游思集》,便被其间那优美清新的文字迷住了。"黎明的清新浸没在阳光里,空  相似文献   

9.
在苏轼的散文中,诗化的倾向十分突出鲜明,致使人们不得不怀疑苏轼是有意地在散文中运用诗化的手法,从而造成了他极为独特、优美的散文诗化现象,而他的散文诗化现象,又是充分调动了诗中最重要的用比手法。于是乎读他的散文,无处不令人吟味到一种蓬勃的真气内充的诗意。这是其他几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所难以达到的。人们对这个现象似乎注意不够,本文试就这个艺术特点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10月10日,由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与湖南《散文诗》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国酒茅台杯"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十佳校园作家"  相似文献   

11.
国徽(散文诗)姚学礼这里的路让我们去走;这里有歌,步让我们去唱,这里有爱,让我们献上自己的心.这是一个国家的重量,十二亿人民的尊严,都熔铸在里面.这是一页灿烂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书写在上面.麦穗和齿轮围绕的天安门,是一双巨手在托起一个完整的共和...  相似文献   

12.
“金达菜花,当你在山的一隅开放时,我就知道春天来了.”记者走进站前社区采访时,社区居民热情地朗诵起这首散文诗.在大家眼里,殷莉莉就是“一株芬芳的金达莱”,是她给社区带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初见殷莉莉,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这个北方女子身上的英姿与豪气,但在居民看来,她的耐心与细致同样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杂文集中就既有小说、散文诗、散文、论文,也有狭义的杂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为鲁迅作品进行全面文体分类的全集,由于鲁迅文体的杂揉性也使这种分类具有巨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彩色的世界》一书,是当代著名记者穆青著文、摄影,新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一部文图并茂的散文集。全书46篇文章,262幅图片,引导我神游了世界59个国家。书中散文诗般的清新文字和生动优美的图片,使我分享了世界风景名胜之美,更进一步了解了入类在征服大自然中所创造的占文明、古建筑、占遗址之厚重的历史;还有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那些点点滴滴、丝丝入扣的人生哲理,使我感受到“世界没有阻隔,人心从采用通”的人性之美。门h阅读《彩色的世界》一书,tew我看到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无限的美以及人类为改造大自…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是战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本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直接动力;科学和教育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全元 《探索》2001,33(4):98-100
现实社会主义在其生命历程中充满着主体的实践选择.每一次重大实践选择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推动着主体实践选择的改变,而改变了的主体选择又创造着新的历史环境.现实社会主义就是在历史和主体的双向选择中不断前进的.  相似文献   

17.
不起眼的贵州,历史却不平淡.只要我们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观察事物发展的进程,便可从普遍性中分析出贵州历史的特殊性.以个性表现共性,以偶然表现必然,会因政治军事之因意外结出经济社会之果.进入近代,虽然贵州还是封闭落后,思想观念却超前,由此形成在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中,贵州往往似乎违背常情常理地走在全国前列.渴求变革和发展的贵州人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时,却给研究历史的人们画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这疑问号最终成了惊叹号.历史的星空几度被贵州的彗星划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在具有极其复杂和多变性的历史环境中发展过来的,而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这一先进性保持的关键,则是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党的思想教育的结果.其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党在历史环境中的四次转变一定的历史环境,是一定政党、人物活动的舞台,它制约着政党、人物的活动;而政党、人物反过来又利用、改造着历史环境,推动着历史前进.因此说,任何社会阶段的历史环境都有着二重性,即有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自觉地、创造性地在历史环境的二重性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是历史长时性、社会总体性、世界广域性相统一的科学时代观.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中来揭示时代性质和内涵,以生产方式作为判定不同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把生产方式的变革看成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考察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是人类走向“世界历史”的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决定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共产主义的发展不能割断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言近旨远,准确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崇高的精神风范,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坚强决心及历史担当.讲话昭示我们:一定要在历史中把握继续前行的方向,一定要在现实中积聚接力赛跑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