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已经成为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农地流转行为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相关的法律却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从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健全农地流转宏观微观调控、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保机制方面入手,探究我国农地流转的法治完善,助推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地非农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使其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就会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我国征地制度,妥善协调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等途径来构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规避农地非农化所带来多种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3.
韩瑞萍 《法制与社会》2014,(15):214-215
农地(农用地)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地流转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农地流转遭遇了一定的法治困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建苏  赵欣 《河北法学》2005,23(9):135-140
现行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方面具体法律制度的缺陷,不利于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农地使用权的保护,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分析,构想以物权立法来规范农地使用权及其流转,以促使农地使用权能够健康、有序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法制框架下,农地使用权兼具物权性与债权性,这是由于立法者希望兼顾农用地的流转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所造成的。以农地使用权的转让条件为例进行分析可知,这种“兼顾”的结果是低效的,未能很好地实现立法的初衰,应对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及农村保障制度进行完善,使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收益功能与保障功能得以协调。  相似文献   

6.
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不动产物权制度的重要问题,现无基本法予以规范。现行的由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延续下来的流转规则,存在封闭性、债权式等非市场化特征,其立法价值取向上具有向公平过度倾斜、牺牲效率的种种弊端,其所依存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经济、法律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开放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坚持登记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有偿原则,并对农地流转进行必要限制,以体现不动产物权社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兼业使得农地流转成为实现农业规模化和提升农民土地权益的一种渠道.目前我国的农地流转进程加快、规模增大、模式更加多样,但依然还存在着农地权利主体不明、权能不清、确权登记不彻底、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俊娟 《河北法学》2004,22(5):47-51
随着第二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期延长 3 0年政策的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加快了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从当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入手 ,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农地流转制度的产生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是需求性制度变迁基础之上的国家强制性制度安排。从我国当前法律体系来看,农地流转有其存在的法律制度空间,但尚需在既定制度框架内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严格的标准和繁琐的程序,民间借贷成为蓬勃的民营经济中不容忽视的手段,尤其是对于个人和中小企业而言。然而标准的降低与程序的简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风险,实践中自身缺陷的不断暴露,引发了更为纷繁复杂的借贷纠纷。随着近年来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这种民间借贷的风险何在,纠纷何在,怎样能实现有效规避,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汪欣 《法治研究》2006,(10):75-75
笔者认为,针对现在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状况而言,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农地所有制形式应该向物权化的方向演变,应纳入物权体系中的永佃权。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4,(24):21-2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民公社制度尝试的失败,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于是,农民自发产生的未改变公有制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成为当时最优之选择。但是,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整体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模式,并没有改变"低投入—低产出"的特点。其所取得之巨大成功,仅能证明小农经济在当下之合理性,并未证明其优越性与先进性。①当前,农业之生产仍被锁定在超小规模经营的低水平运行上,切断了土地与资本、技术、人才等新的生产要素"市场联姻",严重阻碍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②制约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事自诉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诉风险客观存在,包括经济风险和非经济风险.自诉人在刑事自诉过程中规避诉讼风险的行为应遵循合法原则,主要有:1、聘请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2、积极寻求法律援助.3、运用财产保全申请权,妥善运用撤诉权.4、积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明确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邱松青 《法制与社会》2012,(34):262-263
当前科技、知识、信息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法律层面的变现形式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在公司资产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是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决定其作为出资手段比一般的实体物更具复杂性,修订后的公司法仅仅回答了知识产权是否可以出资的问题,但是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出于对接受知识产权出资的公司安全运行的考虑,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严密安全、切实可行的机制来保障知识产权资本的运行,对公司可能因接受知识产权投资而产生的危险进行防范。本文以知识产权出资为出发点,依据我国现行的法规,系统地分析了特别的投资形式—知识产权,并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郭志京 《法学杂志》2024,(1):141-153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促进承包地的流转。三权分置权利架构意味着,承包地要以特定方式流转,则必须分置出土地经营权,承包地的流转通过分置土地经营权的方式来实现。三权分置的真正意义在于土地经营权的分置,而非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三权分置语境下的农地流转仅指需要分置土地经营权的分置型流转,但在功能主义的立法思路下,立法同时确立了分置后的土地经营权等其他形态的农地流转,由此形成分置型流转与非分置型流转并存的农地流转路径二元化之格局,其法律结构存在根本差异。三权分置语境下,流转一词有其特定法律含义,特指需要新权利分置的农地流转,但农地流转路径的二元化拓展了流转一词的法律含义,立法上的流转一词同时具有土地经营权分置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两重含义。实证法上出现的所谓流转土地经营权、用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等法律含义复杂而多样,需要在农地流转路径二元化和流转一词法律含义二重性的原理下整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7,(4):54-66
农地信托着眼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承包关系的大前提下,将信托机制引入农地流转融资,以农地经营权为信托财产,以信托公司为受托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为受益人,从而为解决农村土地改革困局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制度路径。但是作为制度创新,实定立法对其尽付阙如,农地信托实践在主体资格、登记制度和监管体制等诸多层面遭遇障碍。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当务之急是夯实农地信托法律根基,明定信托为法定流转方式,并着重从委托人法律地位、受托人风险保障和激励机制、农地信托登记规则以及多主体协同监管体制等方面加以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18.
运用法学、政策学和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长期以来农地制度形成及其运行的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分析,认为农地政策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也是实现农地政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指导和规则形成作用;阐述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税收筹划与税收法律法规是密不可分的,它追求最小税负的特殊目的性,会驱使其在法律边缘进行具体操作的,必然会触发不可避免的法律风险。实践中,企业税收筹划不当,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和遭受行政处罚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对其实际操作开展法律视角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税收筹划主要方式中遇到的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出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从而保证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保同 《法制与社会》2010,(27):232-232
本文从长期以来禁锢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出发,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避免与现行法律的正面冲突,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同时要杜绝大规模的农民失地及耕地锐减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