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赦贪官     
旧时,在大狱中苦苦煎熬的囚犯,特别盼望皇帝家能发生什么特大喜事,比如老太后大寿,多年不育的皇后喜得皇子等,每逢此时,皇上不免“龙颜大悦”,一高兴,就要“大赦天下”,囚犯们就有可能重见天日。但这种赦免并非“浩荡皇恩泽及万物”,而是其他罪犯都能赦,就是不赦贪官。 唐朝国力最强,好事最稠,大赦也最多。贞观四年(公元 631年),唐太宗下令大赦,包括死罪在内一律赦免,但规定“官吏枉法贪财者不在赦例”。开元二十年(公元 733年),唐玄宗下令大赦,同样规定“犯赃贿不予赦免”。宋太祖在位 16年中两次大赦,也规定“官吏…  相似文献   

2.
唐朝“贞观之治”的空前盛世与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用人思想的高明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非常重视用人,他把进用善人作为自己终身奉行不渝的三件大事之一。他说:“朕今勤行三事,……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自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他认为只有依靠大批有才干的官吏,才能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已明察到能否得才、用人乃李唐王朝的安危所系。因而,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非用其人,必难致治”。唐太宗把“为官…  相似文献   

3.
察下情与督下属古意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位名叫游智开的湖南人,被派到永平(今河北卢龙)担任知府。据有关记载说:他到任之后,"一车一盖,周历下邑,得其情伪。"因此,"遇有事,牧令未及报,辄已闻知。"例如:在迁安县(今河北迁安),发生了一起狱吏对在押囚犯进行...  相似文献   

4.
上下雷同并非福古意东汉初年,有一个名叫任延的官员被派到武威(现在的甘肃武威)去当太守,汉光武帝刘秀很关心这件事,亲自接见了任延,并且告诫他说:"你要好好地听顶头上司的话,不要失去了他对你的好感。"任延听后神态严肃地回答说:"忠于职责的人不应顾虑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余风 《今日浙江》2008,(9):62-62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大臣魏征向以忠谏直言著称,他在唐太宗朝任谏议大夫期间,提了无数对朝政的意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哭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失一镜矣。”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6.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  相似文献   

7.
从“?”如流谓我"从谏如流"是对封建社会开明君主的赞誉,做得最好的要数唐太宗,在以魏征为代表的一批"贤臣"的辅佐下把大唐王朝推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峰巅。他还要求大臣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改正过失,唐太宗一朝君臣可谓做到了"从善如流"。我们共产党人本应具备...  相似文献   

8.
社会进化与个人进化的关系:阿罗定理新义胡义成,井新利美国著名数理经济学家肯·阿罗(1921年生)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他获奖的主要成果,是揭示了"不可能性定理",后人俗称为"阿罗定理"。这条定理的最大学术特点,实际上是用数理逻辑求解个人...  相似文献   

9.
顺治惩贪有“四严”杨洪榜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所以,通常人们称他为顺治皇帝。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便早逝。可以说,顺治一朝对历史并无重大建树,没有康熙乾隆那么多的"显绩"。但他能够做到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入关后...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笑赦刘洎古意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楷书都写得极见功力,还擅长一种笔划露出白底像用枯笔写成的"飞白体"。有一次,唐太宗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吏在宣武门聚会饮宴,乘着酒兴,拿起笔来即席写了一幅飞白体的字...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用人术何明轩唐太宗不仅善于用人,且在用人方面很有气度,就是过去曾经与他为敌,竭力反对过他的人,只要效忠于他,有才能,照样重用,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一如其有才,虽伙不弃。”事实上在他的主要助手和文臣武将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曾经是...  相似文献   

12.
执法须谨慎     
唐太宗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当时,有个相州人叫李好德的,向来有癫痫病,常常胡说八道,有时还讲得极其荒诞怪异,不避忌讳。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把李好德抓起来治问。张蕴古对唐太宗说:"李好德有癫痫病,按法律规定不应该坐罪。"唐太宗认为讲得有道理,就答应宽宥李好德。张蕴古知道皇帝这个意思后,就偷偷地告诉了李好德,并且同他在监狱里一起玩棋。这事被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知道了,向唐太宗告发。唐太宗听了大发雷霆,下令把张蕴古绑赴长安的东市杀了。后来,唐太宗想起这件事就懊悔,对房玄龄说: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廉政举措述论时运生一、国家机关倡廉惩贪的举措古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认为,国家机关的倡廉惩贪举措是最有权威的廉政举措。其内容包括:(一)促成廉政的社会氛围围绕廉政的社会境况称为廉政的社会环境或氛围。社会环境很重要。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廉政局面的形...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开明和有政治远见的君王之一。其中有一段唐太宗“转怒为喜”的故事,看后细想,颇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唐贞观六年,有一次下朝后,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院,大骂魏征:“这个乡下佬,总有一天我会把他给杀了!”在一旁的长孙皇后听到这话,询问为何大怒。太宗愤愤地说:“魏征每次上朝总和我过不去,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长孙皇后听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换了一套整整齐齐的正式礼服出来,恭恭敬敬地向太宗道贺。唐太宗觉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  相似文献   

15.
段满福 《前沿》2012,(13):54-57
本文主要对维特根斯坦关于思维问题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并重点就以下六个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1)思维的速度问题:说出来的思想和闪电般的思想一样吗?(2)思维是不是基于经验的一种归纳?(3)思维和言说的关系是什么?(4)在没有找到表达方式之前,思想存在吗?如果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5)如何判断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即思维?(6)人们是怎样学会"思维"这个概念的?最后得出结论:维特根斯坦对"思维"的阐述集中体现了他后期的日常语言哲学观,"意义即使用"。  相似文献   

16.
何书彬 《同舟共进》2009,(10):26-27
1949年,外婆带着才4个月大的许燕从厦门小嶝岛去金门住几天。走的时候,他的家人说:"大呆(许燕的小名),你要早点回来。"外婆开玩笑说,急什么,大呆要等娶了媳妇才回来。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14,(10):25-25
郜杰(北站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治建设我们一直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这些年看下来,后三条还有待提高。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在后三条上发力。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即位后,经常以史为鉴,以隋亡为戒,励精图治,使他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比较强大,铸成了光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讲究用人之道,善于网罗和使用人才,使大批精英聚集在他的麾下效力尽智,实可谓用人之治。他在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方面的建树,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为出色的。———见贤思齐,知人善任。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  相似文献   

19.
亦菲 《今日浙江》2011,(6):62-62
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长李毅中被问到,来了政协是不是还敢于讲真话,他说:"讲真话、讲实话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公务员、一个善良正直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朱明勋 《前沿》2010,(22):38-40
先秦儒家的"孝子"观体现在"孝生"和"孝死"两个方面.在"孝生"方面,主要有三点:(1)提供衣食,赡养父母;(2)爱惜身体,安慰父母;(3)爱惜名节,荣耀父母.在"孝死"方面,主要是一系列的丧后礼仪及蕴藏于这些礼仪之中的哀敬思想.这两个方面对当今社会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