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兔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产抗菌肽细胞的分布定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产抗菌肽细胞在兔圆小囊的黏膜上皮、圆顶上皮以及淋巴组织的滤泡生发中心、圆顶区和帽区均有分布;在兔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的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阳性反应增强.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中存在抗茵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外,在淋巴细胞内也发现阳性反应信号,尤其是在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的DNES细胞内发现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表明圆小囊的DNES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产生抗菌肽.  相似文献   

3.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腺胃和直肠中最高,盲肠中最低。雌雄之间同一部位嗜银细胞数量比较只有十二指肠部差异显著。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固有膜中,盲肠和腺胃中发现有嗜银细胞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梭形、椭圆形、锥形和圆形,还有一些为不规则形状。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腺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推测嗜银细胞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将20只健康兔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组每只兔按100 g体重经口灌服混合孢子化卵囊5×104个,对感染前后兔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T淋巴细胞阳转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试验组兔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淋巴细胞阳转率分别于感染后5~20 d、5~30 d和10~30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d时的红细胞总数比对照组增加55.93%;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百分率分别在感染后10~30 d和20~30 d显著升高;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由此表明,使用致死剂量的球虫卵囊感染兔,其致死的部分原因是因机体失血过多、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金银法(IGSS)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淋巴-网状器官及其靶细胞中的动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兔出血症(RHD)病兔各淋巴-网状器官均有不同量的胶体金颗粒沉着。肝、脾、骨髓阳性反应较强,淋巴-网状组织阳性反应较弱。在淋巴-网状组织中,髓质阳性反应比皮质强,皮质以淋巳滤泡周围为主;淋巴滤泡内仅有个别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同时发现病毒主要定位在胞浆中,后期进入细胞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6.
用牛肾上皮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生长繁殖良好,并不断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猪瘟兔化弱毒在牛肾细胞上培养,不引起肉眼可见病变,用免疫荧光法可在接毒后6小时从胞浆中发现特异性荧光,接毒后18小时,可用家兔在细胞培养物中检出病毒。用带毒细胞传代,能促进兔毒在牛肾细胞上的适应能力,细胞传代后经3个多月培养,其间多次换液,不接毒,细胞收液的病毒滴度可稳定的达到1:20000,用盖玻片作带毒传代细胞单层培养,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在许多细胞浆中发现原生小体样紫色颗粒,用H·E染色,可在胞浆中发现嗜伊红包涵体样颗粒,初步认为猪瘟兔化弱毒在牛肾细胞上培养,可产生包涵体。用牛肾细胞大瓶旋转培养猪瘟兔化弱毒,能生产疫苗,并可多次接毒、收毒,收毒次数达20余次,疫苗毒价可达1:50000,少数批次可达1:100000,对猪有良好免疫力,本试验1987年10月在云南生药厂已完成中试生产,先后冻干疫苗5批,一次效检50000倍合格的占80%,20000倍合格的占20%,各项检验指标符合规程要求,区域试验注射各种猪只40000余头,证明安全有效,疫苗在-18~-20℃保存1年,未见毒价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初期肠道相关性淋巴组织(GALT)中IFN-γ基因和I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鸡GALT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并反映鸡在此阶段的免疫状态。结果显示,胚胎20日龄和出壳后1日龄各肠段GALT中均有少量IL-2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盲肠扁桃体、直肠和食管扁桃体中IL-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出壳后4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而在7日龄时又略有下降。除食管扁桃体外,各肠段GALT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在4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而空肠、回肠和直肠中其表达水平在7日龄时又显著下降(P<0.05)。各肠段在第2周内IL-2基因和IFN-γ基因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并在14日龄时达到最高峰,之后各日龄都趋于稳定。另外,各日龄同一肠段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IL-2基因的表达水平。证实,鸡GALT在出壳后4日龄就初步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直至第2周尤其是14日龄时其功能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家兔圆小囊抗菌肽(RSRP)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与抗菌药之间的协同效应关系,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检测RSRP对8株供试细菌的抗菌活性,然后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选取11种常用抗菌药,分别测定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来定量检测RSRP与抗菌药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结果显示,RSRP对8株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分级抑制浓度指数从小于0.3到大于5不等。证实该抗菌肽与不同的抗菌药之间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作用关系均存在,其中与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钠、头孢噻呋钠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抗体水平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后以不同数量感染家兔,定期采血,待囊尾蚴成熟后扑杀,计数.同时,用豆状囊尾蚴粗制抗原所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检测家兔的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兔在感染后第3周血清抗体呈阳性,且抗体水平逐步上升,第8周达到最高水平,直至第10周扑杀时仍呈较高的阳性水平.抗体水平随感染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虫体负荷随感染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感染虫体数量的多少对抗体出现的时间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21头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猪复制成霉形体性肺炎模型后,分别肌肉注射环丙沙星(5.0 mg/kg)进行组织及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在感染猪肺中的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外观正常肺与外观实变肺的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19和0.46 h,t1/2α为2.68和2.52 h,t1/2β为8.12和6.87 h,tmax为1.10和1.47 h,Cmax为6.00和4.46μg/g,AUC为38.65和33.33mg/(L.h),Tcp(ther)为57.10和50.59 h。气管、支气管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56和0.38 h,t1/2ke为5.68和5.67 h,tmax为2.08和1.60 h,Cmax为3.73和2.62μg/g,AUC为39.44和26.10 mg/(L.h),Tcp(ther)为50.60和47.16 h。表明,环丙沙星对霉形体性肺炎猪呼吸道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组织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且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11.
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结果显示 :剑尾鱼感染发病呈急性过程 ,感染后 10~ 15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感染发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 5~ 2 4h ,感染部位和鳃最先受到损伤 ,最终因各器官结构破坏、功能衰竭和窒息而亡。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仔猪感染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后不同时期肺和子宫凋亡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RRSV可诱导宿主肺和子宫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随着病毒感染进程出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早期(感染后第8 h至第3 d)凋亡细胞多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强,染色质浓缩,核仁解体,内质网扩张;中期(感染后第5 d至第9 d)凋亡细胞体积显著缩小,细胞膜突起,线粒体增多,有凋亡小体形成;晚期(感染后第10 d以后)凋亡细胞形态多表现为凋亡小体降解和消失,少数凋亡细胞在凋亡晚期表现为坏死细胞。肺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肺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子宫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子宫内膜细胞和内膜腺细胞。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观察胚兔胚龄 15~ 2 5d的发育阶段成釉器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及胚胎诱导的生物行为的改变。结果提示 ,成釉器在发育过程中具有细胞增殖、组织分化、形态分化、基质形成、矿物化、萌出 ,均有胚胎诱导 ;在成釉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的现象 ,以维持牙体和牙髓组织的正常形态的稳定性 ,避免牙体畸形及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究circRNA在宿主感染过程中可能参与的调控作用。采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肝组织circRNA表达谱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差异circRNA亲本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circRNA有201个,下调表达的circRNA有9个,差异表达共计210个,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出其中4个上调和2个下调差异circRNA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GO富集分析显示,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细胞组分均有富集;KEGG富集通路则有内吞作用、SNARE蛋白相关囊泡运动、矿物质吸收等与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提示,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小鼠肝组织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比较,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其潜在的靶分子可能与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早期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胚兔牙胚在发育中外胚、外胚间质的相互诱导 ,利用光镜、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观察了胚兔 15~ 2 9d发育阶段牙乳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 ,牙胚蕾状期牙乳头尚未分化 ;帽状期间质细胞增生形成牙乳头 ,在外胚成釉器细胞的诱导下形成牙乳头 ,即牙髓和牙本质形成的器官 ;钟状期 ,牙乳头为成釉器包围 ,牙乳头边缘部的间质细胞在外胚成釉器细胞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未来形成冠、根部牙本质 ;牙乳头内部则形成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继而分化为牙髓细胞及其基质。牙乳头发育过程中外胚与外胚间质相互诱导 ;牙乳头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有的细胞分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存 ,对未来决定牙齿的形态和维持牙齿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