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弘扬“宣南文化”,发展特色经济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宣传部、研究室北京建城已经3043年。宣武区作为古都北京的发祥地和“宣南文化”的孕育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宝库。近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对宣武区的区情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8,(8):29-29
北京奥运盛会,给古老的宣南文化注入了蓬勃生机。当诞生于北京建城建都肇始之地的古老文明。再一次以坦荡的胸襟伸展双臂,拥抱“奥林匹克”文明的那一刻,所进发的激情与活力,便足以使宣南文化“玉盘”中的无数大珠小珠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3.
“宣南”泛指北京宣武门外南部一带,基本上包括了北京市原宣武区的大部分。它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北京的建都之始,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颁布诣旨,在京师实行“满汉分居、旗民分置”的政策。宣武门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官员和士子为主要居民的区域,日益成为“士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展示地。  相似文献   

4.
高斌 《前线》2008,(5):59-60
宣南文化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的文化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摆在历届宣武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4月25日,在第七届北京宣南文化节开幕之际,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宣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专访了中共宣武区委书记唐大生。  相似文献   

5.
赵大年 《前线》2011,(1):60-61
宣武区与西城区合并为新西城区,引起了朋友们对宣南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的思考。有道云,温故而知新,不妨对宣南文化的来龙去脉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6.
尹钧科 《前线》2010,(1):63-63
<正>宣武区区委宣传部、区档案馆、区图书馆等部门,在深入研究宣南文化的基础上,继完成"北京会馆文化"课题之后,又推出了由著名学者侯仁之、岳升阳主编的力作——《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在学界、专家中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7.
我和宣武区图书馆馆长李金龙是老朋友。那天,我去图书馆拜访他,聊天叙旧。临别时他赠我一套新由宣武区图书馆、宣武区档案馆和首都图书馆宣南文化资料分馆编撰,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会馆资料集成》。我万万没有料到这三个区级单位竟能举全力搞出了这  相似文献   

8.
宣武区地处京城西南,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蓟就在今广安门一带。辽代以蓟为陪都,金改称中都。岁月荏苒,留下了闻名遐尔的古迹,法源寺、天宁寺塔、牛街礼拜寺以及琉璃厂、大栅栏……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商业文化,融会成独具特色的宣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既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也带来沉重负担。宣武是个劳动群众聚居区,人口稠密,房屋破旧,正象老北京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东城富、西城贵、宣武破”。全区共有平房!%*万平方米,其中危房占'(&'+,不少地区被居民形象地称…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宣南,是当时北京乃至全国知识、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士人文化构成了宣南文化的主体,而存在于宣南的众多会馆,就是形成这一文化的摇篮和重要载体。今天的宣南会馆,折射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会馆也叫试馆,提到这个名称,人们往往很自然地把它与科举考试联系起来。明清时期,北京作为首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国科举考试的中心。据统计,明朝在北京举行过七十多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二万二千多人。清朝举行科举考试一百一十多次,录取进士二万六千多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则是考中者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在各省举行的乡试中被录取的举人,从…  相似文献   

10.
北京起源之一──宣武区白杰[编者按]前不久宣武区领导专程拜访了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侯仁之教授指出:北京城的起源之一就在宣武区。现将侯老有关论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北京城最初的名称叫作蓟,这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纣...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风雷京剧团,以后又被调到宣武区文化文物局工作。我总认为,自己似乎注定是与“文化”打交道的。1991年开始从事党史工作,从那时起,一晃八年过去了,竟与党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刚步入党史工作大门的...  相似文献   

12.
永定门今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古老的北京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最近,北京开始复建永定门城楼,就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留住北京的根。历史上的永定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范北方蒙古部族不断南下侵扰,明朝中央政府决定修建北京外城。后因财力有限,只修建了南部外城,即今日前门外崇文区、宣武区辖地。外城共开七个城门,南城垣有三座城门,正中为永定门。当时的永定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是一座朴素的城门楼。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相似文献   

13.
可能没有一块地方,曾倔牲过那么多作家、学者,他们在那里写过那么多作品。这地方就是宣南。北京城区宣武门南,明代原有宜南坊、宣北坊等四个坊,清代以来就渐渐把这一带称为宣南了。宣南原是北京的老城,  相似文献   

14.
徐城北 《新视野》2002,(6):78-80
北京古都风貌究竟是什么?从飞机上俯瞰北京——有城墙,有城门,有大的街或小的胡同(无论大小却都横平竖直),有高的皇宫与低的民房,它们以大小不一的“方格”呈现在古城之中……飞机在北京上空多环绕几圈,就会进一步发现——北京城有一个相对规整的“形儿”,呈“凸”字状。从东西看,当中有一条中轴线,把城市一分为二,左右大体对称。从南北看,又分成南半城与北半城,城市的中心在北边,城市的主人(皇帝、大官、富商)喜欢和习惯了“坐北朝南”。作为传统的都城格局,它最初保持着在北半城中的“前朝后市”,是后来加修了南半城,…  相似文献   

15.
常生  曹国余 《世纪桥》2006,(11):20-28
朱漆斑驳的宫墙,流光溢彩的东二环、绿荫环绕的菖蒲河……220余张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记录胡同深处、城市角落的历史与文化.全面展示首都北京古老的历史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多年来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过程的图片还原出对北京城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徐城北 《新视野》2002,(1):73-74
主办奥运是中国的一次难得机遇,更是北京在各方面获得腾飞的重要机遇。物质建设是重要的,但文化建设同样重要,或说是越发重要。只有文化领先,物质技术才能准确到位。中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实在是得来不易,现在距离主办之日还有数年,故而先期进行认真充分的文化探讨,肯定是必要和值得的。北京的“城”与其文化建设北京作为中国正式国都,是从8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北京现今的这个都城,是由明经清,遗留到今天的。明清的这个北京城,世界有名,它在许多方面给世界作出典范。今日大略估之,可以有如下特征:自明嘉靖之前,…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同的宗教文化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印记。俗语常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北京最古老的道观,应该数白云观了。从天长观到白云观的历史演变,正是北京道教文化发展变迁的生动缩影。"北京第一道观"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的宣南,以文会友、诗酒唱和,蔚为风气,构成了宣南士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士人雅集作为传统士人重要的生活趣味和交流方式,推动了北京宣南士乡文化的形成。"都门为人物荟萃之地,官僚筵宴,无日无之。然酒肆如林,尘嚣殊甚,故士大夫中性耽风雅者,往往假精庐古刹,流连觞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是明永乐年间建的,至今有700多年历史,作为都城建设她是沿袭元大都的格局,形成以故宫、紫禁城为中心,内外城完善的城市规划体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杰作”,带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点和中国文化特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科学、历史、艺术三大价值的综合体现。北京经历了金、辽。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与近代皇都有直接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总书记在今年春节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评价把北京放在全球这样一个范围内,与其他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处在同一位置上,比1982年国务院命名北京为国家级历…  相似文献   

20.
纪念“三一八”惨案70周年座谈会召开在"三一八"惨案发生70周年之际,北京地方党史研究会于1996年3月15日召开座谈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北京宣武区委党史办的专家、党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