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开始了合理化的建构过程,形成了自由、民主与批判等精神传统,并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层面。现代大学的精神传统,就来源于启蒙的现代性运动,通过科学、理性与民主的阐释,从而使大学升格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中国大学的启蒙精神,也并不缺乏现代性的积极特质与价值诉求,但随着"现代性"自我建构的深化,却逐渐陷入了一种与"启蒙"背反的困境。在具体的实践语境中,权力、市场和知识勾勒出了中国大学启蒙精神困境的复杂面相。实际上,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性危机,也是全球大学"平庸化"的精神症候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江新国  马春凤 《人民论坛》2011,(11):212-213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4.
湖北警官学院"以育人为本、以从警为根、以文化为魂",充分发挥文化的"育警、励警、律警、悦警、强警"功能,形成以"人、从、众"理念文化为核心的"五大文化体系",具有校园警察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吴华敏 《人民论坛》2012,(30):72-73
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多民族之间既非单向的趋同,也非单向的趋异,而是在相互开放、吸引的基础上,共同性与多样性都增加只有以"公民文化"、"公民精神"为纽带的民族才是"现代新型民族"现代国家是"公民国家",以"公民文化"、"公民精神"及其升华的"现代国家精神"为基本团结纽带。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属性千差万别,但都以塑造公民文化、公民精神、现代国家精神为基本目的。在现代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那些"特殊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功利化及实用主义的浪潮中,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纷纷开设了各类商业化的"女性课程班",旨在通过传统国学、现代知识与时尚元素的浸润,将女人形塑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这些明显有违现代性别平等理念的课程班之所以在中国高校出现,反映了大学与父权制、商业资本及文化政治上保守势力的不谋而合,也是大学自身意义危机、日益衰退的学校文化精神及父权制幽灵的呈现。如何在现代性别平等的框架下对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及课程与教学进行深度反思,超越历史传统,重构中国大学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的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大学精神"的历史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描述了当代大学精神的几种表现形式,从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表达的是某一现代时段社会生活以及事物的性质、状态、精神内涵、品味态度等。现代性的构建是中国能否摆脱简单的"现代化",步入真正的现代社会的关键。发展、民主、文明、和谐是构建现代性必不可少的四个基点。在选择构建中国现代性的路径时,应做到以发展为基,以民主为根,以文明为魂,以和谐为本。  相似文献   

9.
精心"育"、精准"选"、依规"管"、大胆"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系统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之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责使命就是聚焦"育、选、管、用",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中国之治"。精心"育",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凝练现代东北核心价值。作为现代东北核心价值的主要来源,劳模精神具有鲜明东北特色、东北方式,应当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探索劳模精神与东北全面振兴的融合,应从基本立场层面理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号召勤于劳动、勤于创造;从核心目标层面理解"勇于创新、争创第一",号召敢于创新、善于创业;从价值追求层面"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号召乐于平淡、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1.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的重要源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即使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红船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不断引领着党的前进方向。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进一步激励党员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党的初心守根护魂。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烽火,举火撩天,何其煌煌?中国大学在这样的漫天风雨里,接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承担了文化的责任,延续了民族的血脉,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另类辉煌。中国现代学术之精神魂魄,自当首推陈寅恪,他虽不像蒋介石那样是政治领袖人物,却不妨将其视为学术与精神领域的"无冕之王"。正如歌德遭逢拿破仑,后者虽在当时的权力场域里是强势的压倒性地位,但在后世  相似文献   

13.
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和视察浙江重要指示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十七大之际,台州党委政府掀起"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热潮。他们将以更加"开明、开放"的姿态,重点打造台州的"三张名片"。再育"三个台州",实现台州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育检"的战略指导下,"公正、廉明、练达、图强"的如东检察精神被提炼出来,格物致知、以论析法的"扶海论坛"被设立,愉快工作、和谐工作的理念被树立。检察文化,汇聚人心;"文化育检",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江苏省如东县检察院以"四个感受"为目标,即跨进检察院大门感受到文化气息较浓,走进办公大楼感受到文化底蕴较深,看到六楼文化区感受到文化品位较高,与干警交谈感受到文化素养较好;以"增强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检察事业"为追求,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用先进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升人,推动  相似文献   

15.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红色根脉"是党在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在建党100周年、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局的重要节点,省委召开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精神为主线,提出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明确建设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的"三步走"目标,强调重点做到"八个聚焦用力",传递出"大抓基层、重抓党建"的鲜明信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理念”发展史浅析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理念"最早由纽曼提出,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存在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发端于近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了蔡元培"学术自由";张伯苓"育才救国";梅贻琦"通才教育";竺可桢"求是精神"等不同大学理念。建国后中国大学理念有所创新,但也走了许多歧路。未来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应注重以下三方面:加强通识教育;融合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确保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新时代全面推进"精彩呼铁"建设,就要着力激发工匠精神,厚植工匠生长的土壤,培育一批批敢担当、有作为的"铁路工匠",助力草原铁路振兴发展!一、激发工匠精神,助推"精彩呼铁"高质量发展1.敬业奉献,担当新使命。伴随现代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在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一个被疏忽已久乃至于渐要淡忘的词。经过时间的检验、洗礼,"工匠精神"在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制造工业的反思,传递了对传承与创造的渴望。在奔向"创造大国""智造大国"的奋斗进程中,当中国产品的身影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其实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工匠精神",都更加深情地呼唤"工匠精神",以期为急需突破的"中国制造"提供新的自省路径,规划新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心系基层、牵挂基层、重视基层.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部署实施"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这其中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红色根脉是党在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基层是守根脉护根脉的基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奋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全面筑牢事业底盘,让红色根脉深深扎根浙江大地,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现代种业发展部署要求,启动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全力推进种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此建议:一、科学规划引领,画好种业发展"示意图"。"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做好规划是种业发展的基础。一是把准全局发展定位。建议要围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种业供种保障能力建设、种子企业竞争能力建设、种子管理能力建设"四大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二是合理制定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