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官卖官行为,给执政带来风险,给事业带来危害"使用人导向发生偏移,挫伤了有真才实学、勤勉工作的人的积极性。导致买官卖官行为发生的原因很多,如,落后“官念”作祟。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当官作为光宗耀祖、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正当途径无法如愿,有的人便通过跑官、要官、买官等实现目标。另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买官卖官行为发生,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廉政档案,实施常态监督。廉政档案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平时在党风廉政方面的记录,它可以为干部任用提供党风廉政方面的情况。因…  相似文献   

2.
买官卖官是权钱交易的典型表现,也是人事腐败最为恶劣的形式。近年来,买官卖官问题屡屡发生,而且买官卖官者的胆量和伎俩较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严重损害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毒化了社会风气。买官卖官问题严重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买官卖官问题呈现以下特点:1.从个别趋向多发。买官卖官现象在九十年代初还是极个别的现象,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数量增多,层次提高,速度加快。其原因在于,从贪官手中买官的官员必然也是贪官,一旦官位到手,必然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想方设法捞…  相似文献   

3.
鞠剑 《检察风云》2010,(21):21-23
本来在家乡"光宗耀祖"的张献会,想更有"作为",但不料他的上司原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卖官"案发,牵扯出自己的"买官"内情。悔恨交加的张献会还坦白了自己在买官过程中的一次"节外生枝":遇上了骗子,不仅60万元被骗,升迁无望,还徒留笑柄。张献会的经历暴露了官场"买官"、"卖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媒体     
正人民日报:以刚性制度遏制"买官卖官"切实封堵买官卖官歧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基础。封堵官位买卖之路,规范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至为关键。公道正派来自严格程序,清风正气源于严明法纪。让制度更完善,让执行更严格,让问责更严厉,就能织密反腐"天网",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让买官卖官者寸步难行,为净化用人风气释放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中组部曾对四起卖官案件进行通报,这一举措非同寻常,是给全党敲响了警钟,要求严厉整治在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卖官者,竟敢将领导职务当作商品出卖,中饱私囊。而买官者,则为得到“乌纱”,不惜重金,暗中进行交易,当然是肮脏的交易。买卖双方才构成了“乌纱市场”,理应都该得到不同惩处。握有用人提拔干部大权的人,滥用权力,卖官图财,毫无疑问是党的败类,对他们严厉惩处,必然深得人心。心术不正者才会花钱买官,是市场经济行为侵蚀政治生活的一种表现,他们的投入是要求有产出的,投资是要讲回报的,买官花钱是要达到升官发财之目的的。…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角度讲,“买官”是行贿行为,“卖官”是受贿行为。众所周知,行贿、受贿均属违法犯罪行为。那么,“买官”、“卖官”理所当然地也属于违法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不同的是,“买官”、“卖官”现象产生于“官场”之内,而且往往是“一对一”,因而有较大的隐蔽性。《政府法制》1997年第10期刊登的《揭开廉洁书记的面纱》一文,写的就是一个素有“廉洁书记”美誉的地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处以刑罚的事,读来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7.
时政中组部发通报严惩三名买官卖官干部。中央组织部上月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甘雏仁“买官”案。河北省平山县原县委书记刘秀田“卖官”案、山西省吉县原副县长姜建仲“贿选”案发出通报。通报指出,甘维仁、刘秀田、姜建仲身为党的领导干部,本应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办事,却利令智昏,徇私枉法,大肆买官、卖官、搞贿选,  相似文献   

8.
蒲东峰 《政府法制》2012,(25):41-41
北京的王先生先行垫付600万替两个朋友买官被骗,直到案发也不说朋友到底是谁?近日,诈骗王先生的嫌犯邹焰焰在市二中院受审。王先生当天没有现身,据知情人分析,王先生打算一人扛了,把买官的朋友说出来没有意义,私下里怎么给钱也与本案无关。  相似文献   

9.
一 买官卖官这种龌龊勾当是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的产物,千百年来都被世人唾弃。但是让人们料想不到的是,在乾坤朗朗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竟还有人干着买官卖官的卑劣交易。何建林在任广西合浦县县委书记期间,县海防办主任、县财政局局长、县糖厂厂长、县劳动局局长、县工商局局长等24人先后向他送钱后,都谋到了各自的官位。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在不到3年的任期里,收受“红包”款多达上百万元,其中相当部分与买官卖官有关。河南省原周口地区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曾锦城受贿33.2万元,参与卖官15起。河南省原安阳市市…  相似文献   

10.
对丁"买官卖官"这样一种被公认为"腐败源头"、"最大腐败"的腐败形式,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但纵观现有用人体系,漏洞仍在,"买官卖官"的土壤还没有从根本上铲除.  相似文献   

11.
新华 《政府法制》2014,(34):48-48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巡视发现,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那么,买官卖官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木林森 《检察风云》2008,(14):22-23
涉嫌贪污2566万余元,被中央组织部点名买官卖官,58岁的田忠被指控的罪名上可极刑.   在2006年夏天之前,田忠是吉林省长春市委的专职副书记,其排名紧靠着长春市委书记与市长.由于分管人事与组织工作,可谓权倾一时.然后,正是当时的新一轮换届工作,田忠被中央组织部点名涉嫌买官卖官,田忠的仕途由此坠入深渊.   ……  相似文献   

13.
论点集锦     
警惕黑道经济胡安乐撰文说:浙江省最大的黑社会团伙头目张畏的“身份”除了是当地几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外,还有一个湖北省宜都市政协副主席的显赫“头衔”。最近被起诉的沈阳黑社会头目刘涌被羁押前曾是致公党区主席。黑道买官买到民主党派内部,的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以联想,假如张畏弄了顶“人大代表”的帽子戴上,恐怕想抓他都不那么容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12日,广西陆川县原副县长吴耿岳以受贿、行贿、贪污罪,被玉林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至此,这个风光一时,花420万元巨资买官上了瘾的人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的“苦心经营”只是“竹篮打水”的一场闹剧。 透过厚厚的卷宗,我们发现:这个一掷千金的官场“大款”非法敛财达六百多万元,其中买官花去了420万元,另外一百八十多万元都花在情妇身上!到头来,这个才39岁的副县长还是落得个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5.
廖正彩  卢琼 《检察风云》2000,(12):12-15
广西的受贿案成克杰(?)了。成吴两人都以工程、(?)给了情人。不同的是,成克(?)财买官。2000年11月7日, 第一,吴耿岳算第二货捞钱,得的巨款也都杰卖官招财,吴耿岳破吴耿岳受到法律审判。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纪委正在审查安徽省阜阳市委前书记、安徽省前副省长王怀忠特大贪污一案。王怀忠将自己的问题归结为几点:即经济问题、买官卖官、好大喜功、生活糜烂腐败等。他交代出来的腐败劣迹真是骇人听闻,他的行为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光是他借以升官的那些造孽的“政绩工程”,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据8月22日《南方周末》报道)  相似文献   

17.
张臣是黑龙江省双鸭市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居然凭着并不高明的骗术,将一批急于买官的厅、处级领导干部玩弄于股掌之中。下面是张臣对自己诈骗经过的自述: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对违规使用干部"零容忍",严厉惩处。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中组部此次印发的《意见》,直指"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腐败之风,旨在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纯洁选人用人风气,把选拔干部的权力率先关进严密的制度笼子。一段时间以来,"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用人歪风遇利剑 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对于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买官卖官问题特别重视,并逐步将其上升到制度反腐的层面寻求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20.
木水 《西部法苑》2001,(5):60-60
“硕鼠”买官,时任倩山食为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奉行的是“有钱能买鬼推磨”的处世魔道,从而由皮包公司跨入国有公司,坐上既有钱又有权的“富座”,开始了“吞噬”,显现出鼠辈的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