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4,(36):26-27
白水当酒,“骗”彭德怀同饮庆功酒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城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占桐梓县城,取娄山关,再夺遵义城,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不知道彭德怀住中南海 彭德怀1953年从朝鲜归来住在怀仁堂东南角的永福堂,他在那里只住了6年便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1959年从庐山下来,已被解职的彭德怀主动提出搬离中南海。杨尚昆到菊香书屋向毛泽东转述了彭德怀的要求,令杨尚昆震惊的是,毛泽东听完说:“呵,原来他是住在中南海里呐。”永福堂距离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大概二三百步,毛泽东竞不知道彭德怀是他的近邻。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九年,彭德怀同志因为坚持真理而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罢了官。历史很快证明,这纯粹是一件政治冤案。按照我们党的实事求是原则,本应给彭德怀同志平反,恢复名誉。这也是当时党内外极为关心的问题。但事实却是,彭德怀同志的冤案不但没有得到平反,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反而以“为彭德怀翻案”的罪名,来陷害刘少奇同志和其他党内  相似文献   

4.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三军第十一团团政委王平与战士们巧护周恩来副主席过河的事,曾一时传为佳话。1935年8月,周恩来不幸得了伤寒,病得很重。毛泽东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要组织力量抬着周副主席顺利过草地,不得有半点闪失。”彭德怀随即将护送周恩来的任务交给了王平任政委的十一团。周恩来躺在担架上随红三军行动。经过千难万险,部队终于走出了茫茫大草地,来到一个叫班佑的地方。彭德怀命令部队渡过班佑河,等待与左路军会合后继续北上。这天,红三军第十一团过班佑河的时候,周恩来的担架也跟了上来。这时部队突然停了下来,并出现了一阵骚…  相似文献   

5.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32):19-19
毛泽东在“文革”之前曾支持威本禹对李秀成口诛笔伐,并对李秀成盖棺论定。最高领袖为何对当时的一个小人物的文章感兴趣,且亲自指示?其中的玄奥当时好多人看不明白,原来批李秀成是影射彭德怀,  相似文献   

6.
2009年的早春时节,位于川黔渝三省市交界的遵义市习水县却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舆论"倒春寒"--这个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由于一起中小学生遭遇性侵害案件,让这个偏居的小城成了全国焦点.  相似文献   

7.
他在危难中指挥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曾两任国共谈判的国民党首席代表;他曾多次以口头或书面意见的形式,对蒋介石作逆耳之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四次向毛泽东直谏,一谏毛泽东,国名沿用至今;二谏毛泽东,国旗沿用至今;三谏毛泽东,人大代表视察制度沿用至今;四谏毛泽东,使宪法更完善了。他就是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  相似文献   

8.
啸冰 《政府法制》2011,(26):18-18
朱德和彭德怀这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美德是人所公认的,关于他们的同执却往往是鲜为人知的。下面两则小故事说的就是他们令人难以想象的“固执”——  相似文献   

9.
亦明 《政府法制》2011,(23):22-23
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而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33页)邓小平复出后,在思想理论战线上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重新恢复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同上,第112页)  相似文献   

11.
雨馨 《政府法制》2008,(4):40-40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一书,回忆了彭德怀同志在1965年被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2.
薛庆超 《政府法制》2012,(27):15-15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打倒,“十年内乱”中饱受迫害,最后悲惨地辞世。为了留下自己一生的真实记录,彭德怀在“软禁”中写下了一批回忆资料,交给侄女彭梅魁保存。  相似文献   

13.
张炜 《政府法制》2011,(23):16-16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早年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从而得到不少人的赏识。而有两个人慧眼识才最早预见了毛泽东必成大器,这两个人就是符定一和柳亚子。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有一次,他南下榆查战备和国防工程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作客:许世友住饭厅里招待彭老总,桌上只摆着四样菜:炒豆芽、土豆丝、烧豆腐、炒肉:对许世友的不客套,不摆谱.不铺张,彭德怀十分高兴地说:“我们都是‘出家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这篇文章中,提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命题,他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之际,作为一种纪念,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这个命题的丰富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的地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6.
柯云  丽阳 《政府法制》2010,(8):48-49
共和国的将帅们把廉洁自律当作修养自身的大事,并率先垂范,留下不少佳话。 彭德怀怒斥挂自己画像 "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这是彭德怀对官兵们常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肖伟俐 《政府法制》2011,(32):34-34
彭德怀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身上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战士品质,不畏,不惧。然而,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伴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观念、行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从彭德怀的三次遗嘱的变化,可以感觉到这位伟人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著名律师史良(1900-1985)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她从三十年代起,从事律师职务,为搭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史良曾两次与中国妇女联谊会理事们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此外,她还单独由邓颖超指间去求精中学会见了宅泽东和周恩来。在会见中,史良向毛泽东讲了重庆方面的一些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很仔细聆听,并不时插话。史良说,蒋介石这个人是不可靠的,我们在谈判上不能上他的当。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表示对此早有准备,请朋友们放心。这次会见,给7史良以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6月颁奖的首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上,一位长发披肩、眉清目秀的北京小伙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他15件参赛作品中,有3件获入围奖、一件获铜奖,一件获金奖。这样的成绩在内地参赛的选手中可算凤毛麟角。他就是近年来精品频出的著名平面设计家旺忘望。他获金奖的《怀念毛泽东感谢邓小平》的1994年12幅双年挂历,饱含着多年的积累和心血。但就是这件被行家看好的作品,给旺忘望带来了许多烦恼和无奈。1993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旺忘望出于对毛泽东将中国引出苦难,邓小平将中国带出贫穷的理解,再出于对两应伟…  相似文献   

20.
王淼 《政府法制》2010,(23):17-17
1939年初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做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