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火自焚     
诬陷诽谤,小人之举:贼喊抓贼,恶贼之伎。集二者于一身,可谓真正之奸贼。有道是:诬人反坐,玩火自焚。此乃警世通言。  相似文献   

2.
被告人张学林,男,二十六岁,社员。张与其妻王淑萍夫妻关系不和,一九八四年元月十一日晚,在其父家由双方亲属调解他和王淑萍离婚问题,张学林对其妻王淑萍及岳母李秀兰怀恨在心。十二日凌晨三吋张回到自己家中,趁王扫地之机,手持填炕用的木叉将王打倒在地。李秀兰见状赶快来救护女儿,张又举叉在李的头部猛打,将叉头打断。倒在地上的王淑萍爬起来抓住木叉与张撕夺,李秀兰脱身跑出外屋,边跑边喊:“来人,救命!”被告人张学功(张学林之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偷书被人抓住时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在他想来,偷本把书即便是贼,也是“雅贼”,被抓住了是并不可羞的。孔乙己显然没有“断子绝孙”,有他这种奇思妙想的,不乏其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和该省海宁市原副市长马继国,就都有这么一种想法:以自己的身份,收藏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二年四月十六日午夜,风刮得很大,人们已进了梦乡。就在这时,故宫博物院自动报警器的铃声急促地响起来,将值班室负责人惊醒。“啊,有人进入了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他立即打电话通知市公安局。公安总队摩托营迅速驶往现场,将故宫博物院团团围住。治安处的几十名刑警,潜入故官院内,将“珍宝馆”包围。霎时,一个捉拿故宫盗宝贼的天罗地网迅速撒开。墓地发现一个黑影在晃动,刑警队长老郭当即大喝一声:“别动!再动我就开枪了!”“别开枪!我投降!”此人便是刚才触动报警器的盗宝贼。从他挎包里,搜出三根很粗很长的麻绳、肉勾和一个擀面杖,以及刚从珍宝馆偷窃的两颗金印(“广运之宝”、“皇后之宝”)、奠盅、手炉和喜字碗等七件纯金器皿。共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就从古装戏中看过“包公断案”。包公曰:“将犯人带上来。”一白面书生被押至堂上,两边衙役喊过堂威,包公断喝:“你把所犯罪行从实招来。”“小人冤枉。”书生应答。包公说:“大胆刁民,不动大刑,量你不招,来呀,大刑侍候。”书生被打得皮开肉绽。包公再问,“你招是不招?”“小人冤枉呀……”“来呀,……”“小人愿招,小人在街上见财见色起意,……”“让他画押。”包公审判:“尔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越货,法理难容,先下入大牢,  相似文献   

6.
笑口常开     
会飞的死鸭杰米经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枪法准。“我一枪就可以击中一只野鸭。”他说。一次,他和同学在郊外,正好看见一只野鸭。“快点瞄准呀!”同学催促他。杰米举起枪来,枪声一响,野鸭飞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洋洋得意:“怎么样,一抢就打中了吧?”同学说:“野鸭明明飞走了呀!”杰米很奇怪的样子:“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打死的野鸭还能飞。”(万民)  相似文献   

7.
蓝炳良对抓贼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20年来他置危险于不顾,抓贼无数 ,多次获得广西柳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龙城勇士”等数十种荣誉。他因为抓贼而与一位小他31岁的落难打工妹,演绎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也因这段婚姻,使他遭遇了众叛亲离和生活的窘境,承受着“英雄救美”带来的沉重。  相似文献   

8.
近日和朋友闲聊,谈到他自己的一篇大作竟被人家大段大段抄去发表,悻悻然很有不平之色;我也为之愤慨!只是这种顺手牵羊的不劳而获毕竟比较隐蔽,还未掀起“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气势,让这些宵小有机可乘。文抄公,说得好听点叫“雅偷”,较为刺耳者为“剽窃”,甚至“剽贼”。后者是韩愈说的:“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剽贼二字,果然一语中的,十分贴切。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我所知,剽窃五花八门,“三手”齐下。除“见好就收”,任意拿来之外,有的还大模斯样。比如老师剽窃学生的,有名气的剽窃没名气的,领导剽窃下属的,等等。常见的是,那…  相似文献   

9.
河南上蔡县的假证制造者手艺精湛,但只与熟人介绍来的“顾客”做交易。这是记者刚到上蔡时就听说了的。为了能敲开假证制造者的门,记者颇费了些周折,终于搭上了一条内线——一个线人答应带我们开开眼界。2月5日12时,线人带我们冒雨来到上蔡县城西大街文化路95号,他砰砰地敲门,有人从房子里出来,走到院门边问:“谁啊?”线人喊:“是我呀,嫂子。”门开了,一位中年妇女招呼我们进去,在客厅一张烂沙发上坐下。一位40岁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在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议的间隙期间,我听到两位同志的对话。问:“某大学的某教授怎么没有来?他的议论很精采,如果来会上发言,会给会议增色不少!”答:“哎,他在系里日子不好过呀!”问:“为什么?”答:“学术观点与大家不一致嘛!”又一位同志发问:“另一所大学的某教授持相反观点,境况  相似文献   

11.
约会     
不久前,我和另一位男士约会, 其实那还是我丈夫的主意。有一天他说: “我知道你很爱他。”我很惊讶,立刻争辩道: “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也爱他呀!”我丈夫要我去看的男士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寡”居了9年,然而忙碌的工作和身为人妻人母的责任,令我招架无力、分身乏术,以至很少有时间和他相聚。那晚,我打电话给他,邀请他第二天和我一起吃晚饭和看戏“有什么事吗?这段时间你还好吗?”他声音颤颤地说,父亲是那种  相似文献   

12.
1 一九八三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北京一条大街的公共汽车站牌下,有两个孩子在忧郁的张望。他俩时而走到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从下车的乘客群中仔细地寻觅着,时而又徘徊在人行道间,痴呆呆地望着来往的行人。“山鹰!海燕!”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娘边喊边跑了过来,紧紧地搂住了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纪萍 《检察风云》2004,(22):52-53
下班后去看望母亲,母亲问:“最近在写什么案例呢?”我把此文递给她。还没看完第一页,母亲一把抓住我的手臂,声音有些颤抖:“他是我的学生啊!是我教的学生中最出色的呀!怎么会……”  相似文献   

14.
倒霉的顾客     
梅子 《政府法制》2006,(22):48-49
十月的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四毛照例起个大早洗涮完毕要往图书馆去听讲座,却看见本该晨练的妻子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准备了一大堆或生或熟的菜肴。“今儿不是什么特殊日子呀!”四毛纳闷了:“哎,我说你这是忙乎什么呢?”妻子冲他神秘地一笑“:暂时保密。不过你今天哪儿也不许去,待会儿你还得当主角呢?”妻子的一番话说得四毛一头雾水,但他看见妻子郑重其事的样子不像在开玩笑,便打消了去图书馆的念头,同时也想看看妻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进了厨房给妻子打起了下手。正当夫妻俩边说笑边忙碌的时候,门铃响了。妻子应声“来了”,飞快…  相似文献   

15.
《好汉歌》里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那些混水摸鱼、想占小便宜的坏人,我们要坚决地斥责。不过厉声斥责也要分时候,四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大声喊:第一喊,“男友在旁高声喊”。你和男朋友一起外出时,如果遇到哪个坏小子想占你便宜,你就大声喊,让你的男朋友知道。当这个坏小子看到你的男朋友来保护你时,他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第二喊,“二三女友高声喊”。如果你是和两三个女朋友一起外出的,遇到有人混水摸鱼,你也可以大声喊,当他发现你身边的其他女友和你一起斥责他时,他会溜之大吉。第三喊,“白天高峰高声喊”。如果你身边没…  相似文献   

16.
他走进审讯室时,穿着白衬衫,有几抹触目的白发,表情冷漠。当他坐在铁栅栏后的座位上时,眼神里透出几分精明和几分狡黠。 这个人算是个幸运儿,他几乎如愿地抓住了人生的每一次机遇: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场,后又被推荐进了大机关,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又“下海”经商、发财致富。可惜的是,他最终没有把握  相似文献   

17.
我的表姐夫     
陈世汉是我的表姐夫,与我同村。上小学时,陈世汉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我见面叫他“表姐夫”,他说:喊表姐夫多拗口,就喊老师吧。”于是,我就喊他“陈老师”。上初中时,陈世汉任学校教导处主任,还教我们班语文。我叫他“陈教导”,他却说“:小喜子,叫陈老师多顺口?”从此我就叫他  相似文献   

18.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通市交通局原局长管贵方,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慨叹:原来贫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哪!  相似文献   

20.
作案工具     
从前有个富商生性吝啬,他儿子在外面借了许多债,他不肯偿还,儿子只好言明等父亲死后再还。有一天儿子实在等不及了,就和债主商量要活埋父亲。他们替父亲沐浴更衣,硬把他放入棺材。过路的法官听到商人呼天喊地的声音,便前来询问。富商在棺材里听见后,以为有救了,便大喊:“救命呀!大人!我儿子要活埋我!”法官质问富商的儿子:“你怎么能埋你的父亲呢?”做儿子的答道:“大人,他在骗你,他真的死了,不信你问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