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最后一句。翻阅各家注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同小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对这句词作了这样的注释:“(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课本的这条注释是有背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东坡五游赤壁,两赋一词,脍炙人口。直至今日,大中学校都列为教材。其中“羽扇纶巾”一句,一般注释皆以为指周瑜,其理由有二:一曰葛巾羽扇为一般儒将装束,非诸葛所独有;二日换头处“遥想公瑾当年”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少年中国说》中有一句“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课本注释如下: 【乳虎】:幼虎。一些有关书籍对此所作注释意义也大体相同,如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学古诗文译析》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学文言文句解》,也都将“乳虎”解释成“正在吃奶的小虎”  相似文献   

4.
几天前,律所又来了老熟人,是我们老胡同的邻居宗宝.他向我咨询的问题是:如何私下取证并举报他的生意对手,令对手破产或停业,以便自己的客户增多.我铁着脸回复他:“这不是我的专业!”他听完,悻悻地走了,临出门时甩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实话,我不想表现自己的“三观”有多正,而是他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茅屋三间,半藏农具半藏书;几薄田亩,一望春风一望雨。这是后人为颂扬清代廉吏王尔烈而作的一副对联。王尔烈是关东辽阳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当时,铜山设有朝廷御制铜锭的铸…  相似文献   

6.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在著名的道教圣地江西省责溪县龙虎山下,一位耄耋老人仰卧在病榻上,满含热泪的双眼注视着东北方向,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着:“茅山迎我!茅山迎我!”随即,溘然长逝。这位老人就是深受百姓尊敬和爱戴的知县徐九思。为表达对这位知县的敬意和纪念,百姓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把他当做神来供奉。新编《句容县志》和《句客古今要览》中均有徐九思传略。遗憾的是,道爱祠没能躲过岁月的洗礼,现已无址可寻,但他的“徐公三字经”与“画菜辅官”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通用教材中“楼船”句注为:“这句指宋营在瓜洲渡一带军事上有所行动”;“铁马”句注为:“这句指在大散关地方有过抗金的军事行动”,等等。笔者认为,所谓“行动”,其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学生  相似文献   

8.
说“緼袍”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这么一句:“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语文》第四册对“緼袍敝衣”的注释是这样的:“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我们认为,课本的这一注释有错误之处,因为“緼袍”中的“緼”一般是指乱麻,而不是指旧絮。例如: (1) (里母)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汉书·蒯通传》)  相似文献   

9.
复仇之地     
肖军 《法治纵横》2013,(24):28-29
天刚亮,老于就被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了,处在“隐退”状态的老于还坚持着24小时开机的铁律,他知道这种时候打来的电话肯定没有“好事”。电话是县局刑警大队黄大队打来的,黄在电话中有一句没一句闲谝着,无非是问些老于在基层挂职的近况,但老于在电话中听出对方情绪不高,说起来黄大队是老于手把手带出来的,因此老于打断他的话头,劈头问了一句:“是不是有啥棘手案子了?”电话那头黄大队只好苦笑着承认:“什么事都瞒不过师傅,是有一个蹊跷的案子。”  相似文献   

10.
习慧泽 《检察风云》2005,(11):58-59
尘埃难落定:苏丹红还“涉黄”“涉棕”真应着那句老古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沸沸扬扬历经近两个月的“苏丹红”风波总算“尘埃落定”,彻查后的最终结果公布:18个省市30家企业生产的88种食品“涉红”,广州田洋公司被确认为食品“涉红”最终肇事源头。然而,这一结论很快便遭到  相似文献   

11.
一辆自行车卖1000万元人民币,这听起来绝对是一个荒唐的故事。 可是,这荒唐的故事居然在21世纪的第一年,在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真实地发生了,而且真实得让你瞠目结舌。 “新白领”告发“老白领” 2001年初的一天上午,一位面目英俊的青年小伙子,西装革履,斯文礼貌地走进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2.
宗自贡 《检察风云》2005,(23):60-61
如今,一些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年轻人,有的不就业,有的在就业与失业之间不断游走。他们长大了却仍在父母家“打秋风”,吃老的、用老的。有人用“啃老”来形容他们的状态,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现,显现出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子女“啃老”老父“出走”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的真实故事。3个月前,王大爷从自家搬出,在该市大安区马冲口独自租房居住。面对家中的“啃老族”,王大爷说:我惹不起,可躲得起。王大爷和王大妈老两口都是机关退休人员,每月可从社保拿到2000多元。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  相似文献   

13.
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游黄山记》有:“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句。对“转入石门”,中学生语文课本未加注释。北京出版社的《古代汉语》上册(郭锡良等编)第58页,将“石门”注释为“峰名”。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文选》下册(冯其庸等选编)第259页,也把“石门”注释为“峰名”。因而,众多的古文选本,译注和教学参考资料均把“石门”确认为“石门峰”。  相似文献   

14.
贾谊《论积贮疏》见诸今之版本,“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罗恶不人,请卖爵子”句中的“请卖爵子”均释为“朝廷卖爵,百姓卖子”(中学课本类此),此等注释.忽略了上下文,于“请”字阙疑。汉代确有朝廷卖爵以增加收入的情况。《汉书·惠帝纪》:惠帝元年.“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  相似文献   

15.
“能耐梗”     
老北京有句土话叫“能耐梗”,《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指喜欢出头露面、显示自己多知多懂的人,我们可以举些实例来充实一下: 比较典型的是在足球场上,我看相当一部分观众都属于“能耐梗”,比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都有能耐:3号应如何,5号应如何,进攻应如何,防守应如何,教练应如何,裁判应如何……你看他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病梅馆记》有:“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之句。这里的“蠢蠢”一词,课本未加注解。有关参考资料把它作“愚蠢”讲,这是不妥当的。《说文解字》:“蠢,虫动也。”蠢蠢,从构词上来看是重叠式,其含义是蠢动貌(即“虫子爬动的样子”)。《庄子·天地篇》有“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毒。《辞源》对这个“蠢动”作了注释:“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意思是说,民的动作出于自然本性。南  相似文献   

17.
一次会上,文史专家蒋星煜先生讲了两则古代清官的廉政故事:一是包公掷砚,一是海瑞买肉。 包公掷砚的故事我是知道的。包公是安徽人。我到合肥时,赡仰过包会祠,祠内有一室塑着包公掷砚的故事,说的是包拯在广东做官时,清正廉明,百姓爱戴。端州(今肇庆)出砚台,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十二块砚台,这些贡品都是地方官包拯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三代人。爷爷老了,父亲正当年,儿子还小。父亲嫌爷爷年老不中用,时常虐待。一天,父亲领着儿子,用筐抬着爷爷,说,“走、给你爷爷找个享福的地方。”最后,把爷爷扔到一个山沟里。临走时,父亲对儿子说“筐也扔了吧”,儿子说:“爸  相似文献   

19.
黑吃黑     
2002年10月25日,四川省宜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急匆匆走进了一老一小两位妇女,老太太报案称自己的儿子刘俊良失踪已快一个月了,可能是被人谋杀了,所以就与儿媳一起来报案了。警方对刘俊良这个人还是不陌生的。刘俊良小名刘二娃,在宜宾黑道上,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崽崽们”也是惧他三分。这样一个人物失踪,背后显然有重大的隐情。刑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龚定权立即问婆媳俩:“刘俊良是什么时候跟家里失去联系的?”“9月27日。”儿媳牟珍珍肯定地回答。〖壹〗天,一天比一天凉。对于刘二娃而言,这正是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收获季节”。2002年9月2…  相似文献   

20.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课本注曰:“[小种经略相公]指北宋名将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兄弟两人向时镇守西北,当时人称兄为‘老种经略’称弟为‘小种经略’。经略,官名,掌管边疆军民大事。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