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婷婷 《学理论》2010,(22):167-168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与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突破时空的界限,运用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表现了古代和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小说<玫瑰·玫瑰>通过叙事人称、叙事迷宫、叙事圈套等艺术手法的恰切选择与运用,使得文本获得了足够的叙事张力,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叙事快感.  相似文献   

3.
小说《静静的顿河》艺术时空继承俄罗斯古典小说的艺术时空表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时间上的历史体 验,人物形象心理空间的透视,主观情绪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空间呈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9)
1912年以来的百余年,宋代白话小说研究在文献考辨、源流清理、文体探讨、叙事分析、文化阐释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篇目考证与叙录、文本整理与汇集、话本选编与注析、话本渊源及性质研究、文体特性研究、艺术特征分析、叙事模式研究、时空设置探讨、市民色彩和世俗特质阐发、人物形象诠释、小说史价值和影响研究等多个具体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抚今追昔,宋代话本小说研究要有新的开拓,可以考虑在叙事分析、文本接受等方面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5.
封蓉 《学理论》2012,(6):95-96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通过对四部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届茅盾文学奖特色表现为叙事艺术的创新,这包括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叙事写法的创新性、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重新编排、故事情节的突破和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纵深发展,资本触角的全面延伸,马克思当年所面临的"异化劳动"已经转变为一种人类的生存危机,毋宁说是"文化危机"。面对这种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上,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多元化的视角开始重新反思启蒙的理性叙事,这种精神自觉主要表现在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历史反思、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强调,以及葛兰西对实践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主题思考切中了20世纪的核心问题,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同时为"文化焦虑"中的人类的精神自觉提供了某种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社会科学"叙事转向"的影响,公共政策叙事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的演进历程,发展出了包括叙事式政策框架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政策叙事的基本内涵、微观结构与动态过程、影响因素、结果变量、作用机理等内容,回顾政策叙事研究的沿革脉络,探讨政策叙事研究的缘起、关键议题与核心,发现政策叙事在揭开公共政策过程"迷纱"、推动政策学习、促进政策扩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公共政策叙事研究需要拓展不同政策领域中的研究,深化公共政策中共识性研究,加强政策叙事与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以及推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导致了"过渡型社区"的出现,其中暴露出来的社区居民对重建社区的认同问题也越来越显性化。对此,可以用"时空"、"记忆"与"意义系统"所构成的三角模型来加以分析。而正是因为"压缩的社区时空""断裂的社区记忆""缺失的意义系统"造成过渡型社区的认同危机。因此,过渡型社区认同需要新的意义系统确定,需要在"时空伸延"的策略下展开构建,需要通过一种构建社区记忆的方式实现最终的社区认同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官场小说权力叙事中的焦虑状态引人瞩目,并突出地以一种"错位的焦虑"呈现,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症候反应,既表现为传统权术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也表现为权力与利益所展开的恶性角逐,这种权力叙事的书写显示出官场小说尚缺乏深邃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0.
曹立勤 《学理论》2009,(27):250-251
余华的早期作品,作为中国文坛先锋作品的代表.其血腥、冷漠、消解现实的主题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其叙事结构由于典型的凌乱、片段、消解整体的特征看似混乱较少人关注.本文欲从余华的时空迷宫叙事入手.探索他浑然融入时空迷宫的迷宫事件所展示的更接近个人精神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格列佛游记>评论多关注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其主题思想,揭露18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矛盾,从而说明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较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真正的源泉.试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格列佛游记>的独特讽刺艺术,试表明其艺术魅力来源于作者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经典之作的《呼兰河传》与《边城》,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相同的承载主体、大相径庭的叙事策略却使两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建树和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3.
《灵泉洞》是赵树理关于革命叙事的一部评书体长篇小说,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叙述了太行山区人民群众在日寇和匪军双重压迫下的生死斗争。1962年,脚本创作者蔡传业、尚文,画家任伯宏、任伯言在赵树理《灵泉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连环画改编。改编后的《灵泉洞》连环画在"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情节线索"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向读者展示了图像和文字双重叙事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好莱坞与大学生运动、反文化运动一度结缘,这给好莱坞与运动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它使好莱坞走出了危机,又因追随运动时尚而面临风险;好莱坞向体制内叙事的回归中,运动烙上的"青年印记"仍无法消除。对于运动来说,1967年开始,好莱坞以青年文化、学生政治为创作主题,赋予了运动合法性,对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1970年及其后,好莱坞回归"安全叙事",将大学生激进政治及反文化置于质疑之下。这种新转向促进了运动的快速退潮。  相似文献   

15.
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恩芳 《行政论坛》2008,36(1):26-31
对于"危机"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给出不同的定义.危机的分类主要有组德尔和安托可将危机界定为五类等诸种分法.与危机相关的概念有紧急事件、灾难、重大事故和风险等.对于从事公共组织危机研究的人员,他们表述的"危机"与"公共危机"的词意,在内涵和外延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像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等组织和学者对其的定义比较典型.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可作为同一概念来对待,许多学者对其有自己的阐释.危机管理阶段论也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二阶段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和五阶段论.三阶段四步骤的危机管理过程可被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歌曲艺术是情感艺术,以"情"感人是歌曲艺术的魅力所在.歌曲艺术正是通过歌唱者情感的表达,来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准确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将其所酝酿的内在魅力通过歌唱完美地再现出来,必须通过歌唱者的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的过程.那么如何让歌唱者正确、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音乐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对歌曲的情感、风格的准确把握和表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感人的高风亮节,其中之一是"宽容和谅解"。2014年2月3日,在河北三河,原籍广西的打工妹石芳丽骑电动车将76岁老人韩健撞倒。石芳丽立即送老人就医,并辞去工作,专心陪护。而老人不仅放弃了追责和索赔,还让家人帮助石芳丽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这个故事里,石芳丽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那些肇事逃逸、有责不负的无理与冷漠形成鲜明对比。而更为感人的是韩健老人,在人们见到太多"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的人和事后,老人不仅放弃了追责和索赔,还让家人帮石芳丽找工作,  相似文献   

18.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格拉斯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他的美术特长,美术思维是构成他的文学创作思维的重要元素.一方面,他常换笔来交替思考同一对象,善于从文学和美术的不同角度去审视同一对象,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去描绘;另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将两者融合后创新,他把来自美术的灵感运用到文学中.叙述中,他借助文学与美术之间在艺术的运思上均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意象来负载主旨的相似之处,借助美术艺术的印象主义表现手法,将语言艺术与直观的美术艺术相嫁接,从而传达出用平白的叙事语言难以表达的立体美的韵味.文本中语言与绘画怡然地组合,形成文字与图画融合共生、相映成趣、内蕴无穷的图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冲突.在这种认同与冲突中,我们要掌握"度"的艺术,使危害缩小,利好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