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今年2、3期《摸着金石头过河》一文,谈到广州从1982年到1986年,广告费才上升3.2%,认为“由此可见广州的广告业还太落后”。实际上,广州广告业发展并不缓慢,1982年到1986年广告费的上升数是342.85%。作为南大门的广州市,广告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给广告业带来了生机,广告的特定功能得到了发挥,不少企业已把广告视作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从广州市广告登记管理的情况来看,1979年,全市广告经营单位只有7家,从业人员40多人,年广告营业额132万元,1983年,广告经营单位为61家,从业人员491人,年广告营业  相似文献   

2.
在广州这块流金溢彩的土地上,人们有多少关于财富的梦呢?广告业,在国外被认为集各行精英和各路财富于一体的行业。今天,它在广州也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广告媒介知多少? 今天,不仅许多企业依赖广告生存,就连广告媒体本身——靠出卖版面和播出时间的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都把广告收入作为它们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尤其是一些无法以发行量保本的报刊,恐怕都成立了专门的广告经营部门  相似文献   

3.
1936年,广州一些报纸曾刊出一则广告:“高价收购妇女辫髻,长短不拘,价钱面议,有意者请到太平南路×××号洽商。”人们看了广告,颇觉惊诧,妇女辫髻为何如此值钱? 原来这则广告是一间专营戏剧用品的商店刊登的。店名称作“黄秋浦戏剧用品店”。店主黄秋浦,上海人,久居广州,专营由上海运来的各种戏剧化妆品,油彩、眉笔、唇膏、胭脂、面脂、假须、长发笠等一应俱全。当时广州有不少话剧团如“蓝白剧社”、“远东剧团”、“实验剧团”以及各中学的“演剧队”都喜欢到该店购买化妆  相似文献   

4.
一箭三雕     
一句平常的话,极大地刺激了一群年轻人,从而令该厂的产品有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那是两年前,全国的黑白电视机销售都不景气,生产乐华牌电视的广州广播设备厂当然也不例外。厂里组织推销,效果并不怎么样,大多销售单位的回答是:我们需要电视机,但不要杂牌货。杂牌?名优电视机竟被误为杂牌货。怪谁?怪自己的产品未被人认识。看来,广告是非做不可了。他们没去找“名家”设计,而是发动全厂职工出谋献策。饭堂里大红的征集广告,吸引了不少人,厂内的,厂外的,热心程度令组织者始料未及。不到一个月,厂里收到稿件不下百件,而且质量不错。经加工处理,乐华电视的车身广告、路牌广告、电视广告等一下子出来了,令消费者耳目一新。大概人们还不知道,这些广告设计都出自厂  相似文献   

5.
机会很重要两年后程毅瑜又碰到广东美的集团的广告科长李子兴,问起当初为什么会给素昧平生的自已一个整版的广告,对方冲口而出:“你不是说要给你一个机会吗?我自己有了今天,也是人家给了机会的结果。机会,很重要很重要。”与上一回不同了,程毅瑜这次递出的名片很特别。一面,是著名学者启功老人的书法,“广州粤雅高域广告公司”,程毅瑜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另一面,是老市长黎子流的题字,“粤雅斋”,作为该画廊的经理,她还担任着广州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6.
何炳均说他4年前在酝酿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时,脑海里曾闪过两组镜头:崇山峻岭间,一股百年老泉在喷涌,清澈的泉水汇成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流过苍绿的林海;千万条小溪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汹涌澎湃地流向大海。将想象化为文字,何炳均给自己的公司取名“思源”。思我先行何炳均本来不是搞广告的。1975年高中毕业时正碰上“上山下乡”,在农村锻炼了两年,回广州后当过工人,念过电大,回厂后搞过电化教育。90年代  相似文献   

7.
人们也许不会这样苛求想去广州酒家的人肯定不少。广州是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的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被称作“窗口行业”,而广州酒家,这个窗口中的窗口最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的是两句话。“食在广州第一家”!会“食”的广州人都这样说。作为佐证之一,这个以经营正宗粤菜著称的广州酒家,近年来推出由108款名贵菜点组成的“满汉全  相似文献   

8.
北京读者李先生来信询问:我是一名广告公司的业务员,与该公司劳动合同中约定因本工作带有商业保密性,无论员工解聘或离职,半年内不得从事涉及广告策划、经营等活动”。去年年底我由于患病,向公司提出辞职,广告公司没有向我支付过任何关于竞业禁止的补偿费用。今年2月,我到另外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原公司认为我违反了双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国西昌,聚集到了托举着"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巨大的箭体之上。毫无疑问,"嫦蛾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使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梦想转眼变成了现实。一时间,中国的探月工程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不少国外的航天专家和媒体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其中难免有些许臆测的成分,但大多还是对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了赞赏和钦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广州,无户口的外地科技人才已占不小的比例。特别在企业,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电脑电子公司、广告、期货行业,更是外地人才聚集的地方。有的报社、文娱行业,也有不少外来人才。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广告评论家罗倍尔·戈兰曾说:“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当笔者在炎炎暑日中奔波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时,笔者突然感觉到:广州人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废气、灰尘和广告组成的。广州人对废气、灰尘是恨之入骨的,可是对“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那部分——广告所造成的污染,似乎还十分麻木。  相似文献   

12.
上上签 《法制博览》2011,(14):33-33
赶集网花了四个亿,请姚晨代言并将广告投得电视上公交地铁上满目皆是,谁知道它的竞争对手突然从“姚晨骑着驴去赶集”的广告里绽放天才灵感创意,注册了一个赶驴网。赶集网的口号是:“赶集网,啥都有。”赶驴网则是:“赶驴网,啥没有?”一时间,赶集网广告吸引的客户多不明就里地误人藕花赶驴。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媒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与政党都是当今时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因素 ,西方国家政党和媒体的互动关系错综复杂 :媒体是政党政治运行的重要参与者 ,但又相对独立于政党 ;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在新形势下发生了许多变化 ,不少政党主动调整了其同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招聘奇招     
去年,广州街头巷尾宾馆酒楼都在流传着一则招聘广告。按说,招聘一名公关小姐的广告在今天已是极平常之事,可这条广告招聘的却非寻常之辈,它要求应聘者要懂5门外语,报酬自然是4位数以上了。许多人都感到纳闷:一个普通酒楼的公关难道真需要经常与5个不同国家的外宾打交道吗?  相似文献   

15.
一语双关     
日本电通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它规模庞大,人材鼎盛,自然成为日本各大企业公司争聘广告代理的对象。有趣的是,其中不少竟是同行业的竞争者,如汽车厂有日产、万事得、丰田和本田,电器公司有松下、日立、东芝和三洋,这些同行在生意上是敌手,却又同时求助电通公司为自己宣传产品。那么,电通公司如何做这类既不得罪客户,又要同时为同行竞争者说好话的广告呢?去年,电通同时为全日  相似文献   

16.
广州白云宾馆30楼的舞厅,这一天充满了诱惑。台上,不再是衣香鬓影,而是一大堆旁氏防皱霜的抽奖奖券。一位经理闭上双眼,弯腰在纸堆里抽出一张,闪光灯一闪,一个幸运儿便在这瞬间诞生了。广东省广告公司自从承接了利华兄弟(中国)有限公司的产品英国“Pond′s”防皱霜的广告宣传业务之后,对广州的化妆品市场做了大量调查,与香港奥美广告有限公司一起制订了一系列将“旁氏”打入广州的策略。电台的“旁氏美容讲座”里,不断地向人们介绍美容知识和“旁氏”的妙用。几家发行量较大的杂志同时登出了“旁氏”的醒目广告。  相似文献   

17.
牟其中狱中说原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几个中国富豪一连串地落马失身,人们开始将“福布斯富豪榜”戏称为“福布斯囚徒榜”。媒体上关于民营企业原罪的讨论一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富豪开始回避与媒体接触,低调成了他们首选的“外交”策略。但凡谈论民企“原罪”的文章,不管立论方向如何,通常在篇头段尾都少不了这样一句话:“从牟其中、刘晓庆,到  相似文献   

18.
朋友自外省来,我问他对广州的最深印象——心里却先洋洋自得地替他作了回答:他肯定会对广州的繁华和摩登大称其羡的。谁知道,他的答复却令我瞠目结舌:“广州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军医专治梅毒花柳’的广告满街都是,是不是广州性病的人特别多?”唉,这事真叫人沮丧。报上对这个问题抨击过不知多少回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性病专医”招纸却年复一年泛滥于广州街头。到底是广州得性病的人特别多,还是广州集中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众多性病专家?还是这两方面都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9.
广告“打架”为哪桩?1994年10月间,广州某大报头版很醒目地先后出现了两则与海印电器总汇有关的广告。令读者惊讶的是,两则都是“授权法律顾问声明”的广告互相矛盾,都在指责对方无权代表海印电器总汇! 海印电器总汇,人称“海印城”。作为广州市近年来崛起的经营家用电器的一个最大型的专业市场,堪称是名闻遐迩。这里,曾经商铺林立、人流如鲫,年创税利近千万元。然而,记者去年9月22日这  相似文献   

20.
失落是一个新起点 广东中山华视广告公司董事长李光斗最近越来越风光了,他的自传《仅次于总统的职业》被多家媒介转载。“我请成龙为‘小霸王’拍广告”等成功案例让他在广告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一本《谋事在人》,让王志纲一下成为策划界的知名人物。不少企业家为寻找这位传奇人物,不惜亲自出马,四处拦截。最近,王志纲又推出系列著作,再度引起市场的关注。 人们关注他们,因为他们让生命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在事业上丰收的时候,也把自己的命运塑造得十分灿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