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江之长,百川交汇;海之大,万流归一。站在南通圆陀角瞭望,浩瀚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壮丽的景色绘出南通鲜明的江海特征。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一座江海之城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征程,人们赞誉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如今,南通以拥黄海浩荡、揽长江奔腾的豪情,拓海优江、陆海统筹,进行着一场名城复兴的伟大实践。经济增长稳中向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3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776万,辖2区5县。南通市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粮、棉及特种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的产量,在江苏省均居前列。全市有369公里的江海岸线,海淡水资源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个老牌的纺织工业城市。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正式开车投入生产。这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棉纺织厂之一。现在南通为全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和十大服装出口基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食品、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船舶、电力、冶金等工业门类。  相似文献   

3.
【场景回放】南通,大江之尾海之端,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拥江揽海,烟波浩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五山威临江畔、叠翠连绵,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相似文献   

4.
马佩军 《群众》2013,(8):38-38
共筑中国梦的南通篇章,是760多万江海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南通发展蓝图奋勇前行吹响的强劲号角。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江海大地上谱写壮丽的篇章,江海儿女将凝聚强大的江海力量。  相似文献   

5.
何乐冷超 《群众》2023,(14):38-39
万里长江一路奔腾、东流入海,在江苏张家港冲刷出了入海前最后一道大湾。依托“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独特优势,张家港因水而生、依港而兴,临港产业兴盛,成为一座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的实力之城。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低效码头、养殖场、工厂等“散乱污”围江,让生态不堪重负。寸土寸金的长江岸线,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为子孙后代守住生态家底。  相似文献   

6.
《群众》2006,(12)
南通南依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80万人。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承接历史传统,兼容西洋风尚,以南通城区为主体,开创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风格,南通因此也被两院院士、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着眼于争当江苏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遵循“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  相似文献   

7.
江蘇省南通市地處中國海岸线中部,東濒浩瀚的黄海,南臨萬里長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南通市區面積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二萬,氣候温和,風光秀麗,物阜民豐,文化發達,堪稱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塊寶地。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南通崛起,在發展速度、經濟效益、人均産值方面均躍居全國中小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被誉为“江海明珠”的南通,走过40年追江赶海、跨越发展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初期,南通跻身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成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率先启动国企改制,释放出巨大发展活力;进入新世纪,打好产业、江海、上海“三张牌”,重返江苏经济第一方阵;党的十八大以来,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推进产业、城市、交通三大转型,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相似文献   

9.
王建生 《世纪行》2014,(8):39-40
<正>南临长江、北枕大别山的新洲区,境内山水交融,沙河、举水河、倒水河像三条玉带自北向南流入长江,湖泊塘堰星罗棋布,既有得水独优的资源禀赋,也有因水而忧的现实问题。如何扬水之优,解水之忧,一直是党委政府所思、人民群众所盼的主要问题。新洲区政协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用人民政协的话语权,精心书写水文章,描绘了履职尽责的美好画卷。一次大会发言催生阳逻港成为区域发展引擎万里长江奔腾,在武汉中部拐了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门市,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门户”之美誉。是江海交汇点上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海门经济蓬勃发展。为适应市场形势的需要,1993年3月1日,海门市保安服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没有喜庆的爆竹,没有祝贺的酒杯,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浦江两桥颂     
谁说你们是偃卧水上的两条苍龙?苍龙哪有这般神采奕奕、气概恢宏!谁说你们是天上落下的一双彩虹?彩虹怎能如此生机勃勃、车似潮涌!然而,你们毕竟是神州龙种,哦,应该说是长江巨龙头上的两条龙须,正伸向一颗璀灿的明珠——浦东。  相似文献   

12.
<正>南通,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T字型交汇口,东濒黄海,南靠长江,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扬子第一窗口"和"北上海"之称。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生态宜居宜业,2012年获评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来,南通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自贸区、江苏沿  相似文献   

13.
<正>一江奔流,万山排闼。大江流日夜,是对江与山、家与国最好的注解。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为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长江,先后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为长江“把脉开方”。总书记专门指出,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要抓紧制定一部长江保护法,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法可依。2020年12月26日,长江保护法问世,它历经三次审议、  相似文献   

14.
宋文生 《江西政报》2006,(14):40-40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北依长江(沿线152公里),隔江与湖北、安徽相望。省内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水五条内河,形成五大水系。全省约有大小水库9200余座,占全国水库总数的九分之一,在各省中排名第二。可谓江、湖、河、库水网密布,水域面积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涉水人口约800余万人。  相似文献   

15.
大江环抱的"中国芦蒿第一乡"--八卦洲,位于南京市的东北角,为万里长江仅次于崇明、扬中的第三大岛,面积56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野菜生产基地。南与著名风景区燕子矶隔江相望,北与六合区拥江相峙,雄伟壮观的长江二桥贯穿南北,沪宁高速绕城公路环绕周边,八卦洲与主城区融为一体,沟通便捷,是南京市沿江开发和大江风光带的亮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南通人知道,自己的城市既受益于长江,又受制于长江。这片8000平方公里的平原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是母亲河长江孕育出的最年轻的土地,两千年前这里才开始形成沙洲。南通与一江之隔的上海相比,自然条件极为相似,滨江临海,俱位于中国的黄金地段。但长江流至南通,江面宽达8公里,阻隔了本来极为便捷的南北交通,成了南通人最大的心病。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0月,中国第一座纺织博物 馆在南通市落成开放,我到那里进行了采访。当年我对南通的印象是:城市沿江而建,从长江南岸望去,就像一座孤岛漂浮在宽阔的江面上:城内河网交织,碧水潆洄,两岸建筑物老化;街道虽然干净,但不繁华。最近我重访南通,时隔15年,南通的变化令人惊叹!江海河簇拥的花园城市 南通,位于江苏省的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濒江临海,三面环水,形同半岛。南部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毗邻,北与盐城接址,现辖如皋、通州、海门、启东4个县级市,海安、如东两个县,崇川、港闸两个区和南通经济…  相似文献   

18.
3月27日晚,飞机划破了暮色,扑面而来的是万家灯火似繁星装点般的山城重庆。在重庆江北机场,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何建华、台北《中时晚报》记者张毅君、香港《新晚报》记者郑雷分别从上海、台北、香港汇集这里,开始进行“长江经济带纪行”大型新闻合作采访活动。笔者也以浦江之声电台特约记者的身份同行。 万里长江的无穷魅力 源于冰峰迭起、雪莲丛生的青藏高原的万里长江,汇千河百川、切深山峡谷,浩浩荡荡,奔腾到海。自重庆往下,长江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相似文献   

19.
尹建勇 《群众》2022,(16):20-21
<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通地处长江口,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66公里,是万里长江在江苏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近些年来,南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用“沧桑巨变”点赞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南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获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  相似文献   

20.
罗一民 《群众》2007,(6):11-12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江海交汇处。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沿江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沿江开发、江海联动作为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最大机遇和最大优势,奏响沿江开发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