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时政     
《今日浙江》2012,(3):4-7
决策者说□在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下,在乡亲们辛勤努力下,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1月22日农历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北京城乡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要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部署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半月时政     
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决策者说□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说,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无论是艾滋病致孤儿童还是患儿,全社会都要关爱他们,不能歧视他们。——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待参观中南…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罗山县涩港镇采访时,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于德强颇有感触地对笔者说:“基层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也最知他们的冷暖与忧乐。因此,基层人大无论是在立议案、提建议或搞视察时都应把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常把百姓忧乐挂心头。”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和平区政协认真落实市政协主席邢元敏提出的"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按照政协要学会为群众做小事、办实事的要求,积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邢元敏主席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人民政协为人民做事是天经地义的事,和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所谓非正常上访,是指信访人到非信访接待场所和机关上访的行为。一般地说,人民群众忙于生产、生  相似文献   

6.
郾城县大刘乡有个出了名的上访村,村里有几位动不动就上县里、市里、省里上访告状的『专业户』,为首的『老上访』名叫师茂生。别看老先生年过六旬,腿脚却很麻利,且能言善辩。在皇玉村,村干部称他是『很难缠』,群众说他是『钢针——专挑刺』。一九九七年初,到任不久的大刘乡人大代表、乡政法书记张君平被乡党委派到皇玉村蹲点。张君平认为,群众上访都是有原因的。要解决连续上访问题,必须先把上访的原因弄清楚。张代表到皇玉村的第一天就去找师茂生座谈。一阵寒喧后,张代表热情地对师茂生说:『我到咱村蹲点,希望爷儿们有什么心里话就在村里或在我办公室说。』张代表亲自来到师茂生家里的这一番客气热情的话语,让师茂生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要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在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之声:这会不会给地方政府增加了“收拾”上访群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洪丰  常畅 《公民导刊》2016,(11):18-18
正铜梁区人民群众信代表甚于信上访,得益于区人大常委会推出的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机制。这项制度也有利于代表了解当前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履职打下了基础。"网箱养鱼拆除了,我们又可以喝上干净的水了!"近日,铜梁区安居镇的群众很高兴,他们多年反映的因为网箱养鱼造成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在人大代表和人大的监督下得到解决。"过去上访收效甚微,如今有了人大代表的参与和人大的监督就好办多了。"居民李明东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形成群众上访增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条:一是公务人员官僚主义严重,没有责任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作风武断,乱施号令和决策不科学所为,所以引起群众不满,上访不断。这是其一。其二,接待或受理上访工作的国家公务人员存在着官老爷作风。他们嘴说一套,做起来又一套,根本不深入基层,怕苦怕累、怕麻烦的思想特别严重。有的对上访群众带理不理,文过饰非;有的还没有听完群众意见或申诉,就错误决断,赶人出门;有的推脱责任,欺骗群众;更有甚者,将上访群众视为"疯子"、"傻子"和"无理取闹者"。公开骂人、说难听话等等。  相似文献   

10.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联组委员,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胡锦涛强调,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1.
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信访接待组共接待各族上访群众1024人次,其中,集体上访31批次,个体上访387人次,来访总人数达4700多人次,受理上访材料193份。为使人民群众在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2月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来信来访事项交办会”,将大会期间受理的  相似文献   

12.
语录新闻     
<正>1、"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2、"我们从群众中来,只有把群众的心思吃透,才能做出顺应民心、民意、民愿之举,让群众普遍受益,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3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内蒙古等地考察时说。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上访日益增多,是当前群众上访呈现出的一个新的特点。从一方面看,这是人民群众相信、依靠党和政府的表现,但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也是一些经济和社会矛盾突出的一种反应。动辄阵容庞大的上访队伍,或静坐"请愿",或将当地首脑机关挤得水泄不通,既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若处理得不好,这种状况非但不能改善,相反还会恶化。因此,对待群众的集体上访,要慎之又慎,妥善处理,做到"四要",注意"四忌"。一要热情接待,忌敷衍塞责。一般来说,群众集体上访是经过反复考虑、认真准备而来的,他们都有着  相似文献   

14.
曲凯 《新疆人大》2013,(1):36-36
人大代表能否作为群众上访的委托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但笔者认为,人大代表不能作为群众上访的委托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层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四员”作用,即联络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其中调解员就需要人大代表主动担当起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人民群众上访一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矛盾,这时就需要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上访大县缘何变成零上访县》一文,感受颇深。文中,山西省长子县委书记张圣说:“我的办公室的门,要为百姓开着!”这表明了一种对群众强烈的信任感。正是对群众的信任,他带头解决信访问题,组织干部大下访,实实在在解决信访问题,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实现零上访,干部信任群众。才能获得群众信任,这就是零上访的秘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年增加,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我院以工作公开透明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从2008年2月14日开始,坚持每周五院党组集体接待上访群众,共接待上访群众近千人次,息访率达99%,全院越级访同比下降90%,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发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第二研究室的作用,为常委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上访需求,减轻上访人员的经济负担,提高办案效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正式开通信访专用邮箱:xjrdxf@163.com。  相似文献   

18.
五、解决公安涉法上访的对策 (一)法治社会,群众为什么还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研究公安涉法上访问题的对策,首先要搞清楚群众为什么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是法制不够健全的产物。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某些自感遭受不公的人只能通过上访这种特殊的渠道来获取公正。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安信访工作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的声誉。公安信访工作中出现的上访老户问题,是目前困绕信访工作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上访老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探讨,提出了解决上访老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     
《上海支部生活》2008,(4):10-10
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