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泽庆 《党史博采》2006,(11):32-35
齐会村位于河北省河间市东北部。这里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小村庄,外人对其了解恐也不多。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这里打过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后“,齐会”一下子名噪全国,不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高级军事领导人知道了在华北平原有这么一个小村子,就连蒋介石、程潜等国民党方面的高级军事领导人也听到了这个他们从前或许从未听到过的名字。那么,齐会战斗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斗?它在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呢?要解开其中的谜团,便得从当时国内抗战的形势说起。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  相似文献   

2.
1947年7月12日午夜,我人民解放军第三、四纵队对盘踞在铁岭县鸡冠山被我围困之敌王牌军——新六军青年师号称“猛虎师”的二○七师,发起了总攻.经过两昼夜的激烈战斗,扫清了鸡冠山外围之敌,鸡冠山周围的山头主阵地几乎全部拿下.可是天不作美,从总攻的当天晚上开始起连续下了三昼夜的大暴雨.不仅弹药给养运不上来,就连伤员也无法运往后方去了,因此总部被迫作出暂时撤出战斗的决定.这是世上少有的胜利者的撤退.眼看着已到嘴边的肥肉吃不上,同志们心急火燎,有力发挥不出来,急得乱跺脚骂娘.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红安,旧称黄安,200个将军同一故乡。这里将星云集,熠熠闪耀,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传奇佳话。而出生于红安的李先念和陈锡联,两位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格外引人瞩目。横亘在红安南部的红马寨,南眺大武汉,背依大别山,山坡上的小溪向北流淌,汇成一条涓涓小河。李  相似文献   

4.
张鼎丞从一位清贫的小学教员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火锤炼,在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长期担任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负责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张鼎丞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898年12月,张鼎丞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一个贫农家庭。青年时期他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极投身青年学生和农民运动。1927年6月,他在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险恶形势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梁维 《新长征》2011,(1):62-63
马骏又名马天安(1895-1928),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马骏幼读私塾,1912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高中部,此间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孙永泉同志系抗日义勇军战士,其后参加了八路军。光复后回东北,任铁梅支队政委(番号辽南独立师四团)。1946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辽南根据地。孙永泉同志奉命率领四团插向岫岩以东,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建立以老平顶山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作者记述的就是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7.
朱德骑兵师是冀热辽军区在热河省组建的第一支骑兵野战部队。它在巩固发展热河革命根据地、清剿土匪、安定社会秩序以及抗击国民党武装进攻,保卫冀察热辽领导机关安全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碑纪事,以碑颂人,是世人的传统习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简陋的四合院内就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是10年前当地百姓为实验站立的碑,碑文先后请了3个人写,修改了无数次,“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谢意”。另一座是去年10月22日,永州市委、市政府为感谢实验站科技人员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情厚意而立的碑,碑文写道:“对红壤实验站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相似文献   

9.
<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天山支脉秋力塔格山下,当地的维吾尔族兄弟把这个地方叫"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有一个被中央文明委三次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连队,再传喜讯,农二师二十九团十六连连长任伟平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走进十六连,时常可以见到一位中等身材、头发斑白、身着灰土色布  相似文献   

10.
以碑纪事,以碑颂人,是世人的传统习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简陋的四合院内就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是10年前当地百姓为实验站立的碑,碑文先后请了3个人写,修改了无数次,“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谢意”。另一座是去年10月22日,永州市委、市政府为感谢实验站科技人员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情厚意而立的碑,碑文写道:“对红壤实验站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团结协作,永葆先进的精神,永州人民永志不忘。”这两座石碑不知收藏了多少“光阴的故事”。它是耸立在中国农业科研的历史上,耸立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5日,清明节。天空里飘扬着细碎的雨丝,滋润着刚刚泛青的辽西大地。就在这一天,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的父老乡亲,为他们的好公仆娄庆祥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葬礼。送葬队伍里有须发苍白的老人,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有省林业厅和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还有娄庆祥生前的同事和亲友。葬礼上没有催人断魂的哀乐,只有一声连着一声的亲切呼唤;没有伤心欲碎的痛哭,只有倾诉不尽的深情思念。人们走过了流水清清的女儿河,走进了草木茂密的虹螺山,拨开了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泥土,埋下了娄庆祥让人追忆千载的忠骨。从此,这位闻名全国的造林英雄,化做一滴绿水融进了这片他亲手植造的绿海。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时期,华北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山区游击战堪称经典,而广袤的淮北平原洪泽湖畔,根据地军民借助于四通八达的路沟、土圩子、青纱帐开展的敌后抗日斗争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例,新四军4师9旅26团进行的朱家岗守备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场十分成功的战斗,指挥员战场处置得当,将士们英勇顽强,在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敌我人员参战比例是3:1,而战损比例则达到2:1,创造了模范战例,日伪军疯狂的"33天大扫荡"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998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61周年,我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在展馆大厅和吕正操上将相会。建国后,我常常不由地怀念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日日夜夜,缅怀那些战斗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战员们,以及那些我与之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其中,我时刻想到的就是当年指挥我们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 吕将军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是身体健壮,举止灵便,谈吐幽默.思路敏捷,毫无龙钟之态。 “我是56年前在你指挥的掌史战斗中突围出来的。”我们见面之后,我这样作了自我介绍。 “啊!” 吕将军非常惊奇地“啊”了一声,接着他精神振奋地紧握着我的手说:“掌史战斗!掌史战斗!你是怎么活着出来的?” 吕将军这个加重语气的问话,包含着丰富的激动的感情。“掌史战斗” 四个宇像春雷一样,唤醒了吕将军心底的记忆。那是他指挥的一次永生难忘的战斗啊!  相似文献   

14.
1952年底报名参军,东山战斗时李金秋是福建莆田北梧梓村人,到部队才6个多月。1953年7月16日中午,连里突然紧急集合,刚站好队,连长沈占魁走到队列前面,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去参加战斗……"战斗!一听到这句话,李金秋又高必,又发愁。他战斗的信心是坚强的,但他有点顾虑,自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军事技术学得也很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门刻有“大正九年大阪兵工厂造”字样的日式山炮,它虽已锈迹斑斑、陈旧不堪,但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证,而且它是在抗日战场上我八路军首次缴获的第一门日军山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前夕,笔者赶赴长白山脚下,来到了缴获这门山炮的沈阳军区某团,在部队二层楼房的荣誉馆里,该团第19任、即现任团长张宏仁同志,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了在抗日战争初期该团缴获日军山炮的经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李二玺同志是晋察冀军区的一个炮兵射手,1939年在黄土岭反扫荡战中,击毁敌人作战指挥部和击毙敌军指挥官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使敌军迅速溃败,声震中外。当时八路军和太行山周围群众,称这门追击炮为“功勋神炮”,称李二玺同志为“神炮手”。本文就是他参加这次战斗的亲历亲闻。  相似文献   

17.
18.
人们参观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公馆的时候,可以看到纪念馆里有一位副馆长梁隆泰的名字。他是我省梅县松口镇仙溪村人。他从1936年12月秘密参加救国会,1937年参加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秘密组织,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五十二年的战斗春秋,把一生献给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位平凡、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正>洵口战斗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的第一战,被称为"运动战的经典之作"。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的反动气焰,极大鼓舞了红军和苏区人民保卫苏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笔者自小生长在洵口,通过阅读史料对洵口战斗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洵口的今日巨变有着深切感受。狭路相逢勇者胜洵口,位于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是闽赣两省来往的要道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33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在长春国际贸易中心首届四次职代会上,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求:全体职工代表一致同意以职代会的名义授予总经理王凤岐“员工信任的好经理”称号,并将一块写有“风岐同志,职工信任你”的牌匾赠给他,同时奖励他6万元,王凤岐坚决谢绝了奖金,却激动万分地接受了牌匾。他说:“钱是员工的血汗,我不能收;匾是员工的心意,我留下,它将激励我把企业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