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艳琼 《党史文苑》2006,(11):10-13
长子延年:被捕后站着就义 陈延年、陈乔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兄弟俩白天在外做工谋生,晚上睡在发行厅的地板上,艰难的生活使两人面黄肌瘦.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不忍心,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轶事     
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高呼“德先生”和“赛先生”两大口号,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蔡元培闻其大名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有一天,他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千里迢迢由怀宁赶到北大看望父亲。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不直接去和乃父相见,而是托人递一张帖子给陈独秀。帖子上写有一句话,“拜访陈独秀先生!”落款 为“陈延年、陈乔年敬上”。 这件事一时间传为美谈。人们都说:陈独秀提倡民主,现在“德先生”真的光临他的府上了。 将门无犬子。和父亲讲“民主”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后来都成长为中共优秀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4.
2021年4月22日午后,"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宾馆见到了张潭的儿子张洪起、张洪溪兄弟俩.提及当年父亲张潭赴北安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往事,兄弟俩禁不住眼泛泪花.用张洪起的话来说:"父亲一辈子也忘不了北安."  相似文献   

5.
高高悬吊的街灯,在夜风中不停地晃动着,一条窄窄的街巷似蜘蛛吐出的长丝,弯弯曲曲没有尽头。陈独秀踽踽独行,来到一所简陋的工棚前。冬夜的风,带着寒气。阵阵吹来,伫立在棚外的陈独秀禁不住瑟瑟抖颤,而棚内延年、乔年兄弟俩却光着膀子,浑身是汗的劳作者,俩人一上一下,奋力拉着长长的盖锯,“呼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览》2007,(1):56-56
陈子美,陈独秀的幼女,1912年生.乳名"喜子"、"洗子".陈独秀本来有四个女儿,子美是最小的一个,其中有两个女儿早夭.少年时代的子美与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陈鹤年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在她十余岁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之际,父亲忙于公务,很少回家.子美和弟弟鹤年很少见到父亲.当父母感情破裂后,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离开上海,来到南京,独居在一间破草屋里.从此,子美开始了她艰难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正【来信】编辑同志:30多年前,我和已婚的弟弟与父亲共同居住在一套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单位分给父亲一套使用面积21平方米的职务补差房,父亲将这套房子赠予我,我一直居住到现在。父亲去世时,大房子按照父亲的遗嘱留给了日常尽赡养义务更多的弟弟。前年,这套大房子由于先拆迁、再回迁,市值高达80万元。由于当年父亲对财产分配不均,导致我们兄弟俩所得的房产价值悬殊。我想咨询一下,我能否向弟弟要回两个房子之间的"差价"?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9.
杨飞  李盈 《党史文汇》2012,(4):58-61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尹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交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尹宽与陈独秀亲密合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更是堪称生死与共,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待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尹宽也因“左”倾盲动主义被调离安徽省临委书记职位,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稍后尹宽接受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亦在其劝说下投向托氏怀抱,两人又因进行托派活动被双双开除出党,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因身后萧条,无以为殓,更无以为葬,后得江津社会名流邓燮康先生等的关心和资助,才解决了死后的衣衾棺木等问题。陈在江津的墓穴,位于距江津县城西门外几里的原邓家新建别墅康庄,这是邓燮康先生捐赠的。台湾有文章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命江津匪徒”“毁其墓,暴其尸,任人侮辱践踏”(王觉源:《我所认识的陈独秀先生》,《传记文学》第30卷第5册)。但我于1979年8月中旬和1986年8月25日,在安庆几次访问陈松年先生(陈独秀的第三子)时,他一再讲到:“1947年夏,我托浙江会馆运木料和什物的船只,将我父亲及谢氏祖母的棺木从四川运回安庆,先是寄存于西门太平寺,后又将父亲的棺木移到现安庆市北郊洪水潭我家墓地,与我生母高氏夫人合葬。”陈松年讲的事实足以驳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还有文章说,“陈独秀之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根据。1986年8月25日下午,在参观陈独秀在安庆的墓地时,我曾就此问题问及陪我参观的陈长璞(陈松年之女),她说: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每当清明扫墓时,父亲(指陈松年)从不带儿女,也不告诉他们,总是独自一人去给祖父  相似文献   

11.
张放 《党史纵览》2005,(6):23-23
被邓小平称为“一代战将”的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桃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靠给地主扛活,艰难地把王近山兄弟俩拉扯大。1930年,王近山告别父亲和弟弟参加了红军,从此离开家乡。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王近山却因大腿骨折留在后方治疗,没能随部队打回老家,失去一次与父亲相见的机会。以后,因作战频繁,加上关山阻隔,王近山一直没能和父亲团聚。1949年6月,王近山家乡解放了。在部队休整期间,一些指战员的家属陆续来部队与亲人团聚。这时,时任二野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的王近山也派了两个…  相似文献   

12.
1920年2月,陈独秀由北京到达上海,上海学生联合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在欢迎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金家凤的青年,对陈独秀极为仰慕。金家凤从小就比较激进。1916年从角直小学(今为叶圣陶小学)毕业后,被父亲送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习。1919年4月,他和同学侯绍裘、王振球、沈昌等人因制造炸弹谋炸淞沪护军使何丰林而被捕。这是他第一次入狱,时年16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11日下午,我怀着一份复杂的感情前往渝郊江津市拜谒陈独秀旧居。下午4时许,阳光仍然炙烫烤人,我和陈全、阙洪玉等友人兴致盎然地来到鹤山坪一座旧式的四合院石墙院门前。鹤山坪是方圆几十华里的山区丘陵地带。石墙院属于清朝进士杨鲁承的宅院,过去有石头砌成的两道外围墙,现在没了。坐南朝北对着长江的是正房。主建筑正堂七间,瓦房早已陈旧。眼前的这座石墙院,在述说着一段让人遐思冥想、悠远而感伤的故事。陈独秀自幼丧父,6岁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7岁过继给四叔陈衍庶为嗣子。20岁丧母。嗣母就是一生未育的四婶谢氏,1939年3月,78岁的嗣母在潦倒、失意、穷困、凄愁的陈独秀身边客死江津。陈独秀曾哀伤地对三子松年说:“等战争结束,我们回安庆时,一定把祖母的遗骨带回去,要让她一个人留在四川做孤魂野鬼,你爹心里是不会安宁的。”陪伴陈独秀在江津度过最后岁月的夫人潘兰珍,在上海与陈独秀结识,开始照顾年长自己31岁的陈独秀。潘兰珍与陈独秀虽不是结发之妻,但却是患难之交。陈独秀南京坐监,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二人患难与共十余年。人世间,于落难不弃,对富贵不附,实为做人的美...  相似文献   

14.
①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不仅政治生活波波折折,婚姻生活也经历了种种欢乐与痛苦。他先后与三位女子结为伴侣。青年时代,陈独秀在家乡从师习业时,结识了他的老师的长女高大众,二人渐渐相恋。18T年陈独秀18岁时,他俩正式结婚。婚后不久,原本志趣、性格不同的陈、高二人,矛盾显露,经常吵架,夫妻生活貌会神高,艰难维持六年光景。陈独秀赴日留学前夕,他们的夫妻名份宣告结束。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了三男二女(高大众后因重病于1930年逝世)。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后,结识了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高君曼。高君曼是极赋文学才气…  相似文献   

15.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16.
细节一:一大中就有所谓“左”和“右”两种倾向吗?濮清泉是陈独秀的表弟,因参加托派组织曾和陈独秀等人一同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陈独秀经常和他谈起自己的经历。这些谈话给濮清泉留下很深的印象。1980年,濮清泉发表长文《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披露了陈独秀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和见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濮清泉谈到陈独秀对党的一大的评价,“他说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就有‘左’和‘右’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35-35
彭政杰、彭政顺兄弟俩是“80后”,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东段社区,全家靠低保生活。2003年,在残联、街道、社区和老党员们的帮助下,兄弟俩在小区里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从此生活有了“奔头”。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与王明都是安徽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年龄悬殊,秉性人品迥异。陈独秀满身书卷气,自信自负,固执偏颇。王明机灵狡诈,依仗共产国际的支持,在中共党内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既教条又霸道,很有党阀党棍的味道。当陈独秀为共产国际所唾弃时,王明栽脏陷害,落井下石,使晚景怆凉的陈独秀无端地增添了一层凄楚和忧愤。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整整一代青年,被尊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楷模。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后期,两人有过整整十年的历史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一、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 1917年,陈独秀应聘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的社会活动,如同一滴水可以折射时代的大海。从鲁迅先生与中共组织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则可以窥见鲁迅生活的时代具有的复杂性,并见证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鲁迅称自己的作品是"遵命文学",自己是"听将令"而前行呐喊的战士。而陈独秀就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在《新青年》编辑部里,陈独秀和鲁迅交往较多。1933年3月5日,在陈独秀身陷囹圄之时,鲁迅还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