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伊始,便出访欧亚9国,从2月15日至25日,历时10天。国务卿上任,对欧洲访问,本是例行公事。但奥尔布赖特此行更负有同盟国商讨北约东扩,消除俄国疑虑的重任,因此欧洲之行便包括了对俄罗斯的访问。至于亚洲,历来不是新上任国务卿首次出访的地区,但这次却在转完欧洲之后前往亚洲,且除了盟国日本和韩国外,最后落脚在中国,这便突出了亚洲事务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本应随冷战而去的,但1991年北约国防部长举行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3.
7月上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借参加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之机,出访亚洲。这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其意义超出了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7月5日临行前,克林顿在美国的西大门旧金山发表重要演说,向亚洲“传递重要的信息”。访亚期间,克林顿于7月7日和7月10日又在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和韩国国会发表两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构想。克林顿的亚洲之行向亚太地区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前景如何,本文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奥巴马执政以来,推出了所谓"亚太再平衡"政策,并对亚太地区进行了极为密集的访问,迄今已到访十次。十次出访几乎覆盖全亚洲每年秋冬季节是奥巴马展开亚太之行的重点时期,这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峰会、东亚峰会的召开有很大的关联。多年来,这些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都是美国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重要场合,奥巴马往往会利用参会的机会专程赶到亚洲,除了安排对东道国的访问之外,还会对周边一些国家进行访问。奥巴马的亚太之行路线安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3月6日结束了他近四年来对中国的第三次访问,也是他作为国务卿在一个外国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 舒尔茨一行是今年以来第一批到中国访问的西方国家的重要官员。由于不久前中国高层领导人事变动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包括美国人士在内的许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政策是否会改变等问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开罗专电 舒尔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中东穿梭。很多人纳闷:舒尔茨明知不会取得突破,为何偏要四访中东?何况这位美国国务卿并非闲人。 同两个月前舒尔茨三访中东时相比,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各方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谁也不让步。舒尔茨方案内容,有关各方都知道,它们的立场美国也知道。西岸和加沙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之火,燃烧了整整6个月,炽烈如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重要领导人阿布·杰哈德遭以色列特务暗杀,双方对抗进一步激化。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告诫舒尔茨:此行必败。舒尔茨自己也说:此行不会有突破。 那么,如何解释舒尔茨明知不果,偏要四访中东这种“热情”呢?  相似文献   

7.
开罗专电3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结束了对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今年第一次访问。舒尔茨亲自到中东访问本来不太多,而这次却是明知“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不得不来,可见美国确有苦衷。舒尔茨中东之行,肇因于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这场斗争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都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20多年间空前未有的。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特别是在以色列占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石块对付以色列士兵的枪炮和大棒,手无寸铁的妇女、  相似文献   

8.
莫期科专电 4月21日和22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莫斯科举行3年内他们进行的第25次会晤。这一轮会谈涉及安全、人权、地区冲突和双边关系等方面。最使人关注的问题是:里根5月底访苏时能否就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听一听舒尔茨和谢瓦尔德纳泽在结束会谈后向新闻界发表的言论: 舒尔茨对苏联中央电视台政治评论员佐林说:  相似文献   

9.
黄泳 《瞭望》1991,(18)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务卿贝克已先后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探索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冲突的途径。本月27日早晨当贝克回到华盛顿时,美国舆论界认为,贝克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仍然“几乎是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0.
2月中下旬,美国布什政府接连采取了两个较大的外交行动;一是国务卿贝克对北约14国的穿梭访问,二是布什本人的亚洲之行。布什上台不久,就走了这两步棋,不仅表明了他对美欧、美亚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11.
克林顿亚洲之行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15日和16日亚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将在文莱举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文莱会议后,将访问越南。这将是越战后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出访越南。此前,有关克林顿将访问朝鲜的消息也流传甚广,10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访美时,曾邀请克林顿访问平壤,随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意在为克林顿访问朝鲜“修桥铺路”。但白宫11月4日宣布,克林顿这次亚洲之行将不包括朝鲜。虽然克林顿此次决定不去朝鲜,但其有意访问朝鲜的风声,和首访越南,都足已使克林顿在卸任之前的亚洲之行,备受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朝核僵局僵在美朝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务卿赖斯7月9日展开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除了前往泰国了解东南亚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无疑是赖斯此行的“重头戏”。就在赖斯开始她的北京之行时,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也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南亚外交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7日至14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出访了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桥本这次东盟五国之行反映了日本东南亚外交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一、外交上更加重视东南亚。长期以来,日本首相每年出访的目标,几乎首先选择的是美国。而今年则不同,桥本首先选择了东盟五国,而且是在国内外遇到诸多棘手问题的情况下作出这种选择的。桥本1995年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曾经说过,今后日本应将外交的立足点放在亚洲,发挥日本在这一地区的领先与领导作用。这次桥本东南亚之行正是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4.
邵杰 《瞭望》2002,(17)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4月17日结束了9天的中东斡旋之行,取道开罗回国。尽管鲍威尔声称他此次对中东地区的访问取得了成功,他与有关各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使巴以双方能够以此为起点接触。但巴方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舆论都认为,鲍威尔的中东之行实际上不成功,因为他没取得突破性进展,未能促使以巴达成任何协议。  相似文献   

15.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一月十八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新年开始以来的第一次会晤。这也是去年苏美裁军谈判破裂后两国高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双方就“当前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和苏美关系现状”进行了会谈。四个多月前,在南朝鲜客机事件之后,葛罗米柯同舒尔茨曾在马德里欧安会续会期间激烈争吵一番,不欢而散。目前在中程导弹阴影的笼罩下,两国外交首脑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最后任期内或许是最后一次重要出访活动中,第二次访问了乌克兰,而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久才从乌克兰回来。普京人主克里姆林宫后首次出访也去了乌克兰。乌克兰为何受到美俄如此青睐? 苏联解体后,美国以经济援助 为诱饵,大举向原苏联地区 渗透,在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费尽心机。美国的渗透和北约边界的东进,引起俄罗斯的警觉和严重不安。俄美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在外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展开。乌克兰是北约继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之后的东扩目标之…  相似文献   

17.
张旭东 《求知》2012,(12):45-45
在国内经济前景堪忧.铁杆盟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在空袭与火箭弹袭击之间来回拉锯之时.刚刚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不及待地将东亚作为他的首个出访目的地。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携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共同出访的奥巴马究竟有何意图?转向亚太的美国外交战略会如何处理同崛起的区域大国——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辛田 《瞭望》1987,(22)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杨尚昆为团长、国务委员方毅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5月27日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前往加拿大。这是我国领导人今年对美、加两国的一次重要政治访问。 波托马克河畔的礼炮声和里根总统、布什副总统、舒尔茨国务卿、温伯格部长的会见和会谈,反映了美国政府对这次访问及发展美中关系的重视;纽约、圣路易斯、洛杉矶等城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20.
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将赴俄罗斯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这是俄美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出现分歧,进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以来的两国首脑首次会晤。其实,早在美对伊开战不久,布什就对普京伸出了修复俄美关系的“橄榄枝”,曾派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斯出访莫斯科,就美俄在伊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及合作事宜与俄进行紧急磋商。5月中旬,美国务卿鲍威尔出访莫斯科,同俄总统普京、外长、议长等政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鲍威尔之行的首要目的就是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冷淡的美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